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穆云 宜宾市兴文县中医医院 四川宜宾 644400
  • 学科: 医药卫生 > 康复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7-17
  • 出处:《生活与健康》 2019年第7期
  • 机构:结肠息肉是一种息肉状病变(从黏膜表面超出至肠腔),在尚未明确病理性质之前统称息肉,可按病理分为:腺瘤样息肉(最为常见且包含乳头状腺瘤)、炎性息肉、错构瘤型息肉及其他息肉(增生性息肉、类癌等) [1] 。息肉在临床可存在多个或单个,其中以大肠息肉症状最为明显且较为常见 [2] 。根据息肉症状轻中程度不同可采取药物(中西药物)、冷冻、镭射、套扎、经腹、肠镜及经肛门等多种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学生颈椎病特点,分析病因,警示学生注意学习时间、读写姿势。方法:部分颈椎病患者进行 X线检查。结果: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均有颈椎强直。

  • 标签: 颈椎病 读写姿势 学习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学生颈椎病特点,分析病因,警示学生注意学习时间、读写姿势。方法部分颈椎病患者进行X线检查。结果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均有颈椎强直。

  • 标签: 颈椎病 读写姿势 学习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钻孔和铰孔加工是钳工技能操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掌握钻孔和铰孔要领,对孔的加工质量关系密切,本人认为刃磨钻头是钻孔的关键,合理确定加工方法,有效选择切削用量是保证钻孔精度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小直径孔钻削 非水平面孔钻削 铰削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方应用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医院收治的75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经方应用组37例和常规组38例。经方应用组给予经方应用联合推拿治疗,常规组给予常规拔罐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伴随症状改善情况及显效时间。结果经方应用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方应用组和常规组中头痛、恶心、心悸/胸闷、上肢麻木等伴随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方应用组平均显效时间为1.9d,明显短于常规组的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方应用联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颈椎病 眩晕 大椎穴 刺络拔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Hp感染情况及胃、结直肠息肉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5月—2017年7月选取经胃镜检查并确诊为胃息肉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分析胃息肉患者Hp感染情况,同时分析胃息肉患者中结肠息肉的发生率。结果在200例胃息肉患者中,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的Hp阳性率分别为80.95%、19.05%、1.59%、0.00%。200例患者中,152例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息肉,占76.00%。其中多发息肉患者111例,占73.03%。单发息肉患者41例,占26.97%。15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炎性息肉患者9例,占5.92%;增生性息肉患者45例,占29.61%;腺瘤性息肉患者98例,占64.47%。200例患者中,检出Hp阳性63例,阳性率31.50%。63例Hp感染胃息肉患者中,发生结直肠息肉的患者有53例,占84.13%。结论胃息肉患者中以炎性息肉为主,同时发生结直肠息肉的风险较高,以腺瘤性息肉为主。Hp感染阳性的胃息肉患者中,结直肠息肉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因此,电子结直肠镜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胃息肉 结直肠息肉 Hp感染
  • 简介:曾经——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迎着草原的轻风,骑单车穿越锡林郭勒草原,是灵魂的一次壮阔旅程……

  • 标签: 草原
  • 简介:先天性脊柱裂是神经管闭合不全中占比最多的一类,其临床表现各异,病情轻重不一,同时会累及泌尿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其他系统,治疗难度和效果千差万别。合理分类和多学科联合治疗一方面可以为先天性脊柱裂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多中心协同研究,才最有可能快速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全人类战胜这类出生缺陷做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椎管闭合不全 畸形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重症监护室的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研究。方法选择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对其发生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处理。结果50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肺部真菌分离情况中,白色念珠菌分离所占比最高;查到孢子和菌丝共29株,所占比58.00%。在不同抗真菌药物中,氟康唑S敏感性最高/R敏感性最低,与其他药物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概率较高,以气道开放、不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等密切相关,故此需将诱发因素消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