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荧光素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7年6月我省上报的荧光素钠注射液413例,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413例报告中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其不良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速发型,累及系统-器官以胃肠系统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次的58.58%,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用药部位损害。严重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为主。过敏试验不能完全预测不良反应。结论用药过程需重视和持续关注荧光素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医护人员要做好用药前后不良反应的预防、监护和救治工作。

  • 标签: 荧光素钠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穴位放血对比推拿手法治疗由于腰椎间盘突出(LDH)所引起的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因LDH导致腰腿痛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常规组(30例)采用推拿手法干预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则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放血进行治疗,观察两种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结果:研究组取得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因LDH所引起的腰腿痛患者针刺结合穴位放血的治疗手段,比推拿治疗更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针刺 穴位放血 推拿 LDH 腰腿痛
  • 简介:目的:了解葡萄球菌的临床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科住院病人的标本中分离出来的351葡萄球菌进行菌株鉴定、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筛选、β-内酰胺酶定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中以呼吸系统最常见,占65.0%(228/351);MRS的分离率较高为85.2%(299/35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81.0%(145/179);β-内酰胺酶定性试验阳性率高达91.5%(321/351);除万古霉素外,351葡萄球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68.9%~97.7%.结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是目前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感染率有上升趋势.

  • 标签: 葡萄球菌 Β-内酰胺酶 MRS 药敏分析
  • 简介: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为志贺氏菌属(Shigella),其又可分为A群(痢疾志贺氏菌);B群(福氏志贺氏菌);C群(鲍氏志贺氏菌);D群(宋内氏志贺氏菌)。目前,我国细菌性痢疾仍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虽然近年来头孢类、喹喏酮类抗生素的研制有新的进展,但目前对于细菌性痢疾的治疗难度较前几年仍明显增大,平均住院日明显延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现将我院1992年~1997年来共检出的427

  • 标签: 痢疾杆菌 菌型分布 细菌性痢疾 药敏试验 痢疾志贺氏菌 福氏志贺氏菌
  • 简介:马红球菌于1923年首次发现,为马、猪、牛等动物的致病菌,过去引起人类致病极为罕见。近年来,从人类感染性标本中检出本菌的报道呈上升趋势,可引起呼吸道,尿路感染,败血症等,被认为是人类机会致病菌,我院从临床感染性标本中共分离出27马红球菌。现将其生物学性状,鉴定特点与药敏状况的资料报告如下。

  • 标签: 马红球菌 耐药性分析 鉴定 机会致病菌 感染性标本 生物学性状
  • 简介:摘要:自然界中产生的纤维素属于葡糖多聚生物大分子,是自然界植物细胞壁的最主要、重要的成分,植物体内的纤维素常与木质素等其它物质形成复杂的结构且交联致密难以被完全降解。目前对于纤维素降解主要通过筛选出高酶活的纤维素降解菌来降解天然纤维素,利用生物手段对纤维素利用加以拓展。本实验课题通过用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固体鉴别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扩大培养基、CMC-Na液体富集培养基以及CMC-Na发酵培养基进行鉴别筛选出一酶活较高的纤维素降解菌,通过DNS法测定其CMCase活力为13.11U以及通过核糖体测序鉴定为Penicillium oxalicum (草酸青霉)。

  • 标签: 纤维素 纤维素降解菌 核糖体测序 DNS法测CMCase活力 草酸青霉
  • 简介:摘要:自然界中产生的纤维素属于葡糖多聚生物大分子,是自然界植物细胞壁的最主要、重要的成分,植物体内的纤维素常与木质素等其它物质形成复杂的结构且交联致密难以被完全降解。目前对于纤维素降解主要通过筛选出高酶活的纤维素降解菌来降解天然纤维素,利用生物手段对纤维素利用加以拓展。本实验课题通过用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固体鉴别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扩大培养基、CMC-Na液体富集培养基以及CMC-Na发酵培养基进行鉴别筛选出一酶活较高的纤维素降解菌,通过DNS法测定其CMCase活力为13.11U以及通过核糖体测序鉴定为Penicillium oxalicum (草酸青霉)。

  • 标签: 纤维素 纤维素降解菌 核糖体测序 DNS法测CMCase活力 草酸青霉
  • 简介:2000年7月至2001年10月,从台湾北部、中部和南部的6所医院共收集到595MRSA的临床分离,这些是从血(279)、脓(173)、痰(94)、体液(21)、导管尖(20)和尿(8)中分离到的。用smal消化的脉冲凝胶电泳(PFGE)印记这些菌株。鉴定到含97种亚型的31种基因型,在7种基因型中可以检测到亚型。尽管各医院有6-15种基因型,但是有433(73%)显示属于一种主要的基因型(A型含29种亚型)。这种基因型不仅是所有6所医院的优势型,而且也是各医院的优势菌,占各医院所有分离的46—89%。基因型C(16个亚型)是第二个占优势的基因型,占所有分离的9%,分布于5所医院。基因型D(11个亚型)、E(5个亚型)和B(6个亚型)分别分布于5、4和3所医院。其余26型(30型-亚型)是较次要的。他们认为,绝大多数MRSA的临床分离具有一种共同的PFGE模式,表明一种流行性MRSA菌遍及台湾主要医院。

