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B.1.1.529)变异具有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免疫逃逸显著等特点,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该变异于2021年11月在南非被发现后,历时2个月便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我国已有多个省份报告Omicron变异引发的本土疫情。然而,Omicron变异的高度突变对其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仍不够明晰。本文基于现有研究证据,针对Omicron变异与功能有关的突变、传播力、毒力、免疫逃逸能力及免疫交叉反应等重要方面进行综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关切变异株
  •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具有高度传染性。随着2019-nCoV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传播,病毒已出现多种变异,其中,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马(Gamma)、德尔塔(Delta)和拉姆达(Lambda)变异表现出更高的传播性和致病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现对2019-nCoV的结构特征、变异机制,以及上述5种主要变异的相关特性和流行病学进行阐述。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流行病学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变异株 突起蛋白 特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已波及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且儿童病例数显著增加。本文综述了Omicron变异的分子特征及其在儿童中的传播能力、致病性、流行现状、临床特征和疫苗的有效性,为儿童Omicron变异感染的治疗与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B.1.617.2)引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0月17日至11月25日甘肃省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暴露场所、发现方式、感染来源等。采用Excel 2016、SPSS 22、ArcGIS 1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截至2021年11月25日,甘肃省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146例,疫情波及5个市10个县(区),流行过程可分为输入病例期、输入-本地病例期和本地病例期3个阶段。年龄分布为1~87岁,其中18~59岁占59.59%(87/146)。男女性别比为1∶1.12(69/77);职业以商业服务人员(17.12%,25/146)、离退人员(15.75%,23/146)、学生(13.70%,20/146)、家务及待业人员(12.33%,18/146)为主。3个阶段中,18~59岁年龄段病例比例分别为44.44%、54.41%、70.00%,呈上升趋势(趋势χ2=23.24,P<0.001)。3个阶段中,潜伏期有所缩短;重型/危重型病例比例分别占33.33%(6/18)、19.12%(13/68)、3.33%(2/60),呈下降趋势;社区筛查(25.34%,37/146)和密切接触者(密接)排查是发现病例的主要方式,密接排查在3个阶段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00%(9/18)、66.18%(45/68)和86.67%(52/60);疫情具有明显的密闭场所聚集性,暴露方式以共同生活(24.66%)、同工/学习(11.64%)、同乘交通工具(9.59%)和共同就餐(9.59%)为主。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新冠病毒Delta变异引起、由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土流行疫情,主要通过旅游、同乘交通工具、聚餐、居家接触等进行传播。疫情流行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病例表现临床症状不明显和潜伏期缩短的特点,感染以≥18岁人群为主。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株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SARS-CoV-2)新变异奥密克戎(Omicron)的出现加剧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的传播。奥密克戎变异首先在非洲发现,Pango lineage进化分类系统将该变异划分为B.1.1.529变异,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该变异确定为"关切病毒",命名为Omicron变异。与以前的"关切病毒"相比,奥密克戎变异突变位点多,传播速度快,在感染性和免疫学特性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存在着免疫逃逸和突破现有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风险。在被发现以来的一个多月时间内,该变异已在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迅速传播,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文章就奥密克戎变异发现过程、流行现状、变异特点、免疫逃逸及防控策略等进行概述。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奥密克戎 免疫逃逸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在北京市现有防控措施下的传播力,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2022年3月7-25日报告的78例具有明确传播链的Omicron变异感染者信息,分别采用Gamma和Weibull分布拟合潜伏期和序列间隔时间,使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估计实时再生数(Rt)。结果Omicron变异感染者潜伏期M(Q1,Q3)为4.0(3.0,6.0)d,序列间隔时间3.0(2.0,5.0)d,序列间隔时间在未完成和已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感染者中M(Q1,Q3)分别为2.0(1.0,4.0)d和4.0(2.0,6.0)d(Z=-2.12,P=0.034),儿童和成年人感染者分别为2.0(1.5,3.0)d和4.0(2.0,6.0)d(Z=-2.02,P=0.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轮疫情Rt初始值为4.98(95%CI:2.22~9.04)。