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口服葡萄耐量试验(OGTT)是一种葡萄负荷试验,主要用以评估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近年来,不同人群OGTT的血糖曲线形态与胰岛功能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血糖曲线形态主要包括单相、双相血糖曲线以及血糖峰值时间等。其中,单相血糖曲线形状可以作为不同人群的胰岛功能障碍和患糖尿病风险的预测因子。同时,随着血糖峰值时间的延迟,个体胰岛功能随之变差,未来患有糖尿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该文就OGTT期间血糖曲线形态与个体胰岛功能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血糖曲线形状 血糖峰值时间 胰岛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耐量正常(NGT)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口服葡萄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增高时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87例PCOS患者。根据OGTT结果将患者分为NGT组(65例)和糖耐量减低(IGT)(22例),再以1 h血糖8.6 mmol/L为切点,将NGT组分为NGT A组(1 h血糖<8.6 mmol/L,43例)和NGT B组(1 h血糖≥8.6 mmol/L,22例)。行OGTT检查测定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修正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MBCI)、0~3 h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 0~3 h)、AUCins 0~3 h和0~3 h血糖曲线下面积的比值(AUCins 0~3 h/AUCglu 0~3 h)、峰值胰岛素和峰值胰岛素/基础胰岛素比值(Ip/I0),评价胰岛素2相分泌功能。行静脉葡萄耐量试验(IVGTT)检查测定峰值胰岛素(Ip)、峰值胰岛素/基础胰岛素比值(Ip/I0)、急性时相胰岛素分泌(AIR0~10 min)和0~1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 0~10 min),评价评价胰岛素1相分泌功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进行多组间比较。结果行OGTT检查,NGT A组与NGT B组胰岛素峰值落在1 h,NGT A组低于NGT B组,而IGT组胰岛素峰值落在2 h。3组患者间的HOMA-IR、MBCI、AUCins 0~3 h和I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IGT组的HOMA-IR高于NGT A组和NGT B组,NGT A组的AUCins 0~3 h和Ip低于NGT B组和IGT组,NGT A组的MBCI高于NGT B组和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的HOMA-β、AUCins 0~3 h/AUCglu 0~3 h和Ip/I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IVGTT中,3组间的Ip/I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IGT组低于NGT A组(均P<0.05);3组间的Ip、AIR0~10 min和AUCins 0~1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耐量正常的PCOS患者OGTT 1 h血糖≥8.6 mmol/L时与IGT存在相似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MBCI可作为PCOS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的评估方法。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β细胞功能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简介:【摘 要】目的:对葡萄酸锌口服液制备工艺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用中和法制备葡萄酸锌,向其中加入乙醇,进一步减少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生成晶体物质;结果:计算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即葡萄酸与内酯混合物和氧化锌之间用量比例为1:1,反应时长约为2小时,最佳反应温度为90℃,葡萄酸锌生产率高达96%;结论:该方法流程得到简化,废弃物含量较少,产品纯度更高。

  • 标签: 葡萄糖 酸锌口服液 制备工艺
  • 简介:【摘 要】锌元素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物质,葡萄酸锌口服液是市面上较受欢迎的一种补锌药品,其应用市场非常广泛。为了进一步探讨该药品的相关制备工艺方法,以下本文以实验法对制备工艺流程以及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分析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为促进葡萄酸锌口服液制备质量的提升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口服液 制备工艺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采用以10m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mmol/L四丁基硫酸氢铵缓冲溶液(以1mol/L氢氧化钾调节pH值至7.0)-甲醇(98:2)为流动相,水为溶剂配置葡萄酸根乳酸根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进行含量测定,经实验得出,该方法测定复方葡萄酸钙口服液中葡萄酸根乳酸根含量时,线性关系良好,实验的稳定性高、专属性强、回收率好。有效提高了复方葡萄酸钙口服液含量测定的检验效率,能够更好的为含量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提供保证,同时节约的经济成本,适用于复方葡萄酸酸钙口服溶液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复方葡萄糖酸钙,含量准确度,稳定,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服葡萄抑制生长激素(GH)试验不同反应的垂体GH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2016年至2021年新诊断、有完整的口服葡萄抑制GH试验资料及病例资料的50例垂体GH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口服葡萄抑制GH试验任意时间GH升高到基础值的50%以上,将入选的50例垂体GH瘤患者分为2组:反常升高(A组)16例;无升高(B组)34例。分析2组间临床表现、生化、影像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结果A组血清总胆固醇(TC)[(3.9±0.8)对(4.6±0.9)mmol/L]、糖负荷后120 min胰岛素[11.2(4.4,25.0)对92.0(10.8,311.8)mU/L]、垂体腺瘤长径[1.0(0.4,2.1)对1.5(0.5,7.3)cm],短径[0.6(0.3,1.3)对1.0(0.5,5.8)cm]均低于或短于B组(P<0.05),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高于B组[(908.2±233.7)对(743.1±273.1)ng/mL,P<0.05]。2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随机GH、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生化指标、垂体腺瘤部位、侵袭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免疫组化ACTH(33%对0%)、催乳素(100%对28.6%)阳性比例均高于B组(P<0.05)。结论口服葡萄抑制GH试验反常升高的垂体GH瘤患者血清TC、120 min胰岛素水平低,IGF-Ⅰ水平高,垂体微腺瘤占比高,"纯"GH瘤可能代表肢端肥大症中一类特殊疾病的实体。

  • 标签: 垂体GH瘤 口服葡萄糖抑制GH试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生长激素
  • 简介:【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药物的需求呈现出了不断增长的趋势,葡萄酸钙口服溶液的需求也在不断的上涨,葡萄酸钙口服溶液在很多领域中都在被应用,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问题的越加重视,对葡萄酸钙口服溶液制备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在实际的复方葡萄酸钙的制备过程中却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才能让药物在临床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基于此文章主要是对复方葡萄酸钙口服溶液制备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行详细的探讨。

