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起效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性 胺碘酮 美托洛尔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稳心颗粒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仅接受治疗,试验组接受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各观察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胺碘酮 稳心颗粒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干预预防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静脉泵入,并给予康惠尔透明贴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心律失常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26.6%)远远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心律失常患者预防静脉炎发生几率具有显著的作用,不仅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胺碘酮 心律失常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盐酸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安全。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3例心脏不良事件,1例不良反应事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室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较常规药物盐酸利多卡因具有明显优势,并且药物应用安全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盐酸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 简介: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人们发现许多毒性低、安全高的抗心律失常的中药,其价值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而离体心脏心律失常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可控,干扰因素少的特点,还可与其他技术进行联用,通过检测心电图、心房和心室单相动作电位及离子通道电流等多指标,可以评价药物的药效与安全。因此,本文从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角度,对常用离体心脏心律失常模型进行总结,以期为抗心律失常中药的药效与安全评价提供借鉴。

  • 标签: 中药 心律失常模型 离体心脏 安全性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2014年的7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1%,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可取得理想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曲美他嗪 冠心病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整合在体、离体、细胞、分子多功能指标,观察抗心律失常复方中药稳心颗粒(WXKL)对大鼠心脏和豚鼠离体心脏心电图、心肌细胞表型及hERG离子通道电流作用,对心脏安全再评价。方法1大鼠在体实验:WXKL72.9g·kg-1剂量ig给予,连续7d,然后进行Ⅱ导联心电图记录。2豚鼠离体心脏实验:按照正常灌流液10min,WXKL3×10-2g·L-110min顺序灌流,记录心电图。3高内涵细胞表型实验:H9C2心肌细胞加入WXKL1×10-2、1×10-3g·L-124h后,换成0.1μmol·L-1Hoechst33342、MitoTrackerDeepRedFM2种荧光分子探针作用20min,再加入Rhod2AM荧光分子探针作用30min,进行活细胞成像。4全自动膜片钳Ionworks系统记录hERG通道电流实验:加入含有(1×10-2、1×10-2.5、1×10-3、1×10-3.4g·L-1)WXKL的细胞外液,记录hERG通道电流,分析hERG通道活性Ix。结果1大鼠在体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WXKL72.9g·kg-1及阳性药VER3.6×10-2g·kg-1对P-R间期、QRS间期、QTs间期、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豚鼠离体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WXKL3×10-2g·L-1组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心率并没有显著差异,阳性药奎尼丁3.25×10-3g·L-1延长QRS间期、Q-T间期,减慢心率(P〈0.01),而P-R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高内涵细胞表型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浓度WXKL对H9C2心肌细胞的数量、线粒体质量及细胞内钙流强度未显著改变,而Ⅲ类抗心律失常阳性药在6.82×10-3g·L-1剂量下则对H9C2心肌细胞有显著改变损害。4全自动膜片钳Ionworks系统记录hERG通道电流实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的WXKL未显著改变hERG通道电流,hERG通道活性没有差异,阳性药奎尼丁3.25×10-4g·L-1阻断hERG通道,抑制hERG通道活性(P〈0.01)。结论根据本研究首次建立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式,WXKL是一种对心脏较安全的抗心律失常复方中药。