结论与既往Delta变异相比,北京市Omicron变异的传播力较强,应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关注儿童易感人群。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序列间隔 实时再生数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我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对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的适用性,了解全国临床实验室对德尔塔变异的检测能力。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无生物传染危险性的噬菌体病毒样颗粒模拟样本,发放到全国8 488家实验室,开展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样本盘包括3支不同浓度的德尔塔变异样本(7.5×102、1.5×103、6.0×103 拷贝/ml)、1支非变异弱阳性样本(7.5×102 拷贝/ml)和1支阴性样本。计算实验室检测不同浓度德尔塔变异样本的符合率、同等浓度水平的德尔塔变异和非变异样本的符合率,以及使用实验室数≥100家的各检测试剂对不同浓度德尔塔变异样本的检测符合率、同等浓度水平的德尔塔变异和非变异样本的检测符合率。结果本次室间质量评价共计收到8 127份回报结果,成绩合格的实验室占98.77%(8 027/8 127)。样本的总符合率为99.64%(40 490/40 635),阴性符合率为99.73%(8 105/8 127),阳性符合率为99.62%(32 385/32 508)。德尔塔变异阳性样本符合率随浓度减少相应降低。同浓度(7.5×102 拷贝/ml)水平的德尔塔变异和非变异样本符合率分别为99.41%(8 079/8 127)、99.51%(8 087/8 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使用实验室数≥100家的各检测试剂的样本总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阳性符合率均>98%,对7.5×102 拷贝/ml的德尔塔变异和非变异样本检测的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德尔塔变异未影响我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的适用性。临床实验室对德尔塔变异和非变异具有同等检测能力,但少部分实验室对弱阳性样本的检测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 标签: 质量保证,卫生保健 新型冠状病毒 德尔塔变异株 核酸检测 室间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数据和经验。方法2021年12月18日至2022年1月28日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了5例奥密克戎变异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疫苗接种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嗜酸粒细胞计数(EO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新冠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IgG和IgM)〕、胸部CT表现、治疗经过及疾病转归情况等。结果5例奥密克戎变异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37岁。其中4例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患者(1例接种第3针加强针,3例仅接种前2针疫苗)胸部CT检查均未见感染灶;实验室检查显示WBC、LYM、EOS和hs-CRP水平均为正常,仅表现为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例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患者胸部CT检查可见病毒性肺炎征象;实验室检查显示WBC、hs-CRP水平升高,提示细菌感染;患者发热及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明显,且治疗时间长。5例患者均在常规西药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连花清瘟颗粒和白虎银翘汤,治疗效果明显。结论接种新冠疫苗的奥密克戎变异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更轻,胸部CT表现不明显,患者恢复较快;中药连花清瘟颗粒和白虎银翘汤对此类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 变异株 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奥密克戎变异突变多,传播快,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 SARS-CoV-2)抗体及现行的新冠疫苗也有着一定的逃逸作用,增加了感染率和重复感染率,导致国内确诊病例持续增加,给疫情防控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围绕奥密克戎变异研究现状和奥密克戎变异出现后国内疫情变化趋势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概述。

  • 标签: 奥密克戎变异株 新型冠状肺炎 疫苗
  • 简介:摘要奥密克戎变异正式“登场”至今尚不足1个月,截至2021年12月4日,至少已波及38个国家与地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尽快科学了解奥密克戎变异关键特性,提早制定长远对策,与下一步疫情防治成败密切相关。本文在笔者近日已发表过的文章基础上,进一步论述、探讨该变异可能造成的重要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德尔塔变异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恢复期血浆(CP)在治疗重型、危重型患者中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报道1例应用CP成功治疗德尔塔变异新冠病毒感染所致危重型患者的治疗经过及结果,结合文献分析CP治疗德尔塔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该例患者为男性,50岁,由境外输入,未接种新冠疫苗,入境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入境后次日出现发热症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发小片状磨玻璃影,并伴有恶心、头痛、食欲减退、腹泻,无流涕、鼻塞、呼吸困难,无嗅觉和味觉异常,感染后迅速由普通型进展为危重型。在综合救治基础上,于入院第10天(转为重型的第6天)给予输注德尔塔新冠肺炎康复者CP治疗,该例患者的病情快速好转。结论通过对该患者进行疗效评估,认为CP治疗在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恢复期血浆 德尔塔变异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实验室检测方法和临床特征,实现新型冠状病毒变异快速鉴别和诊断。