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的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类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重症监护室的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类型分析

龙大利

(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0)

【摘要】目的:重症监护室的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研究。方法:选择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对其发生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处理。结果:50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肺部真菌分离情况中,白色念珠菌分离所占比最高;查到孢子和菌丝共29株,所占比58.00%。在不同抗真菌药物中,氟康唑S敏感性最高/R敏感性最低,与其他药物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概率较高,以气道开放、不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等密切相关,故此需将诱发因素消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9-0118-02

在南方地区中,多为气候潮湿,易增加真菌感染概率。对于重症监护室的病情危急患者来说,特别对于需长时间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者,其一旦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易导致其死亡率增加[1]。而随着临床激素、细胞毒性药物和光谱抗生素等药物使用率增加,进而导致真菌感染发生率不断提高,而肺部感染则为真菌感染的主要类型[2]。本研究对所有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实施分析,并对其各项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或研究病人,对其发生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50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在45岁至70岁,中位年龄为(57.76±1.92)岁。

1.2方法

初始治疗情况:在给予其机械通气和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在人工气道建立后给予其抗生素治疗,特别对于第三代头孢菌素,比如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以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其使用率约为77%,部分使用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部分患者根据病情需要适当使用激素。

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判定,存在免疫受损疾病、经X线胸片显示相比入院前存在显著变化或新的病变、痰涂片培养中存在菌丝或真菌孢子、所选痰液中连续2次培养出相同真菌、入院后2天出现显著肺炎症状。

培养和鉴定:选择沙宝罗培养基,选择YBC鉴定卡进行真菌鉴定。选择药敏试验对最低抑菌浓度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测定,药物主要包括两性霉菌B、制霉菌素、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米卡芬净,卡伯芬净,伏立康唑。

1.3观察指标

分析50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肺部真菌分离情况、药敏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软件分析所有“观察指标”,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明两者间存在差异。

2.结果

2.1分析50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肺部真菌分离情况

从表1结果可见,50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肺部真菌分离情况中,白色念珠菌分离14株,所占比28.00%;热带念珠菌分离7株,所占比14.00%;近平滑念珠菌分离7株,所占比14.00%;季也蒙念珠菌分离5株,所占比10.00%;光滑假丝念珠菌分离5株,所占比10.00%;克柔念珠菌分离4株,所占比8.00%;乳酒念珠菌分离3株,所占比6.00%;烟曲菌分离4株,所占比8.00%;毛霉菌分离2株,所占比4.00%;查到孢子和菌丝共29株,所占比58.00%。见表1。

表1分析50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肺部真菌分离情况

3.讨论

ICU为临床重症监护室,主要负责病情危急、病情严重人群的治疗和恢复场所,由于多数病人均需进行人工气道开放,且加之部分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损伤和基础性疾病,同时加上激素药物、细胞毒性药物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的应用,进而导致人体内多种健康真菌成为条件致病菌[3]。而对于重症监护室的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来说,应对其进行早期诊断,明确感染类型,并做好病原学监测。该疾病主要以气道内出现稀薄白色淡黄痰,且量多,其他表现并不突出,需与患者病史相结合,并加强病原学检查,能够做出准确判断[4]。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50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肺部真菌分离情况中,白色念珠菌分离所占比最高;查到孢子和菌丝共29株,所占比58.00%。在不同抗真菌药物中,氟康唑S敏感性最高/R敏感性最低,与其他药物相比具有差异,P<0.05。

综上所述,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概率较高,以气道开放、不合理应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等密切相关,故此需将诱发因素消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高东田,申爱华.GM试验和G试验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及临床疗效评价[J].检验医学,2018,33(1):44-49.

[2]王孟丽,刘俊晓.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在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161-162.

[3]唐德祝,彭丽.泊沙康唑防治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机制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7,28(10):1430-1433.

[4]江苏安,严建平,陈方方.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发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105-108,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