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近读庄春波著《古史钩沉》一书,深感这是一部很好的中国古史研究论文集,值得向历史研究和教学工作者推荐.该书有以下几个显著优点:视域新、方法新、观点新.作者对先秦秦汉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从新的视角一视域作了深入的探讨.例如,作者对东夷人及其文化在华夏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对史前各相关文化板块的影响问题所作的一组论文(《舜征三苗考》、《楚族溯源》、《楚史三说》、《夏纪年与羿浞代夏少康中兴轶史考》),运用了文献与考古资料对照的方法,把文献记载的年代数据与相关考古文化的14C年代数据制成对照表,从上古纷乱混沌的传说中寻绎出信史的踪迹来—作者从而得出华、夏原非一族的新结论.虽然这一观点尚需进

  • 标签: 中国古史 文明起源 原始思维 阴阳学派 文化板块 历史研究
  • 简介:近年来,中国国家与文明起源日益成为学界的热点。在研究的过程中,学者认识到。单纯的依靠探讨夏朝以来的历史研究国家与文明起源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把研究领域扩大到五帝时代甚至更早的三皇时代.整个新石器时代都成为国家与文明起源研究关注的对象。近年来。有大批关于中国早期历史和新石器时代的论文和专著面世,虽然学者资料的选取、研究的视角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 标签: 新石器时代 古史 文明起源 五帝时代 历史研究 早期历史
  • 简介:据有关史料分析,“三天子鄣”当泛指整个徽州山区,“鄣郡”当置之于秦统一百越的战争期间;山越是指居住在先秦百越地区,以山区为根据地,汉、越劳动人民共同反抗压迫剥削的山寨式武装集团,有自己的经济基础,非为一民族实体。

  • 标签: 三天子鄣 鄣郡 山越
  • 简介:胡守为先生在中山大学历史系开设《岭南古史》课程,近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岭南古史》专著,收入《岭南文库》,引人关注。该书第五页:“自秦始皇设置岭南三郡至隋文帝统一中国,这段历史可研究的问题甚多,我着重就岭南与中央的关系,作较为详细的叙述并试图找出其特点。而岭南同中央

  • 标签: 《岭南古史》 胡守为 越州 家族统治 历史地理
  • 简介:学界对汪古部的研究成果丰硕。在现存历史文献中。尚有一部分前人未能充分利用的汪古部史料。研究这部分史料有助于深入探究元代汪古人的历史。经研究发现,信仰罗马天主教的高唐王阔里吉思发钧旨护持道教和佛教,赵王王傅横科扰民,汪元昌拥有司徒名爵,《中堂事记》中的马月忽乃就是汪古人月合乃,[黑旦]公在金代是女真人。

  • 标签: 高唐王 赵王 汪元昌 月合乃 公.
  • 简介:<正>贾谊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曾提出过不少进步的政治主张。但他阐述古史,往往考核不精,真伪莫辨。这在他的政论集《新书》中可以举出多例。《修政语(上)》这篇论说文中,贾谊搜罗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古帝王的许多语录。但这些语录,既不见于先秦典籍,也不为司马迁的《史记》所引用。显然,它是出于秦汉间人的伪托,或者竟是贾谊自己的虚构。

  • 标签: 西汉初期 古史 政治主张 先秦典籍 司马迁 政治家
  • 简介:台湾现在是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海外的一个大岛。可是据地质学者的研究,这个海岛自三百万年前以来,曾数度与中国大陆以陆地相连;而最近一次台湾与中国大陆分离,成为一个海中大岛,大约是在距今一万年前。

  • 标签: 东南海 地质学者 中大 文化遗址 东南沿海 营埔文化
  • 简介:<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掀起反帝反封建的浪潮,争民主,讲科学,促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获得一定的解放。我国固有的文学、哲学、以及历史学等意识形态方面,也受到冲激。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同时,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与实验主义哲学,先后输入,为某些青年知识分子接受下来。中西思想结合,形成一股新兴力量,冲破令人窒息的沉闷环境,出现一种新气象。历史学领域中的疑古思潮,就应运而生。疑古学派的创始者顾颉刚先生(1893—1980年)最初听到古文经学家章太炎的演讲,“觉

  • 标签: 古史辨派 五德终始说 历史学 疑古学派 古文经学 古史传说
  • 简介:<正>研究19世纪以后的蒙古史,最感困难的原因之一是史料过多。19世纪以后的蒙古史史料,其种类之多,是以前时期不能相比的。比如,档案、报纸、杂志、日记、回忆录、声响,影像等史料,是19世纪以前所没有的,就是有,到今天也所剩无几了。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中国、苏联以外,保存蒙古的各种资料、文献、文物最多的可能就是日本了。尤其就内蒙古而言,由于日本在帝国主义诸列强中的特殊利害关系,日本人比其它外国人在内蒙古有

  • 标签: 内蒙古东部 史料 蒙古史 个人档案 大学图书馆 日本政府
  • 简介:《应客观公正研讨岭南古史》,对《秦略定南越》一文提出商榷,其内容为“一、需要商榷的一些问题;二、伪书不能作证;三、不能随个人意志抑扬。”