  • 标签: 台湾省 中国 MRSA临床分离株 分子流行病学 菌株
  • 简介:来自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具有很多理想的特性,被喻为活分子探针。GFP适用于作普遍的报告标记,尤其适用于活体细胞或组织,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本文对GFP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药学 综述
  • 简介:目的:用荧光定量RT-PCR(FQ-RT-PCR)法检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mdr-1基因的表达,以了解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用荧光定量RT-PCR(FQ-RT-PCR)方法。结果:75例本中mdr-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37.3%(28/75),mdr-1基因平均表达量为10^4.88±1.15拷贝/ml。结论:FQ-PCR方法检测mdr-1基因表达具有简便,准确,特异性强,可定量等优点,对化疗方法的制定,疗效的预测及考察有重要指导作用。

  • 标签: 荧光定量检测 RT-PCR MDR-1基因 基因表达 消化系统肿瘤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0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208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3.08%,最常出现在痰标本中,占88.9%;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以呼吸内科最多,其次为儿科及ICU。该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仍保持很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均达98.6%,对多粘菌素E、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吡肟也比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6.5%、70.2%、62.0%;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吩(100%)、头孢西丁(94.7%)头孢呋辛(88.9%)、阿莫西林(59.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4.3%)、替卡西林(53.4%)、庆大霉素(50.5%),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32.2%~49.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碳青酶烯类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最敏感的抗菌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是经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优选抗菌药物。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2013年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临床各科送检的微生物培养标本,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GPI、GNI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双纸片协同法进行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2013年送检标本为8717倒,检出目标性多重耐药菌181,检出率为2.08%,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11(61.33%)、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29(16.0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2.21%)、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15(8.29%)、耐碳青霉烯类抗茼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15(8.2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蔺(MDR—PA)6(3.31%)、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0.55%);菌株中来源于尿液标本95(52.49%)、疾标本52(28.73%)、血液标本16(8.84%)、胸腹水标本10(5.52%)、大便标本4(2.21%)和分泌物标本4(2.21%);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茼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50%以上,其中CRE较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为更高,对大部分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替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较敏感。结论: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上升,应积极采取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耐药菌株的增长和院内交叉感染。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预防控制
  • 简介:随着广谱抗生索、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念珠菌引起病人院内感染日益增多,而抗真菌药物的不断应用,使其耐药现象也日趋增多,为有效控制真菌感染增加了难度,对我院2002年至2003年临床标本进行了常规培养分离,共分离出410念珠菌。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病原菌分类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道如下:

  • 标签: 念珠菌 病原菌 药敏试验 免疫抑制剂
  • 简介:3位患者均静脉注射诊断用药荧光素钠注射液20min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对症治疗给予异丙嗪25mg肌注,症状好转。

  • 标签: 荧光素钠 过敏反应 诊断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调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2005至2010年住院患者临床送检的痰、尿、血、创面分泌物等标本,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005至2010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823(4.99%)。临床分布以ICU最多(623,占34.17%),分离标本痰液最高(1232,占67.58%);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增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的检出率及耐药率逐年递增,其耐药性逐渐增强。在ICU病区尤其明显,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耐药性
  • 简介:“养精蓄锐“一周的张先生到医院进行了一次精液检查,1个多小时后,这份报告显示:精子密度18×10^4/毫升,活率71.3%,精液白细胞0.6×10^6/毫升,正常精子形态32%(畸形率68%),精浆果糖阳性……该如何看待这份化验报告呢?会不会影响生育能力?

  • 标签: 精液分析 解读 精液白细胞 精液检查 精子密度 精子形态
  • 简介:目的:空气是医院内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医院内环境尤其是手术室及患者集中地区的空气净化程度和医院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对医院空气进行常规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所在。但是传统的空气细菌检测方法需要进行细菌培养,耗时2~3d,结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检测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和非生物性粒子。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荧光粒子计数器在空气细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检验科采血室作为实验点,使用荧光粒子计数器对空气中生物粒子数进行动态监测,同时与撞击法细菌培养计数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计算生物粒子数和细菌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结果空气中生物粒子数与细菌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889);非就诊时间空气中的细菌数≤500cfu·m^-3,其他时间均超过该数值,不符合国家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荧光粒子计数器可以通过监测空气中生物粒子数,推测其细菌数,有望实现空气细菌的动态监测。

  • 标签: 生物粒子数 细菌数 空气细菌监测 荧光粒子计数器 撞击法
  • 简介:目的建立荧光光谱法测定复方黄黛片中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按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手册》中“食品中砷的测定的方法”。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复方黄黛片中砷的含量。结果荧光强度IF对浓度C的回归方程为IP=15.1630+0.6466.在4-4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日内及日间RSD分别为3.81%、5.74%.平均回收率为101.2%.复方黄黛片中砷的平均含量为2.6mg/片。结论本法具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是进行衡量物质分析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复方 含量 荧光光谱法 RSD 食品卫生 测定
  • 简介:目的分析该院连续5年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预防控制和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8—2012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资料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中共分离出1526大肠埃希菌,在尿液标本(33.6%)中检出最多,科室分布以普外科(24.2%)、泌尿外科(17.2%)和急诊科(13.8%)为主;其中ESBLs阳性率51.8%,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1);检出3(0.2%,3/1526)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结论该院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是活性最高的药物,但已经出现耐药菌株,应加强耐药性监测,防止其在医院内的流行。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碳青霉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