  • 标签: 稳心颗粒 心律失常 心脏安全性评价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接受阿替洛尔单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老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30例,时间为2015年4月-2015年11月,这30例老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均接受阿替洛尔单药进行治疗,根据老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为患者调整阿替洛尔治疗的量。对这30例老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经阿替洛尔单药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持续房颤患者以及阵发性房颤合并快速心室率患者均未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房扑以及房颤发作的情况,患者的静息心率控制在每分钟60次左右;慢性房颤患者的快速心室率得以控制;频发室性早搏以及房性早搏患者的早搏均减少在50%以上。所有老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经阿替洛尔单药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慢性心律失常的情况。结论老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接受阿替洛尔单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为患者实施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变化情况,合理调整阿替洛尔治疗的量,从而保证老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改善老年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老年患者 快速心律失常 阿替洛尔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CRF)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方法66例C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患者维持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以及患者当时的治疗措施、后续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6例患者共实施了720次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透析过程中并发心律失常184次。依据心律失常的不同类型,其中有室性早搏65次、发生率35.3%;房性早搏50次、发生率27.2%;室上性心动过速16次、发生率8.7%;窦性心律不齐14次,发生率7.6%;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21次,发生率11.4%;房室传导阻滞18次,发生率9.8%。治疗结果显效42例、有效23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8.5%。治疗无效患者停止血液透析,后续症状逐渐缓解,未有死亡病例。结论CRF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时应该积极祛除诱因、对症给予药物治疗,必要时停止透析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心律失常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系统评估吡非尼应用于肺纤维化患者的有效安全。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检索1999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表的吡非尼治疗肺纤维化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吡非尼组肺活量及用力肺活量(FVC)较基线下降减少,且对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吡非尼组FVC减少≥10%、6min步行距离缩短≥50米、全因死亡及IPF相关死亡的相对风险均显著降低,无进展生存明显增加。吡非尼组胃肠道、皮肤、神经系统相关不良发生率较对照组增加。结论:吡非尼能够延缓轻中度肺纤维化患者病情进展。大多数患者对吡非尼耐受良好,常见胃肠道、皮肤相关轻度不良反应。

  • 标签: 吡非尼酮 肺纤维化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2.93%(P〈0.05)。2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以及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63%,低于对照组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疗效显著、安全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盐酸左氧氟沙星 盆腔炎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心宝丸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宝丸口服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24h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但观察组好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宝丸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房颤 长RR间期 心宝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狼疮肾炎(LN)的疗效安全。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狼疮肾炎患者67例,将所选取患者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MMF组(35例)和CTX组(32例),两组患者前期均采用糖皮质激素予以治疗,CTX组在LN诱导治疗期间,在此基础上采用环磷酰胺行静脉滴注治疗,MMF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霉酚酸酯行口服治疗,就两组患者临床来哦小及安全予以比较。结果MMF组诱导治疗完成率(85.71%)相比于CTX组(96.88%)差异不明显(P>0.05);MMF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相比于CTX组,差异不明显(P>0.05);MMF组完全缓解率相比于CTX组,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MMF组就腹泻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及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CTX组,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狼疮肾炎患者,对其无论采用环磷酰胺,还是霉酚酸酯,在治疗效果上均大致相当,但采用霉酚酸酯治疗,其在完全缓解率方面则明显高于环磷酰胺,其在总体总体不良反应方面则轻于环磷酰胺。

  • 标签: 霉酚酸酯 环磷酰胺 狼疮性肾炎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抗栓治疗现状冠心病合并房颤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情况。在房颤患者中,合并冠心病的比例可达15%以上在STEMI和NSTEMI患者中,合并房颤的比例为7.5%。也有数据显示,急性心梗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为22.1%。合并冠心病会增加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来自丹麦的国家注册队列研究发现,

  • 标签: 冠心病死亡 抗栓治疗 卒中风险 急性心梗患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 队列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重症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分成A组(22例)和B组(58例)。B组予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方案,A组采用ECMO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及其死亡率。结果治疗7d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中,A组死亡9例(40.9%),显著低于B组38例(6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予以ECMO疗法,疗效确切,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重症呼吸衰竭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俗话说,“大寒小寒,冷成一团”。冬季是冠心病高发和容易导致冠心病病情加重的季节。随着气温的降低,血管受低温刺激而收缩,血流量减少,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另外,由于天气寒冷,运动量减少,人体血脂的摄入和代谢比例失调,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因此,冠心病患者在寒冬季节一定要做好防范。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寒冬 心肌缺血缺氧 血液黏稠度 心肌梗死 比例失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4名,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每组各42名。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较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三酰甘油(TG)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且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两种药物都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但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更明显,适合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