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当前环丙沙星对常见病原菌抗菌活性,为合理应用环丙氟哌酸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从医院住院感染患者中采集标本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鉴定后,进行环丙氟哌酸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环丙氟哌酸体外抗大肠埃希菌活性最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再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次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环丙氟哌酸对四种常见病原菌抗菌活性并不理想,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遍耐药。

  • 标签: 环丙氟哌酸 盐酸环丙沙星 体外抗菌活性
  • 简介:摘要凤仙透骨草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现代研究表明,凤仙透骨草除具有祛风、活血、消肿的功效外,还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本文对其抗菌特点及其有效成分进行综述,以期为凤仙透骨草的进一步研发提供思路。

  • 标签: 凤仙透骨草 抗菌作用 活性成分
  • 简介:摘要仿刺参在我国可食用海参中营养物质含量最丰富,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本文对仿刺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皂苷、多糖、脑苷脂、多肽的组成和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仿刺参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仿刺参 分子结构 生物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4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对患者细心的护理,44例患者皆已完全康复。结论对患者的正确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早日痊愈出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西药联合逆转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MDR-PA)抗菌活性作用,为临床中西药结合治疗MDR-P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赤芍、五倍子、野菊花、鱼腥草、小檗碱,煎煮法制备提取液,采用两倍稀释法观察中药对细菌的抑菌效果;采用K-B法检测中草药对多重耐药细菌及原始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评估中草药逆转多重耐药菌耐药性的效果;采用棋盘格稀释法测定中西药的MIC,并计算联合抑菌指数(FIC)。结果五种中药对MDR-PA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五倍子对MDR-PA抑菌效价在512~1024之间,抑菌作用最强;五倍子与小檗碱可以显著逆转MDR-PA的耐药性(P<0.05);亚胺培南的药物浓度平均降低至原来2/3,小檗碱的药物浓度从275mg/ml平均降到20.80mg/ml(P<0.01);头孢他啶与五倍子联合,头孢他啶与五倍子药物浓度平均降低至原来浓度1/2(P<0.05)。结论五倍子与小檗碱可以逆转MDR-PA的耐药性,亚胺培南与小檗碱、头孢他啶与五倍子联合可以增加各自对MDR-PA抗菌作用的敏感性。

  • 标签: 中西药联合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逆转 协同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诊断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住院患者的住院年龄,讨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住院年龄发展趋势。

  • 标签: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发病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优化2-甲氧基-1,4-萘醌(MeONQ)的合成方法。方法以2-羟基-1,4-萘醌与甲醇为原料,浓硫酸催化合成MeONQ;FTIR、1H-NMR、HPLC进行表征。结果成功合成了MeONQ,最佳反应条件浓硫酸催化,60℃回流反应6h。产率达69.7%,纯度超过95%。结论本合成方法简单可行,产物纯度高。

  • 标签: 2-羟基-1 4-萘醌 2-甲氧基-1 4-萘醌 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厚朴酚(Honokiol,HNK)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分离的念珠菌24株,前期药敏实验证实对氟康唑耐药,采用微量稀释法微量稀释法(NCCLS-M27A)检测HNK体外抗菌活性;并以白念珠菌耐药标准菌株ATCC64550为研究对象,设为空白组、实验组,实验组给予50μg/ml浓度的HNK,共培养24小时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念珠菌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结果HNK体外对氟康唑耐药念珠菌有抑菌作用,其MIC(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范围为12.5~100μg/ml。HNK作用后真菌细胞变形,部分细胞膜不完整,内容物外露,近细胞壁处有较大面积低电子密度区,细胞质内有小空泡产生。结论HNK对念珠菌体外具抑菌作用,可能是通过作用于细胞壁而实现。

  • 标签: 和厚朴酚 念珠菌 微量稀释法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气泡注射技术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注入中的应用。方法将11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观察组采用留置气泡注射技术,评价两组患儿注入后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留置气泡注射技术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中的应用从提高抢救率、减少药物浪费、避免院内感染、降低经济成本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留置气泡注射技术对PS注射患儿积极有效抢救,提高抢救率,减少药物浪费,优化操作流程,避免院内感染,降低经济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留置气泡注射技术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丧失的疾病状态,也包括神经细胞的死亡。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影响到世界范围2-3千万人口。随着近年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认识到神经炎症是其重要病理特征之一。抗原物质激活脑内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引起过度的免疫炎症反应,造成信号转导通路发生紊乱,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因此,寻找抑制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过度炎症反应、抑制前炎症因子的过表达,可能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天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明确,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符合当前的医疗市场要求,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炎症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抗炎天然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在颅脑外伤昏迷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经活性银离子抗菌液侵润的棉球进行口腔护理和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口腔外喷相交替,对照组采用传统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口腔护理。结果统计学处理显示2组有明显差异,治疗组各种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可有效降低口腔并发症。

  • 标签: 颅脑外伤 活性银离子抗菌液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加环素对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集的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240株,80株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A组、80株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为B组、80株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为C组,检测替加环素对临床三组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经过检测后,C组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与B组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检测后的FDA标准、EUCAST标准显著优于A组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P<0.05)。结论替加环素对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方式。

  • 标签: 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 替加环素 体外抗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剂量为100mg/kg。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96.55%、80.65%,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79,P>0.05);nCPAP或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0.73±19.47)h、(77.34±19.69)h,治疗组通气时间缩短(t=9.13,P<0.05),机械通气所占比例分别为24.14%、54.84%,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P<0.05);合并症发生亦明显降低,除肺出血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bacteria,MDROs)体外抗菌活性,为开展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月~12月,临床分离的常见MORDS耐药菌株,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方法,以FDA标准评价敏感性实验结果。结果研究显示,替加环素对MRAS、MRCNS、ESBLs-Ec敏感度高于米诺环素,对CRAB敏感度低于替加环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对不同类型MDROs体外抗菌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医院需做好院内病原学监测。

  • 标签: 抗生素 多重耐药菌 米诺环素 替加环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无创通气,观察组联合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干预后24h时,两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O2和pH值基本正常,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CO2值基本正常,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出现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的有效药物。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胸片恢复时间以及呼吸费力缓解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有显著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安全性更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方法选择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实施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90例患儿。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比患儿用药前和用药后2h、8h、24h以及48h肺功能的变化,在治疗前后患儿机械通气的参数。结果治疗总的有效概率是96.67%。治疗后,肺功能都出现明显的改善,使用呼吸机的参数出现明显的下降。治疗之后PIP、FiO2、PEEP同治疗之前相比降低。结论PS应用在新生儿NRDS的治疗中能够改善肺泡的充气程度以及肺功能,降低机械通气的时间,而且临床的疗效显著。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固尔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无创通气,观察组联合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干预后24h时,两组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统计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O2和pH值基本正常,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CO2值基本正常,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出现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的有效药物。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2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使用率、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aO2/FiO2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使用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病死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够提高患儿的治愈率,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晶型纳米TiO2对家兔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影响。方法家兔采用一次性非暴露式气管内注入浓度为(20ml.kg-1.bw-1)的两种晶型纳米TiO2、微米TiO2后,饲养20天处死。采用家兔支气管灌洗技术,测定肺泡灌洗液的表面张力系数(α)。结论从实验结果看出两种晶型的纳米TiO2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作用截然不同。金红石纳米TiO2有可能损害PS的形成,进而抑制PS的活性或加速其破坏,这些导致肺泡灌洗液的表面张力系数升高,从而引起肺部一些疾病的发生。

  • 标签: 纳米材料 肺表面张力 肺灌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