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3

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史利克 1,宋文杰 2,王悦 1,刘燕 1,王世博 1,董星 1,王黎一 1,贾媛 1

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控制处,河北石家庄 050000;

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目的 测定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根据CLSI2010年版标准,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孢哌酮/舒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杆菌的敏感性分别为95.0%、65.0%、75.0%、40.0%、65.0%和 100.0%、95.0%、 95.0%、20.0%、 80.0%。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1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杆菌的MIC50分别为0.13、2、8、12、4mg/L和0.13、1、6、8、3mg/L,MIC90分别为3.65、256、64、64、128mg/L和0.13、14、16、64、64 mg/L。结论 美罗培南对肺炎克雷伯和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头孢他啶的敏感率较低,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关键词:临床菌株;体外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常寄殖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院内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革兰阴性杆菌乃至整个细菌感染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而且在不同标本、不同病区的分离率和耐药性有较大差异[1]。在获得感染部位真正的致病菌和操作规范的前提下,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可对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预测,查出耐药,减少治疗错误,为个体化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而且临床微生物室的病原检测和药敏试验可预测爆发流行的发生,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线索。本文对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一)菌株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4-6月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各20株,来自痰液、血液、尿液;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军事医学科学院。

抗菌药物 美罗培南购自石药集团中诺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43130207;阿米卡星购自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3030231F;头孢他啶购自葛兰素史克有限公司批号200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购自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F3014302;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购自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339044。

二、方法

(一)培养基制备 使用MH琼脂(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0702)配制培养基,按38g本品与1000ml蒸馏水的比例,配置所需的培养基,加热溶解后分装烧瓶,用高压灭菌器在121℃灭菌30min后备用。

(二)稀释抗菌药物的制备及菌液接种 取无菌试管13支,排成一排,除第1管加入1.6mlMH琼脂外,其余每管加入MH琼脂1ml,在第1管加入抗菌药物原液0.4ml混匀,然后吸取1ml至第2管,混匀后再吸取1ml至第3管,如此连续倍比稀释至第12管,并从第12管中吸取1ml弃去,第12管为不含药物的生长对照。此时各管药物浓度依次为256、128、64、32、16、8、4、2、1、0.5、0.25、0.125μg/ml。制备浓度0.5麦氏标准比浊管的菌悬液,再1∶10稀释,用DENLEY A400多点接种器吸取制备好菌液(约1-2μl)接种于琼脂平板表面,每点菌数约为104CFU,形成直径为5-8mm的菌斑。接种好后置35℃孵育20h。同时做空白试验和质控菌株,记录观察结果。质控菌株同时参与试验。

(三)药敏结果的判断标准及数据处理 药敏试验结果判断标准参照CLSI2010版[2],美罗培南及头孢他啶对此两种菌(肺炎克雷伯、大肠杆菌)≤4mg/L为敏感(S)、8mg/L为中介(I)、≥16mg/L为耐药(R);阿米卡星对此两种菌≤16mg/L为敏感、32mg/L为中介、≥64mg/L为耐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此两种菌≤16mg/L为敏感、32-64mg/L为中介、≥128mg/L为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按Jones等[3]报道以头孢哌酮单药的标准(≤16mg/L为敏感、32mg/L为中介、≥64mg/L为耐药)判读。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

结 果

一、2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美罗培南对20株肺炎克雷白菌的体外抗菌实验中有19株菌的MIC≤4mg/L(95.0%敏感),1株菌的MIC为64 mg/L(5.0%中介);阿米卡星试验组13株菌的MIC≤4mg/L(65.0%敏感),7株菌的MIC为256 mg/L(35.0%耐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15株菌的MIC≤16mg/L(75.0%敏感),5株菌的MIC为32-64 mg/L(25.0%中介);头孢他啶组8株菌的MIC≤4mg/L(40.0%敏感),2株菌的MIC为8 mg/L(中介),10株菌的MIC≥16mg/L(50.0%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组13株菌的MIC≤16mg/L(65.0%敏感),1株菌的MIC为32 mg/L (5.0%中介),6株菌的MIC≥64mg/L(30.0%耐药),见表1。

表1 2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Table 1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K. pneumoniae

