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应用普萘尔成功治疗声门下血管瘤的文献报道较多.该文旨在报道应用醋丁尔治疗3例声门下血管瘤的结果。药物剂量为每天8mg/kg.分2次给药。2例取得良好效果。口服醋丁尔药物剂量易于控制.无副作用。

  • 标签: 声门下血管瘤 普萘洛尔 应用 治疗 药物剂量
  • 简介:血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在1岁以内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0%。对于生长迅速及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目前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首选药物治疗。自2008年偶然发现对血管瘤有效以来,普萘尔已经成为治疗血管瘤的一线药物,但其剂量、用药方案、疗程、不良作用监测等均无统一标准。2012年12月,来自12家单位、5个不同专业的28名专家汇集芝加哥,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就普萘尔治疗血管瘤的相关问题达成了共识。

  • 标签: 婴幼儿 血管瘤 普萘洛尔 共识会议
  • 简介:目的:研究长期口服普萘尔对血管瘤患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8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血管瘤患儿资料,手术切除者为手术组.口服普萘尔治疗者为普萘尔组。于2014年12月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收集患儿体格发育指标,以2组患儿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体质指数、体重/身高、胸围/身高、坐高/身高等10项指标作为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标准.将获得的不同年龄和性别的2组指标数据分别与《中国七岁以下儿童生长参照标准》和WHO儿童正常生长指标进行比较,并以年龄、性别和居住地作为协变量,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2组患儿各项生长指标作协方差分析。结果:118例患儿(普萘尔组92例,手术组26例)纳入研究,经统计学分析,10项指标中仅身高和胸围有统计学差异(P=0.038〈0.05,P=0.041〈0.05),普萘尔组患儿身高、胸围均值分别较手术组低11.11cm和3.25cm。结论:长期口服普萘尔可能延缓血管瘤患儿的身高和胸围发育。

  • 标签: 普萘洛尔 血管瘤 体格发育
  • 简介:目的:探讨种植体骨磨片的标准化制作流程,为进行人工种植体相关研究提供病理实验依据。方法:回顾自1998年以来制作的850张种植体骨磨片,按照塑料包埋前、包埋、粘结、切片、研磨、染色等几大步骤,对磨片进行评价。以(1)种植体完整,种植体长轴与组织面平行且在同一平面上;(2)组织经脱水处理包埋聚合后组织内无气泡;(3)组织与载物片粘贴紧密无气泡;(4)镜下观察磨片组织内无金属碎屑,种植体无脱落;(5)染色均匀,新生骨组织区分明显等5个方面作为标准化制作流程的评价指标,且5个指标需同时达标才能认为磨片制作成功。结果:对照5项指标对850张磨片进行回访式检查,早期因制作经验以及方法不当等原因,合格率约为50%,后经改进工艺与提高技术水平,2000年后所制作磨片的成功率提高到85%。结论:通过改进方法,规范化操作,选择适宜的染色方法,可以提高种植体骨磨片制作的成功率,扩大种植体骨组织的研究范围。

  • 标签: 种植体 骨磨片 塑料包埋 非脱钙骨 甲苯胺蓝染色
  • 简介:颈阔肌皮瓣的临床应用已有30多年,该皮瓣质地柔软、制取操作便捷,较适合口腔颌面中小型缺损的修复。临床上。可根据缺损的部位选择不同类型的颈阔肌皮瓣。由于颈阔肌皮瓣成活率较高、供区并发症低以及在美观和功能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其仍然是口腔颌面缺损的重要修复手段。

  • 标签: 颈阔肌皮瓣 口腔颌面部缺损 修复
  • 简介:目的:分析手工制作种植体骨磨片易出现的问题,探讨并提出最佳的处理与解决方法。方法:针对制作种植体骨磨片时出现的诸如定位不准确、脱水浸润不彻底、包埋温度过高、染色方法使用不当等制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通过采用不同脱水浸润时间、二次包埋聚合法、顺序研磨以及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等规范化操作,以提高手工制作种植体骨磨片的成功率。结果:通过改进方法,规范化操作,经完善脱水处理并采用分段式包埋聚合,包埋块组织内无气泡,研磨后的切片内无金属碎屑,经甲苯胺蓝及亚甲基蓝一碱性品红两种方法染色,新生骨与老骨区分明显。结论:尽管在骨磨片厚度、染色方法的适用范围、劳动强度等方面,手工制作种植体骨磨片与磨片机的制作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我们所制作的骨磨片已完全能满足目前国内研究的需求。

  • 标签: 种植体 骨磨片 塑料包埋 非脱钙骨
  • 简介:先天性血管瘤是婴幼儿血管瘤的特殊类型,分为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和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2种亚型,临床少见,治疗意见尚不统一。本文报告1例右下颌下区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病例,经口服普萘尔(14个月)治疗,获得理想效果。认为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不会自行消退或消失,应早期干预。口服普萘尔的不良作用少且轻,可作为一线治疗。

  • 标签: 先天性血管瘤 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 下颌下区 普萘洛尔
  • 简介:目的探讨几种常用蒂组织瓣行口腔软组织缺损即刻修复的可行性,比较各瓣的优缺点,并为蒂组织瓣的选择提出建议。方法对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2006年期间346例口腔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单一蒂组织瓣行即刻修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疗效评估包括修复部位、修复方法、组织瓣大小、手术时间、鼻饲管和气管切开术使用率、皮瓣相关并发症、皮瓣供区美学评价、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组织瓣总成功率为94.2%,其中108例蒂组织瓣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31.2%)。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前放疗关系密切(P<0.05)。鼻饲管及气管切开术的使用率与修复部位有关。在供区美学评价中,颈阔肌皮瓣(87%)和胸锁乳突肌皮瓣(81%)具有较高的满意度。结论胸大肌皮瓣适于修复组织缺损大的口咽以及舌、口底缺损;对于早期口腔癌切除后中小型软组织缺损且术前未行放疗的患者,颈部蒂组织瓣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而对美观要求不高,身体状况欠佳的大面积颊黏膜缺损可采用额瓣修复。

  • 标签: 带蒂组织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口腔恶性肿瘤
  • 简介:目前,普萘尔已成为复杂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选择,但其究竞是通过何种机制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仍然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普萘尔治疗血管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使用普萘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启示。

  • 标签: 普萘洛尔 血管瘤 分子生物学机制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