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清洁验证是确保生产设备和工作环境清洁度达标的重要步骤,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遵守相关法规具有关键性作用。活性物质残留是清洁验证中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它指的是生产过程中可能残留在设备和环境中的活性物质,如药品、农药、化妆品等。活性物质残留的合理限度标准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人员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活性物质残留的限度标准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和不足。一方面,一些限度标准过于严格,导致清洁验证难以通过,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另一方面,一些限度标准过于宽松,可能存在健康风险和产品质量问题。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促进对活性物质残留限度标准的深入理解,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企业清洁验证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人员健康的安全。

  • 标签: 清洁验证 活性物质残留 相关标准
  • 简介:摘要:一点红活性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测定方法的有效研究,一方面能够凭借完善的制备流程,增强传统中药在药效方面的制药水准,以此完善临床医疗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则能够凭借活性物质提取的措施,巩固中药在降血脂、降血糖、抗衰老等方面的效果。本文基于一点红活性的提取方法分类深入研究,在明确分离纯化与含量测定方法的同时,期望能为后续中药医疗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参照。

  • 标签: 一点红活性 提取分离纯化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 测定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 根据CLSI2010年版标准,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孢哌酮 /舒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结果 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杆菌的敏感性分别为 95.0%、 65.0%、 75.0%、 40.0%、 65.0%和 100.0%、 95.0%、 95.0%、 20.0%、 80.0%。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舒 1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杆菌的MIC50分别为 0.13、 2、 8、 12、 4mg/L和 0.13、 1、 6、 8、 3mg/L, MIC90分别为 3.65、 256、 64、 64、 128mg/L和 0.13、 14、 16、 64、 64 mg/L。 结论 美罗培南对肺炎克雷伯和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头孢他啶的敏感率较低,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研究阿莫西林/舒巴坦(amoxicllin/sulbactam)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钠、头胞噻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121株临床分离菌株,经VITEK重新鉴定后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阿莫西林/舒巴坦对G+球菌的6敏感率为90.91%,明显高于阿莫西林和头胞噻肟,而对G-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嗜血杆菌属的敏感率分别为83.3%和100%,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胞噻肟相近,明显高于阿莫西林.阿莫西林/舒巴坦对大多数临床常见菌显示了较高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对产酶菌的抗菌活性显著高于阿莫西林.结论:阿莫西林/舒巴坦是一对产酶菌有效的复合制剂.

  • 标签: 阿莫西林/舒巴坦 MIC 敏感率
  • 简介:目的本文主要探讨抗绿脓杆菌活性物质的筛选与相关成分。方法先分析了抗绿脓杆菌治疗的主要药物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材料与方法对于拮抗绿脓杆菌的筛选与培养、菌株的重复筛选的技术要求。结果经RDP研究与拮抗绿脓杆菌分离菌形态研究,结果显示,B1506菌株同源性达到了100%,其余4种同源性为99%。且B1506与B1505为不动杆菌属,其余3项为假单胞菌属。结论本实验通过多点采集的方法采集各类土壤样品,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产生菌的来源。经过优化的方法在筛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操作简单,结果灵敏准确。

  • 标签: 抗绿脓杆菌 活性物质 筛选 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CZA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于2021年1月至6月收集我院CRKP菌株,检测CZA对其CRKP的MIC值并保存;于2021年7月至9月采用WHONET5.6软件对临床感染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情况分析;2021年10月至12月CRKP进行mCIM试验和eCIM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结果 该院检出分离的 CRKP 菌株的耐药表型为多粘菌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杀星、替加环素敏感,与其它地区分离的 CRKP 菌株的耐药表型有所不同。通过该项研究,明确该院 CRKP 菌株的耐药基因型,希望能有所突破,发现其它耐药机制酶。并掌握 CZA 对产不同耐药酶的 CRKP 的体外抑菌活性,有利于感控和治疗。结论 本实验模型设计严谨、合理、可行。研究组成员由具有丰富临床医院感染控制经验的微生物检验专业副主任技师和主管技师等组成,具有丰富临床和科研经验,熟悉本项目所采取的研究路线、技术和方法,细心认真,并发表了多篇文章。研究技术成熟,结论可靠。

  • 标签: CZA 耐碳青霉烯类 肺炎 克雷伯菌 体外抗菌活性
  • 简介:目的评价PS在足月新生儿肺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肺出血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组PS组(机械通气+气管内滴注血凝酶和PS)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气管内滴注血凝酶),每组20例,机械通气12h,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呼吸机的相关参数(RR、Vte、PIP、Pmean、Crs);治愈新生儿肺出血停止平均时间和撤离呼吸机时间及病死率。结果PS组治愈18例,死亡2例;对照组治愈17例,死亡3例,病死率(10%vs15%)较相近(P﹥0.05);PS组肺出血停止和辅助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43.78±8.14vs50.65±7.77,70.56±6.92vs76.06±7.29,h)(P﹤0.05);呼吸力学指标PS组PIP和Pmean低于对照组(27.72±1.41vs28.12±1.27,24.50±1.54vs26.06±1.25,cmH2O)(P﹤0.05),Crs高于对照组(0.85±0.13vs0.76±0.09,ml/cmH2O)(P﹤0.05),RR和Vte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氧动力学指标PaO2、SaO2比较变化相近(P﹥0.05),PS组PaO2/FiO2高于对照组(234.11±30.14vs215.88±14.30)(P﹤0.05)。结论外源性PS主要通过改善氧合及呼吸力学效应等机制,有效防治足月新生儿肺出血。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出血 足月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25例新生儿重症肺炎病例分为对照组 (13例 )与实验组 (12例 ),两组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 PS,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 OI、 a/A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 24h时实验组 OI、 a/APO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实验组治疗后24h、 48h、 72h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 SP-B浓度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重症肺炎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重症肺炎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分离菌株对中药黄连素、鱼腥草和大蒜素体外抗菌活性。方法:1,菌种鉴定采用常规方法或用API试条和VITEK自动细菌分析仪:2,药敏试验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MIC);3,实验数据的分析采用WHONET5软件。结果:黄连素、鱼腥草素(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原料即合成鱼腥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差;大蒜素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不强。黄连素、鱼腥草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万古霉素中介的肠球菌也有抗菌活性。结论:目前中药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的判定尚无标准可以遵循,中药学工作者应加强临床疗效与基础的相关性研究。

