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8例真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着重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表明,感染沿椎旁韧带蔓延、椎体病变呈跳跃性不连续分布时应考虑真菌性脊柱炎。T1加权像(T1WI)序列显示椎体终板轮廓模糊、不完整及T2加权像(T2WI)序列椎体高信号缺失、终板下条带状低信号,提示真菌性脊柱炎,这些影像特征有助于真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脊柱炎 真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基于微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将学习内容项目化,通过情境化的微型主题任务,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活动方案,实施方案解决问题,并制作出作品,最后在课堂中进行作品的展示交流,分享成果经验的教学模式。

  • 标签: 微项目式学习 生物学核心素养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 简介:[摘 要] 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教育无疑很难适应新时期的现代教学的需要。顾及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是当代教师的首要任务,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情感牵引者。

  • 标签: [] 课堂教学 情感体验 感染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校舞蹈表演是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极具欣赏价值和艺术魅力。高校舞蹈表演中,音乐是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音乐的感染力越强越能够和舞蹈表演融为一体,越能够为舞蹈表演增光添彩。高校舞蹈表演应该充分重视音乐的表现力,借助合适的音乐打造更加精彩的舞蹈盛宴,促使舞蹈表演更上一层楼。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了舞蹈表演中音乐的重要性,探究了高校舞蹈表演中提升音乐感染力的有效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高校舞蹈表演 音乐感染力 有效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护理措施在手术室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手术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医院感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空气菌落数、手菌落数和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手术患者提供医院感染护理措施的效果明显,能够减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概率,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痊愈。

  • 标签: 医院感染护理 手术室 预防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SAP常合并有胰腺及周围组织的坏死,当坏死合并感染时,往往意味着病死率明显增加。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通过内镜干预治疗胰腺感染性坏死取得良好疗效,具有微创、有效、安全的优势,能明显地改善SAP患者的预后。本文对于内镜治疗SAP感染性坏死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感染性胰腺坏死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婴幼儿发生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严重危害儿童健康。近年来HRSV疫苗和抗体类生物制品的研发已有较大突破,其研发及之后的使用策略均离不开HRSV流行和病毒变异特征的监测。世界卫生组织(WHO)高度重视HRSV流行及其变异特征的监测,但我国缺乏全国层面的、多中心的HRSV监测数据,各实验室所用的监测病例定义不一致,HRSV检测和监测方法不统一,不同实验室的结果难以进行比对分析。因此急需在我国建立全国层面多中心的HRSV监测网络,采用标准化的HRSV检测方法和监测方案进行HRSV流行特征和病毒变异特征的持续监测,为单克隆抗体和疫苗的研发、使用和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

  • 标签: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 病毒监测 病毒变异 实验室网络
  • 作者: 申昆玲 许文波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36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45,Email:kunlingshen1717@163.com,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0026,Email:xuwb@ivdc.chinacdc.cn
  • 简介:摘要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也是导致1岁以下婴儿罹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病毒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为全面梳理我国HRSV相关疾病负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断策略及HRSV感染防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20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呼吸道合胞病毒防治关键理念与技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HRSV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及医学需求,交流探讨后形成了我国HRSV防治行动倡议,亟需在全国:(1)建立全国多中心的HRSV监测网络;(2)规范HRSV实验室诊断标准,促进HRSV感染相关病例的发现和报告;(3)积极开展HRSV感染相关疾病的监测和多中心临床研究;(4)提升被动免疫用于预防HRSV感染相关疾病的认知;(5)搭建HRSV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对于HRSV感染和流行的认知。专家一致倡议应尽快开展多中心参与、多学科联合的系列研究,为HRSV感染相关疾病的诊疗和防控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感染科新技术新项目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感染病科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施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循证护理的积极作用下,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科新技术新项目而言,循证护理的有效运用,可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循证护理 感染科 新技术 新项目
  • 简介:摘要肝血管瘤是肝脏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并发症罕见且大多发生在大型血管瘤中,包括肿瘤破裂、瘤内出血、Kasabach-Merritt综合征、门静脉高压以及邻近结构受压等。本文报告了一例巨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自发性破裂出血合并感染的病例,经对症抗感染治疗、手术、引流等处理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

  • 标签: 肝血管瘤 自发破裂 感染
  • 简介:摘要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的二期翻修一直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的金标准。目前常用的添加到骨水泥中的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万古霉素。如果细菌对这些药物耐药或患者无法耐受这些药物时,需要除了氨基糖苷类和糖肽类以外的药物来治疗和预防假体周围感染。达托霉素对骨骼的渗透性能好,对产生生物膜的葡萄球菌显示出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替加环素相似或更高的疗效。这些特点对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至关重要。