方法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长沙市第一医院2021年12月16日至2022年1月5日境外输入的80例核酸检测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和突变基因检测,同时做全基因组测序验证,并收集其中鉴定为Omicron突变类型的22份样本患者的临床特征数据。结果荧光PCR法检出Omicron变异的特异度达100%(58/58),阳性预测值达100%(21/21),敏感度为95.5%(21/22),阴性预测值为98.3%(58/59)。测序验证发现Omicron变异病毒基因组约存在45~50个核苷酸突变位点,S基因上约存在25~30个氨基酸突变位点。临床资料显示临床分型以轻型(59.1%,13/22)为主,无重型和危重型,临床分型与年龄呈正相关(ρ=0.698,P<0.001),临床分型与基础疾病呈正相关(ρ=0.636,P<0.001)。结论Omicron感染者临床分型以轻型为主,年龄和基础疾病与临床分型呈正相关,早期可有AST/ALT升高。通过荧光PCR检测技术可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的快速筛查。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分析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企业员工对“德尔塔”(Delta)新冠病毒变异的认知水平,探讨企业员工获取Delta新冠病毒变异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疫情期间心理焦虑状况; 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举措、消毒技术,更具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对辖区4家企业共427名企业员工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Delta新冠病毒变异总体知识知晓率为68.94%,其中一般疫情防控知识知晓率为53.71%,健康相关行为知晓率为83.63%,企业疫情防控知识知晓率为87.25%。“德尔塔”病毒平均潜伏期为、新冠肺炎传染病类别、居家物体表面预防性消毒、“德尔塔”病毒的传播途径、佩戴多层口罩是否可以有效防止病毒感染、咳嗽、打喷嚏的正确方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源、感染“德尔塔”的临床症状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7.75%、27.25%、29.00%、32.25%、32.75%、38.25%、44.00%、45.50%。不同户籍、学历、岗位的企业员工间Delta新冠病毒变异知识知晓率有统计学差异(χ2 =9.809,P=0.002;χ2 =14.410,P

  • 标签: 新冠肺炎 德尔塔 企业员工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卵黄抗体(egg yolk immunoglobulin,IgY)在体外对SARS-CoV-2及其变异的中和抑制作用,探讨其作为鼻腔/口腔喷雾剂用于预防和阻断SARS-CoV-2感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间接ELISA检测抗SARS-CoV-2 IgY原液及成品对刺突(spike,S)蛋白的抗体效价;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其对SARS-CoV-2的中和活性;用萤光素酶发光法检测其对SARS-CoV-2假病毒的中和作用。结果抗SARS-CoV-2 IgY原液的抗S抗原效价为1∶32 000~1∶64 000,成品的效价为1∶16 000~1∶32 000;两批原液对活病毒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128和1∶256,相应的抑制中浓度(media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36.22和36.50 μg/ml;成品对SARS-CoV-2假病毒的IC50均值分别为4.57 μg/ml (WT)和6.07 μg/ml (D614G);对变异假病毒的IC50分别为15.09~29.94 μg/ml (B.1.1.7)、41.71~55.56 μg/ml (B.1.351) 和16.66~32.33 μg/ml (B.1.617.2)。结论抗SARS-CoV-2 IgY与SARS-CoV-2重组S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在体外能显著地中和SARS-CoV-2活病毒、假病毒及变异假病毒,有望用于SARS-CoV-2感染的预防和阻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假病毒 卵黄抗体 变异株 中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人群和小鼠血清对变异(Delta和Beta)的交叉中和活性。方法各取20份人群常规两剂基础免疫血清、三剂加强免疫血清和两剂小鼠免疫血清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新型冠状病毒原型、Delta和Beta变异3病毒,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通过分析不同稀释度血清对固定剂量病毒的中和活性,计算血清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评估免疫血清的交叉中和水平。结果人免疫血清对不同变异的阳性率均大于95%;基础免疫后,接种者血清对原型、Delta和Beta变异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109、41和15,与原型比较,针对Delta和Beta变异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下降2.7倍和7.3倍;加强免疫后,接种者血清对原型、Delta和Beta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446、190和86,与原型比较,针对Delta和Beta变异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下降2.3倍和5.2倍。小鼠免疫血清对不同变异的阳性率均为100%;对原型、Delta和Beta变异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2 037、862和408,与原型比较,针对Delta和Beta变异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下降2.4倍和5.0倍。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后的人群和小鼠血清均可对Delta和Beta变异产生一定水平的中和保护,且人群加强免疫后可产生更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和交叉中和抗体,为该疫苗的临床应用和保护效果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基础免疫 加强免疫 变异株 交叉中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引发2022年5月山东省荣成市COVID-19疫情的SARS-CoV-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并进行溯源。