  • 标签: 黄连素 鱼腥草素 大蒜素 体外抗菌活性 琼脂平板稀释法 菌种鉴定
  • 简介:目的通过对血根碱离子对化合物、白屈菜红碱离子对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寻找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抗菌药物。方法将血根碱、白屈菜红碱与多种有机酸制备成离子对化合物,采用试管稀释法和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合抑菌圈实验,比较制备前后化合物的抗菌效果。结果血根碱与苯甲酸、乳酸、富马酸等有机酸形成离子对化合物之后抗菌活性增强,白屈菜红碱与乙酸、丙酸形成离子对化合物之后抗菌活性增强。结论一些结合小分子有机酸形成的离子对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效果,将生物碱制备为离子对化合物的方法为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提供了一种思路。

  • 标签: 离子对化合物 体外抗菌活性 血根碱 白屈菜红碱
  • 简介:目的对照分析在临床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所具有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3月期间于本院产科出生后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及临床治疗指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且研究组各临床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合理利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对患儿血气指标起到较好改善效果,并可有效缩短患儿治疗及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索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和脑脊液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P-D)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该院小儿神经科临床收治的27例VE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23例非脑炎患儿为对照组,均采集血清和脑脊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P-D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急性期血清SP-D(13.01±1.43)μg·L-1、脑脊液SP-D(13.39±1.61)μg·L-1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减少。VE患儿恢复期血清SP-D(15.10±1.69)μg·L-1、脑脊液SP-D(15.87±1.72)μg·L-1与急性期比较均有明显增加(P<0.05)。VE患儿恢复期脑脊液有核细胞数(15.93±1.83)×106·L-1及脑脊液蛋白含量(0.23±0.02)g·L-1与急性期时比较均有明显减少(P<0.05)。结论SP-D与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检测血清和脑脊液SP-D水平对诊断病毒性脑炎及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脑脊液 血清
  • 简介:目的观察怖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ive,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本院诊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所有患儿均接受BiPAP治疗,观察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怖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血气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明显较对照组(74.19%)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疗时间(63.04±12.19)h、机械通气时间(52.53±12.34)h、住院时间(17.82±5.46)h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PaCO2、pH值等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aO2、pH较高,PaCO2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68%)较对照组(32.26%)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BiPAP治疗NRDS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BIPAP治疗 肺表面活性物质 血气指标
  • 简介:目的系统性评价利奈唑胺对2013-2014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离株细菌生物膜(BBF)的活性及体内外抗菌效果.方法:体外试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最小抑制BBF浓度(MBIC)和最低BBF消除浓度(MBEC);活菌计数法绘制时间-杀菌曲线(KCs);体内试验采用小鼠MRSA全身感染模型,尾静脉给药保护小鼠后测定半数有效剂量(EDso);建立免疫低下小鼠MRSA大腿感染模型,记录尾静脉给药24h后大腿组织菌量的变化.结果:利奈唑胺对2013-2014年临床分离的60株MRSA均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BF的MBIC值与万古霉素相当,敏感性显著高于阿莫西林;体内试验中,利奈唑胺对全身感染小鼠有很好的治疗效果,EDso小于万古霉素与阿莫西林;对免疫低下MRSA大腿感染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也要优于万古霉素和阿莫西林.结论:利奈唑胺对2013-2014年分离的MRSA临床菌株体内外活性均较高,尤其对MRSA的细菌生物膜也显示了极强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利奈唑胺 最小抑制细菌生物膜浓度 最低细菌生物膜消除浓度 半数有效剂量
  • 简介: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林可霉素类的克林霉素常用于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而万古霉素(VAN)仍是目前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首选药物,及时了解D-试验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的耐药现状,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对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做D—试验检测VAN与左氧氟沙星(LYF)联合用药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左氧氟沙星 万古霉素 体外抗菌 抗菌活性 临床感染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62例,均在2020年09月-2023年09月期间入我院治疗。按照双色球法分组,31例/组。对比组:予以辅助通气治疗,联合组: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评析、处理二组的时间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相较于对比组而言,治疗后联合组时间指标更短、并发症情况更少(P<0.05)。结论: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能够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辅助通气时间缩短,减少并发症情况,加快患儿出院,推荐应用。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辅助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并发症情况
  • 简介:要说感冒的危害,医生肯定能列举一大堆,而普通患者可能对感冒带来的症状更为关注,鼻塞、头痛、发热、流涕、头昏脑胀……别提多难受了!感冒事小,难受事大。很多人把快速消除症状作为治疗感冒的第一目标,被认为“起效缓慢”的中成药通常不是这类患者的首选。为了让感冒快快地好,

  • 标签: 感冒 抗菌中药 普通患者 中成药 症状
  • 简介:抗菌谱是抗菌药药理学习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内容。记忆是掌握抗菌谱的主要手段。为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抗菌谱,在抗菌药药理教学中,借用诗画艺术帮助学生记忆磺胺药和青霉素G抗菌谱,并由此设计出一套以磺胺药和青霉素G为突破口的教学方案,经实践检验确实有助于学生掌握抗菌谱。

  • 标签: 抗菌药 抗菌谱教学 诗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