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分析探讨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我院 1268 例异位妊娠中 56 例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资料。结果 : 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病频率为 5.3 %,平均发病年龄 32.7 岁。前次异位妊娠行输卵管切除术者,重复异位妊娠发生在对侧的占 90% ,而行保守性治疗者,发生在原患侧的占 69.2%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 0.05 ) 。 结论 : 盆腔粘连、输卵管炎以及首次异位妊娠的治疗方式是重复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 , 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生育要求 , 患侧及对侧输卵管情况等决定 。

  • 标签: 重复异位妊娠 盆腔粘连 输卵管炎 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重复肾畸形的图像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30名经超声诊断判断为胎儿重复肾畸形的孕妇,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孕妇的胎儿肾脏器官进行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经产后复查证实有14例男孩重复肾畸形,13例女孩重复肾畸形,3例女孩未发现重复肾畸形现象,产前超声诊断出现了3例误诊情况,误诊率为10.0%;12例患儿出现囊肿样改变等现象,20例出现了分离肾盂,5例肾窦区出现两个无分离的肾盂。结论胎儿重复肾畸形的诊断中借助超声图像特征能够实现高效、安全、高准确率的疾病判断;但是,当前超声诊断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诊情况,为此还需要在诊断技术革新上进行优化发展。

  • 标签: 重复肾畸形 超声诊断 图像特征
  • 简介:结果以Mg2+2.0mmol/L、dNTP0.25mmol/L、引物0.3μmol/L、rTaq酶1U、模板1.5ng/μl、甲酰胺2%及退火温度(Tm-3)℃的ISSR反应体系最优,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对23份乌头种质DNA扩增结果(略),因此反应体系中模板浓度确定为1.5ng/μl

  • 标签: 乌头简单 区间扩增 序列重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rTMS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共取3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大脑皮层左侧前额叶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磁刺激频率为1HZ,磁刺激强度为110%静息阈值(RMT)水平,每天作用1200次脉冲,连续治疗两周。主要观察的重点是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的症状评分变化,次要重点包括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第17项和24项的变化。结果入选患者经rTMS治疗2周,发现其(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采用rTMS治疗抑郁症,能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抑郁症 大脑皮层左侧前额叶 患者
  • 简介:【 摘要 】 本研究目的是针对重复献血者,分析其献血反应产生的原因,并探索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是选择在 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1 月期间,我站 128 例重复性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对比献血者的临床资料 , 从而对导致献血者产生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结果是在实验中,有 128 名重复献血者 , 轻度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是 68.0% ,中度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 24.2% ,重度献血反应发生率是 7.8% 。产生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合理的作息,并且空腹和劳累。另外也受献血环境的影响和二针穿刺问题等等。结论是针对重复献血者,需要预防其献血反应,做好日常的宣教工作 , 并且在献血时,仔细询问献血者身体情况,并给他们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 , 从而避免献血者产生献血反应。

  • 标签: 重复献血 献血反应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芬吗通在重复人工流产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5月~ 2019年 10月收治的 88例重复人工流产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4例。观察组在刮宫术后当天开始口服芬吗通,对照组术后仅进行常规促进子宫收缩、预防感染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后 14天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如期恢复率、宫腔积液、宫腔粘连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宫腔粘连、宫腔积液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月经如期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及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接受重复人工流产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芬吗通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缩短阴道出血时间,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 标签: [ ]芬吗通 人工流产 手术 并发症 阴道出血 宫腔粘连 宫腔积液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患者实行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所起到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03-2019.03 期间所接纳治疗的脑卒中患者 60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30 例,常规治疗)以及观察组( 30 例, 重复经颅刺激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结果:观察组吞咽状况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采用 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其吞咽障碍,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重复经颅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运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卒中患者实行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所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03-2019.03期间所接纳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以及观察组(30例,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吞咽状况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用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法能够显著改善其吞咽障碍,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重复经颅刺激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运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选择性重复整复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内接受治疗的9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患者46例和参照组患者46例,参照组进行常规骨折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重复整复后结合闭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急诊选择性重复整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效果显著。

  • 标签: 选择性重复整复 桡骨远端骨折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在我院内部收治的1986名患者,比较其不同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易感发生部位、耐药菌种类以及耐药菌感染致死率,来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影响。结果根据最终的实验结论可以观察到,多重药物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并且这种感染对于患者的最终致死率也比较高。结论通过探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来不断提示医务人员要密切监控高危患者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以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从而不断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于脑卒中后手运动功能中的疗效分析。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假刺激;研究组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真刺激;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握力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握力评分没有显著差异;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与握力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功能恢复
  • 简介:方法利用正交实验设计L9(34)对羌活和宽叶羌活ISSR-PCR反应体系的4因素(Mg2+,PCR反应体系的正交实验,引物浓度对PCR实验结果影响最大