Antibacterial agent

MIC(mg/L)

MIC50(mg/L)

MIC90(mg/L)

Meropenem

0.125-4

0.13

3.65

Amikacin

1-256

2

256

Piperacillin-tazobactam

2-64

8

64

Ceftazidime

0.125-256

12

64

Cefoperazone-sulbactam

0.125-256

4

128

二、20株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美罗培南对20株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实验中有20株菌的MIC≤0.125mg/L(100.0%敏感);阿米卡星试验组19株菌的MIC≤16mg/L(95.0%敏感),1株菌的MIC为256 mg/L(5.0%耐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19株菌的MIC≤16mg/L(95.0%敏感),1株菌的MIC为64 mg/L(5.0%中介);头孢他啶组4株菌的MIC≤4mg/L(20.0%敏感),9株菌的MIC为8 mg/L(45.0%中介),7株菌的MIC≥16mg/L(35%耐药),头孢哌酮/舒巴坦组16株菌的MIC≤16mg/L(80.0%敏感),1株菌的MIC为32 mg/L (5.0%中介),3株菌的MIC≥64mg/L(15.0%耐药),见表2。

表2 20株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Table 2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E. coli

Antibacterial agent

MIC(mg/L)

MIC50(mg/L)

MIC90(mg/L)

Meropenem

0.125

0.13

0.13

Amikacin

1-256

1

14

Piperacillin-tazobactam

2-64

6

16

Ceftazidime

0.125-128

8

64

Cefoperazone-sulbactam

0.125-64

3

64

讨 论

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重要病原菌,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最近报道的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离菌株数居前2位[4]。周青等[5]报道,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敏感性为美洛培南( 98.8%) 、阿米卡星(65.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8.9%)、头孢他啶(57.4%)头孢哌酮/舒巴坦( 81.8%)。我们的试验结果为美罗培南(95.0%敏感),阿米卡星(65.0%敏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0%敏感),头孢他啶(40.0%敏感), 头孢哌酮/舒巴坦(65.0%敏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值得注意的是2009、2010、2011年中国CHINET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分别为2.1%、6.2%、9.7%,呈不断上升趋势,需引起高度关注[6]。携带NDM-1基因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全球性威胁,疗效不理想时,大剂量多粘菌素可以用于治疗携带NDM-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肺炎[7]

中国CHINET报道[8],大肠杆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98.4%、92.1%、89.2%、63.4%、73.3%。本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95.0%、 95.0%、20.0%、 80.0%。与监测网的数据相比头孢他啶的敏感率相差较大,其他药物比较接近。不同标本来源和不同病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存在差异

[1]。在没有临床证据时,体外试验数据对多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严重感染的治疗决策是有用的支持[9]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中,临床医师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减少经验用药,是保证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也是减少细菌耐药产生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乔宁,喻华,黄湘宁,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139-141.

[2] CLSI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 M100-S20 2010.

[3] Jones RN,Barry AL,Packer RR,et al.In vitro antimicrobial spectrum,accurrence of synergy,and recommendations for dilution susceptibility testing concentration of the cefoperazone-snlbactam combination[J]J Clin Microbiol,1987,25(9):1725-1729.

[4] 杨洋,朱德妹,叶信予,等.拉氧头孢的体外抗菌作用[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5):365-375.

[5] 周青,边玮,陈超,等. 肺炎克雷伯菌732 株耐药性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14-115.

[6] 肖书念,卓超,苏丹虹,等.2011年中国CHINET克雷伯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5):331-336.

[7] Docobo-Pérez F, Nordmann P, Domínguez-Herrera J,et,al. Efficacies of colistin and tigecycline in mice with experimental pneumonia due to NDM-1-producing strains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Escherichia coli[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12 ,39(3):251-254.

[8] 汪复,朱德妹,胡付品,等.2012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5):321-330.

[9] Tängdén T. Combination antibiotic therapy for multidrug-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J].Ups J Med Sci, 2014,119(2):149-153.

基金项目: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h1201119)

作者简介:史利克(1966—),男,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医院感染控制研究。

通讯作者:宋文杰,E-mail: s.wenjie@163.co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