  • 标签: 古史 岭南 个人意志 伪书 研讨 商榷
  • 简介:<正>一般说来,辛亥革命前的书籍著作,皆可称为古籍.古籍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物质生产情况和精神面貌的重要资料.其中酝藏着我国古代各族人民从事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我国历史悠久,古籍源远流长,内容丰富,门类广泛,绚丽多采,数量庞大,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巨大精神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数量不断增多.秦汉以来,人民创造了纸张.汉武帝时广泛开展“献书之路”,汉成帝时再次下令征集图书,始有刘向、刘歆父子所编“七略”.当时国家藏书已达一万三千三百余卷.到晋朝时期增至一千八百八十五部,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

  • 标签: 通鉴 古史 中国古籍 河流水道 纪事本末 “志”
  • 简介:本文由独立成篇的4则小文组成.其一,考证“五云出山”系今齐鲁名岳云门山的原称;其二,勘误南宋军事著作《历代兵制》对后燕.南燕兵力的混淆与误书;其三,提出学术界关注的“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龙兴寺窖藏佛像”残破原因为金兵击毁说;其四,考证出青州“尧王”为南燕帝王慕容德,尧王山名即由他登临而来.

  • 标签: 慕容德 历代兵制 青州 南燕 龙兴寺 成书时代
  • 简介:<正>十四世纪下半叶初期,大蒙古帝国在内部矛盾的压力下和奋起进行解放斗争的欧亚各国人民的打击下,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事件引起的后果之一是西欧人与蒙古和中央亚保持了两个半世纪之久的所有联系中断了,以后便完全停止了。伊朗伊利汗国1353年的灭亡,旭烈兀王朝分裂为若干穆斯林封地,金帐汗国在扎尼别去世(1356年)之后已经出现的并由于窃位者马买在库里科沃之战中遭到毁灭性打击而更加剧了的内讧和纷争,所有这些都使传

  • 标签: 蒙古史研究 耶稣会士 传教士 十七世纪 西伯利亚 蒙古人
  • 简介:<正>20世纪20—40年代有关蒙古语文学的主要论著兰司铁关于蒙古语(包括喀尔喀方言、卫拉特方言、蒙戈尔方言在内)语言学和词汇学的著作,关于蒙古语与突厥语、满洲—通古斯语,甚至朝鲜语、日本语在起源方面的关系的著作,关于阿尔泰语比较语法的著作,在蒙古学的语言学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 标签: 伯希和 蒙古史研究 现代蒙古语 蒙古学 蒙古秘史 语言学著作
  • 简介:本文分析了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及相关文章中的史料观,结合当代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再思了傅斯年的古史重建,兼及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取向。

  • 标签: 傅斯年 史料观 古史重建
  • 简介:一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是指导数千年阶级社会史研究的基本工具。笔者认为仍应以此为据,着手解决中国古史分期问题。古史分期问题是史学领域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经过几十年的讨论,学术界形成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这就是:(一)西周封建说;(二)春秋封建说;(三)战国封建说;(四)秦统一封建说;(五)西汉封建说;(六)东汉封建说;(七)魏晋封建说;(八)东晋封建说等等。众说纷纭,分歧很大。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即各种观点均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的转折时期,社会各项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

  • 标签: 中国古史 分期问题 西周封建说 魏晋封建说 社会史研究 史学领域
  • 简介:古史辨》学人的《诗经》学研究是传统经学向现代学术过渡的"分水岭",在抨击前人解诗方法的基础上,他们强调抛开旧注、自求诗意,用文艺的眼光看诗,用归纳比较等方式解诗。在关于《野有死麇》《静女》等作品的热烈讨论中,上述方法得到积极尝试。其开创意义应该得到充分重视,但对其完全抛开旧注、自创新意不足的局限也要理性看待、客观分析。

  • 标签: 《诗经》 《古史辨》 解诗方法 自求诗意
  • 简介:<正>蒙古1921年反帝反封建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人民民主蒙古国的建立,也为资本主义国家蒙古学的产生、发展和高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种良好的条件也体现在人民蒙古从建立初期起就对资本主义世界执行的和平共处、建立并发展互利的经济和文化关系的政策中,以及蒙古人民革命党的教育、科学文化政策中。诚如所知,人民政府的第一个外交法令便是1921年9月14日向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各

  • 标签: 蒙古学 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革命 蒙古史研究 资本主义国家 和平共处
  • 简介:《庄子》一书在我国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对《庄子》的研究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研究著作。其中,“古史辨”派对联庄子》的研究秉承了该派辨伪的特点。文章把“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分为《庄子》的辨伪、庄子的考辨以及《庄子》中的老子与孔子三类,并以此来分析“古史辨”派的《庄子》研究。

  • 标签: “古史辨”派 《庄子》研究 辨伪
  • 简介:<正>四、马可·波罗及其遗产我们知道,上述意大利人和其他一些意大利人能有效地将担任经常性的官职或完成蒙古统治者交给的某些任务同他们在蒙古封地的商业活动结合起来,这自然便扩大了向西方提供信息的渠道。但是,这类信息在多数场合下受到一定的限制,内容多半只涉及蒙古大帝国外围地区——旭烈兀王朝、术赤王朝等国的状况。只有威尼斯商业世家波罗家族后裔、有名的商人兼旅游家马可·波罗才有幸为欧洲和全世界提供了有关整个蒙古帝国特别是元代(1271

  • 标签: 马可·波罗 蒙古史研究 内蒙古 忽必烈 意大利人 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