  • 标签: 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制备工艺 改进措施
  • 简介:【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为对复方葡萄酸钙的制备方法以及质量控制进行详细的阐述,葡萄酸钙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葡萄酸钙的生产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在本文对复方葡萄酸钙的制备过程中含有甘露醇和枸橼酸,其中甘露醇的作用为能够降低口服溶液的冰点,可以很好的对低温下的析出进行有效的延缓,乳酸的主要作用是对PH值进行调节,可以保证口服液的稳定性,对析晶率起到降低的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乳酸量超值时将会导致乳酸根和PH值超过标准范围时将会导致该口服液不适合在实际中的应用,在本文章的发明中的枸橼酸没有对乳酸根的含量进行增加,而是在此前提下对溶液酸度进行增加,使得乳酸不足的情况得到了弥补,有效的对钙离子的溶解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文章结合实际案例中的数据提出了该复方葡萄酸钙口服液能够在2~8度得到稳定贮存。

  • 标签: 复方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 制备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评价协助诊断葡萄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GLUT1-DS)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儿科及上海德济医院营养科就诊的16例SLC2A1基因突变并癫痫和/或运动障碍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表型、脑脊液和/或基因检查结果判定是否患有GLUT1-DS,选取同时期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健康查体的44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使用流式细胞术和葡萄氧化酶法对2组外周血红细胞膜表面葡萄转运蛋白1(GLUT1)水平及红细胞葡萄摄取率进行检测,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6例患儿均患GLUT1-DS。GLUT1-DS患儿红细胞膜葡萄表面GLU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儿童降低[17.96%(13.43%,22.12%)比27.93%(24.76%,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9,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一致性检验加权Kappa系数为0.791(P<0.001)。12例GLUT1-DS患儿较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红细胞葡萄摄取率降低[23.14%(14.80%,26.45%)比27.40%(24.61%,3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6,P=0.018);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一致性检验加权Kappa系数为0.344(P<0.001),一致性评价较差。结论使用流式细胞术对人红细胞膜表面GLUT1水平进行检测可能有助于GLUT1-DS的诊断。红细胞葡萄摄取率试验要求较高,对于GLUT1-DS诊断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 红细胞膜表面葡萄糖转运蛋白1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葡萄酸锌治疗用于儿童腹泻患者的效果开展深入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诊断并且治疗护理的儿童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将100例研究对象分两组。研究组(n=50例)给予葡萄酸锌治疗;参照组(n=50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参照组的止泻时间高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葡萄糖酸锌治疗 止泻时间 住院时间 常规治疗 儿童腹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葡萄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回顾分析我院于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32例,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66例与观察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实用葡萄酸锌。统计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统计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统计数值较高,且主要集中在显著效果的范畴内。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较低,且主要集中在于一般效果的范畴内。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萄萄糖酸锌用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中,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早,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葡萄糖酸锌 锌元素补充
  • 简介:摘要毛霉病是一种具有血管侵袭性的感染性疾病,表现为局部血管浸润,血栓形成和组织坏死,阻碍病变部位白细胞渗出和抗真菌药物分布。葡萄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 GRP78)是调节毛霉侵袭血管的关键蛋白。在各类应激条件下内质网GRP78过表达并转运至细胞膜,成为毛霉进入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表面受体。本综述回顾了GRP78介导毛霉感染的机制和病理生理学过程,总结了相关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为毛霉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毛霉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靶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颞叶癫(TLE)患者脑葡萄代谢和功能连接的改变模式。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药物难治性单侧TLE患者75例,包括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28.4±8.7)岁]左侧TLE(LTLE)和34例[男13例,女21例,年龄(28.5±8.8)岁]右侧TLE(RTLE),同时纳入44名[男24名,女20名,年龄(31.2±6.2)岁]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的18F-FDG PET图像采用统计参数图(SPM)12进行脑葡萄代谢分析,并以双侧海马和杏仁核为种子点,进行葡萄代谢的脑功能连接分析。采用重复1 000次非参数置换检验分析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LTLE和RTLE组均见患侧海马、杏仁核、岛叶和颞叶代谢减低,健侧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豆状核及丘脑代谢增高;LTLE组还可见患侧额叶(包括额上、中回)代谢减低,双侧额眶回、双侧小脑、患侧豆状核和丘脑代谢增高。LTLE和RTLE组患侧种子点与患侧额上回、舌回、梭状回、颞上、中回及颞极脑功能连接增强(均P<0.05),RTLE组还与健侧额上回(P=0.005)、舌回(P=0.018)及颞横回(P=0.016)脑功能连接增强;LTLE组患侧种子点与双侧静默网络(DMN)(均P<0.05)、患侧尾状核(P=0.015)和健侧丘脑(P=0.008)功能连接减低且分布均匀,RTLE组与双侧大脑皮质散在脑区连接减低且不规则分布(均P<0.05);LTLE组健侧种子点连接增强脑区较RTLE组多了患侧额上(P=0.005)、中回(P=0.042)、健侧海马(P=0.038)、海马旁回(P=0.019)、杏仁核(P=0.038)、后扣带回(P=0.004)及双侧梭状回(P=0.048);连接减低脑区较RTLE组少了健侧额上(P=0.047)、下回(P<0.001)及眶部(P<0.001)、直回(P=0.016)。结论TLE患者脑代谢及功能连接发生改变,有助于深入理解TLE脑葡萄代谢模式。

  • 标签: 癫痫,颞叶 代谢 神经网络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