  • 标签: 体系正交 区间扩增 反应体系
  • 简介:一稿两投(一稿多投)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投寄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重复发表是指同样的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的文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期刊(无论是印刷版期刊还是电子期刊)发表。本刊不接受一稿两投或重复发表的论文,读者在这些期刊上所阅读的论文基本上都是原始的、首发的,除非声明是按作者和编辑的意图重新发表的。

  • 标签: 一稿两投 复发 电子期刊 一稿多投 文稿 论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面肌痉挛患者行A型肉毒毒素重复局部注射治疗的给药剂量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诊治的面肌痉挛患者18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患者均接受为期3年的3轮重复局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对比三轮疗效、注射剂量及维持时间。结果本组186例患者共计接受为期3年的3轮重复局部注射治疗,患者各轮疗效大多始于注射后的2~3天内,并于1周内达到高峰,各轮的有效率、药效持续时间以及平均注射剂量等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第1~3轮患者副作用总发生率分别为6.45%、7.56%、7.95%,三轮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对于面肌痉挛患者行A型肉毒毒素的局部注射治疗,可长期重复注射并无需增加注射剂量,也可维持良好疗效及药效持续时间,患者治疗后视物模糊等相关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面肌痉挛 A型肉毒毒素 剂量 效果
  • 作者: 黄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43-02烧伤是因外界热力作用于人体引起的损伤,烧伤后,由于皮肤遭到破坏,人体失去了抵御细菌的屏障,致使各类致病细菌入侵人体引发烧伤感染,轻则引起患者发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重则导致肌肉组织坏死,甚至引发败血症、菌血症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烧伤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对烧伤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有关知识。1烧伤感染诱因1.1创面感染烧伤患者的创面由于组织的坏死,必定会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如果烧伤创面滋生的细菌入侵人体其他组织,就会引发感染。1.2呼吸道感染由于烧伤致使患者的呼吸道受到损伤,或者由于胸部焦痂或长期卧床痰液坠积引起的感染,常见于幼儿及老年烧伤患者。1.3肠源性感染感染机制比较复杂,例如烧伤后肠黏膜受到损伤、肠道菌群失调等,致使感染源经肠黏膜入侵人体诱发感染。1.4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在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将患者静脉切开或者进行深静脉置管,这些治疗方式有可能会引起患者静脉炎,严重时可能诱发菌血症。1.5肌肉组织感染烧伤患者由于肌肉组织坏死所引发的感染。1.6医源性感染由于治疗过程中操作失误引发的感染,例如,为烧伤病人输血或注射时引起的感染;切开患者气管后管理疏忽引发的感染;喂食时患者呕吐引发的感染等。2如何预防烧伤感染2.1注意患者创面清理及病房消毒引发烧伤感染的致病细菌不一定全部来自于烧伤患者的创面,但创面感染依旧是导致烧伤患者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对烧伤患者采取减菌措施。其中,常用的减菌措施主要包括清创术,在烧伤患者入院时,在不妨碍病人抗休克治疗的前提下,应对病人的创面进行清洁,去除创面上的污染物诸如烧焦的衣物或烟尘等,清创过程可使用千分之一的新洁尔灭溶液或千分之五的洗必泰溶液对患者创面进行冲洗,之后使用20至35摄氏度的生理盐水再次冲洗创面,减少创面细菌的滋生,清创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同时,为预防烧伤感染,不可忽视患者居住环境的消毒,医院应为烧伤病人准备消毒隔离条件良好的病房,有条件的可将病人安排在无菌层流病房中,同时,对医疗工作者及护理人员携带的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可能引起的医源性感染,坚持无菌原则,对于烧伤感染的预防极为关键。2.2注意患者营养补充烧伤后,由于创面渗出现象病人会损失大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在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予以帕罗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总分变化评定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HAMA量表评分、HAMD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量表评分均逐渐地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帕罗西汀单药治疗效果更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帕罗西汀 抑郁与焦虑共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SWM、VFT、PANSS等评分变化。结果在VSWM、VFT、PANSS等评分上,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且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各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且P<0.05。结论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改善其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症状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