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5份来源于某水产进口公司相关COVID-19聚集性病例鼻咽拭子样本和3份环境样本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使用病毒序列和变异分析软件,对测序原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拼接和变异位点分析并对病毒进行分型,利用进化分析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追溯病毒的潜在来源。结果成功获得13条来源于病例样本的SARS-CoV-2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29 653~29 780 bp,平均测序深度为1 756~6 565 X,基因组覆盖度为99.20%~99.63%;Pangolin分型结果显示13个SARS-CoV-2基因组均属于VOC/Gamma(P.1.15)分支;与武汉参考(NC_045512.2)相比,13条SARS-CoV-2全基因组序列分别存在40~41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在7个蛋白质结构域(ORF1a、ORF1b、S、ORF3a、ORF8、ORF9b及N蛋白),存在23~24个氨基酸变异位点。进化分析显示该病毒序列与来自阿根廷的参考(EPI_ISL_4082233)共处于同一子分支上。结论本研究从荣成市一起冷链进口水产关联的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样本中测序获得13个Gamma变异全基因组序列,及时将病毒来源指向于2021年的南美进口海鲜。本研究所采用的测序方法和分析结果可以为SARS-CoV-2的变异分析和病例溯源提供参考,也提示我们SARS-CoV-2在冷链物品表面的存活与传播能力不容小觑,有待进一步探索。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伽马变异株 高通量测序 变异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管理及近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5日至5月3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158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感染的新生儿的母婴资料,总结新生儿出生后防控隔离措施、临床特征及近期临床结局。根据母亲有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分为母亲有症状组和母亲无症状组,采用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间的临床结局。结果158例新生儿在产时复苏、转运过程及新生儿隔离病房内均全程严格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要求。其中男75例(47.5%),出生胎龄(38+3±1+3)周,出生体重(3 201±463)g,10例(6.3%)早产,最小出生胎龄为30+1周。6例(3.8%)出现呼吸困难,其中4例为早产儿,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58例新生儿均在出生后7 d每日进行鼻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56例(双胎妊娠2例)母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感染至分娩的时间为7(3,12)d,其中有症状组88例(56.4%),均无需接受重症监护治疗。母亲有症状组新生儿的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母亲无症状组[23.0(18.7,28.0)×109比19.6(15.4,36.6)×109/L,Z=2.44,P<0.05]。结论母亲妊娠晚期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感染的新生儿近期结局良好,病毒未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引起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在出生时及出生后给予全程严格的防疫隔离措施可有效避免感染。

  • 标签: 婴儿,新生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临床特征 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流行期间河北省发现的3例病毒感染者异常排毒情况,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政策和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德尔塔"变异流行期间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发现过程,通过分析感染者历次病毒核酸采集时间和检测结果,并结合续发病例的感染时间或其导致接触环境样本阳性时间,判断病毒感染者的异常排毒特征。结果3例感染者在首次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前,均导致了续发病例的感染或接触环境样本的污染,即出现了排毒情况,与此同时3例感染者都出现过连续多次呼吸道样本病毒核酸呈阴性的检测结果。结论"德尔塔"变异流行期间新冠病毒感染者存在不连续排毒的异常排毒情况,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感染者排毒规律的监测,指导防疫政策和措施的及时调整。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排毒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B.1.617.2变异感染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特点,为大疫情时代下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组为2021年5月26日至2021年6月1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确诊的28例(年龄2~17岁)新型冠状病毒B.1.617.2变异感染患儿。对照组为同期变异感染成人患者125例(年龄21~92岁)。收集两组血清IgM、IgG水平,分析组间临床特点及血清IgM、IgG规律。采用卡方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研究组儿童血清中IgM抗体阴性4例,IgG抗体阴性3例;研究组IgG、IgM最高滴度平均值分别为20.53、3.16,对照组分别为263.18、19.78(均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B.1.617.2变异感染儿童血清中IgM、IgG抗体滴度显著低于成人水平;儿童的临床症状较成人轻。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B.1.617.2变异株 儿童 IgM I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