  • 标签: 达托霉素 抗生素骨水泥 假体周围感染 万古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降低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无菌手术患者735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护理基础上优质护理组(优质护理组,n=400)和常规护理组(n=33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切口炎症反应、切口延迟愈合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切口感染率方面,优质护理组为1.0%(4/400),常规护理组为8.7%(29/335),前者低于后者(P<0.05);在切口炎症反应率方面,优质护理组为1.0%(4/400),常规护理组为9.9%(33/335),前者低于后者(P<0.05);在切口延迟愈合率方面,优质护理组为0,常规护理组为7.5%(25/335),前者低于后者(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优质护理组为94.3%(377/400),常规护理组为83.3%(279/335),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 标签: 优质护理 无菌手术 降低切口感染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医学科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院ICU收治的患者200例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2周时认知功能[认知功能检查量表(MMSE)]和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统计并比较感染发生情况,及2组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MMSE(20.18±3.41)分,高于对照组的(17.89±3.39)分(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症医学科 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已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其中,辅导员自身能力提升是基础。本文从EQ与感染力修炼为切入点分析辅导员个人能力提升问题,旨在使高校辅导员能够牢记使命,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事务管理能力和工作研究能力。

  • 标签: EQ 感染力 高校辅导员 能力
  • 简介:摘要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出现及全球范围内快速播散,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CRE感染多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和(或)长期反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感染后病情相对较重,治疗药物有限,因此CRE感染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如何诊治和防控CRE感染已成为当前细菌感染领域最为棘手的问题,为规范我国CRE感染诊治方案和防控策略,邀请了此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讨论,就CRE流行概况,CRE实验室检测,CRE感染治疗原则,主要治疗药物和给药方案,CRE感染及定植危险因素,CRE各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医院感染防控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 标签: 肠杆菌科 细菌感染 碳青霉烯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百日咳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深圳市儿童医院2015—2018年百日咳儿童临床资料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病原学检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8年百日咳儿童报告病例共2 716例,各年分别为504、425、796及991例;2015年以5月份最多(72例),2016年和2018年以8月份最多(68例和144例),2017年以7月份最多(115例)。4年共报告男性1 517例,女性1 199例,男女比为1.3∶1。<1岁龄儿童占比79.7%(2 165/2 716),其中<6月龄儿童占比74.4%(1 610/2 165)。报告病例中门诊治疗者1 605例(59.1%),年龄M(Q1,Q3)为5(3,11)月龄,住院治疗者1 111例(40.9%),年龄为4(2,7)月龄;门诊治疗者和住院治疗者<6月龄分别有876例(54.4%)和734例(45.6%),6月~2岁龄分别有575例(63.5%)和331例(36.5%),>2岁龄分别有154例(77.0%)和46例(23.0%),两种治疗方式在不同年龄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治疗者中年龄为<6月龄的住院时间是(8.5±3.9)d,6月龄~2岁龄的是(7.1±3.7)d,>2岁龄的是(6.8±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收集到270例的617名家庭密切接触者的百日咳病原学检测数据,患儿母亲阳性检出率最高(34.9%)。结论2015—2018年百日咳报告病例逐年波动性上升,夏季高发,1岁以下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门诊治疗者多于住院治疗者,其年龄明显比后者大;患儿年龄越小住院比例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家庭密切接触者中,母亲可能是儿童感染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

  • 标签: 百日咳 流行特征 密切接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成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目细菌(CRE)感染感染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北京地区18家二级或三级甲等临床医院共482例住院患者进行病例对照分析,以感染CRE的患者为病例组(n=247),以感染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肠杆菌目细菌(CSE)的患者为对照组(n=235)。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E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临床预后。结果CRE菌株对大多数的抗菌药物耐药,但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4.0%和99.5%。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前30 d内气管插管(OR=2.607,95%CI:1.655~4.108,P<0.001),以及使用过三/四代头孢菌素(OR=2.339,95%CI:1.438~3.803,P=0.001)、碳青霉烯类(OR=2.468,95%CI:1.610~3.782,P<0.001)和喹诺酮类药物(OR=2.042,95%CI:1.268~3.289,P=0.003)是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机械通气(OR=3.390,95%CI:1.454~7.904,P=0.005)、心力衰竭(OR=4.679,95%CI:1.975~11.083,P<0.001)、中重度肝病(OR=3.057,95%CI:1.061~8.806,P=0.038)、感染前30 d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OR=2.882,95%CI:1.241~6.691,P=0.014)以及发生感染性休克(OR=7.772,95%CI:3.505~17.233,P<0.001)是CRE感染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减少感染前30 d内抗菌药物使用和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可能会降低患者感染CRE的概率。依据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对CRE感染患者进行分级治疗,预测和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将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 标签: 感染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心内膜导致的感染,而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RSIE)致脓毒性肺栓塞较为少见,表现为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本文报道1例RSIE致脓毒性肺栓塞病例,其经积极抗感染及外科手术治疗转归良好。

  • 标签: 心内膜炎 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