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炎症牙髓是否可盖髓治疗最近颇受争议。为了减弱牙髓炎症反应以及促进牙髓自愈,最近一种含有龙丙酮(PCFA)的盖髓剂被研制出来。本实验旨在研究老鼠上颌磨牙的炎症牙髓在分别使用氢氧化钙、MTA和PCFA盖髓剂后的反应。60颗老鼠上颌磨牙暴露于口腔环境中48h后,按照盖髓剂类别(Dycal,MTA,PCFA)和时间(8或30d)随机分为6组(n=10)。洞口用玻璃离子密封,老鼠在8~30d后处死。制备组织学标本并评价炎症反应和硬组织形成情况。

  • 标签: 牙髓炎症反应 上颌磨牙 盖髓剂 老鼠 丙酮 诺龙
  • 简介:目的:评估抗菌物控制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局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将1600例符合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分为4组,包括空白对照组(CG组)、0.12%葡萄糖酸氯己定组(CHX组)、阿莫西林组(AMX组)和0.12%葡萄糖酸氯己定+阿莫西林组(CHX+AMX组),每组400例。CG组不予用药;CHX组术后第2天连续含漱用药5d:AMX组术后连续口服用药3d;CHX+AMX组为2组用药同时使用。随访、记录术后第1、3、7、14天患者出现干槽症(AO)、术区感染(SSI)以及疼痛、肿胀、开口受限等术后反应。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1452例患者纳入最终研究,其中35例AO(2.41%)、65例SSI(4.47%);CG组11例A0(3.03%)、22例SSI(6.06%);CHX组10例AO(2.78%)、17例SSI(4.72%);AMX组8例AO(2.21%)、15例SSI(4.14%):CHX+AMX组6例AO(1.63%)、11例SSI(3.00%)。4组术后感染及术后反应指标显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使用抗菌物不能降低局部感染率。

  • 标签: 阿莫西林 葡萄糖氯己定 第三磨牙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表面枝接长链烷基季铵盐的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在大鼠口腔内的抗菌防龋功能.方法:选取5周龄SD雄性大鼠20只,口腔内接种变形链球菌,同时辅以致龋饮食,建立大鼠口腔龋病模型;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以自行合成的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刷洗牙齿而对照组则用以普通的纳米二氧化硅无机填料.4周后进行大鼠口腔变形链球菌菌落计数;随后处死大鼠,鼠齿按照Keyes龋齿计分标准进行计分,所有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大鼠口腔变形链球菌菌落计数少于二氧化硅处理组(P<0.05);Keyes计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牙齿验面窝沟及平滑面龋损均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动物实验表明,新型纳米抗菌无机填料具有明显的抗菌防龋功能.

  • 标签: 季铵盐 无机填料 大鼠 变形链球菌 Keyes计分
  • 简介:目的探讨斑牙的发病机制及褪黑素是否对斑牙的发生有拮抗作用。方法2009年3—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阴性对照组、低组、高组、低+褪黑素组、高+褪黑素组。建立斑牙动物模型,制作切片后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切牙成釉细胞形态。结果单纯给组大鼠。出现牙面粗糙、棕白色相间横纹、白垩色改变,高组大鼠的斑牙改变较低组的改变典型;成釉细胞扭曲变形,正常的高柱状形态丧失,胞内出现空泡等。注射褪黑素组与单纯给组的切牙一般状态及成釉细胞形态、排列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对大鼠切牙的成釉细胞有毒性效应,饮水含量高所致斑牙症状加重。褪黑素对斑牙的发生是否有拮抗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大鼠 成釉细胞 褪黑素
  • 简介:目的:检测并分析变形链球菌耐菌株在环境下培养时rpl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分别将变形链球菌亲代菌株及耐菌株置于无氟脑心浸液(BHI)培养基,另将耐菌株置于含1g/LNaF的BHI培养基中,均培养至11h(对数生长期)、20h(稳定生长期)后提取总RNA并逆转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变形链球菌rpl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无氟培养比较,高培养的耐菌株rpl基因表达在对数期无差异(P〉0.05),而在稳定期表达升高(P〈0.001);与亲代菌株比较,耐菌株在无氟及高培养基中rpl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01)。结论:可以增加稳定生长期的变形链球菌耐菌株rpl基因的表达。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 rpl基因 RpiR家族转录调节因子 果糖PTS系统
  • 简介:目的研究窝沟封闭前局部使用酸性磷酸(APF)对窝沟侧壁含量的影响。方法收集第三恒磨牙共9对18颗,随机一侧为对照组、对侧同名牙为酸性磷酸处理组。(1)对照组:酸蚀60s,窝沟封闭;(2)处理组:酸性磷酸溶液处理4min后,酸蚀60s,窝沟封闭。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对窝沟侧壁进行点检测,所得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酸性磷酸处理组的窝沟侧壁含量为(0.5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含量(0.2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0,P=0.002)。结论窝沟封闭前局部使用酸性磷酸溶液,可提高窝沟侧壁含量。

  • 标签: 坑缝封闭物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
  • 简介:嵇康(公元232-263)是我国魏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图1),同时也是一位在我国传统养生理论发展史上有较大成就的养生家,所撰《养生论》是我国古代现存文献最早的养生学专著。他的养生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既强调养生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指出防微杜渐的重要;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健身措施。

  • 标签: 《养生论》 氟斑牙 主观能动性 魏晋时期 养生理论 养生思想
  • 简介:目的单组分粘接剂越来越广泛地在树脂及银汞合金充填时用作粘接剂和封闭剂,具备抗菌性能对其更为重要。本文采用直接接触法(DCT)和琼脂扩散法(ADT)对单组分粘接剂聚合后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对6种单组分粘接剂(Bond-1、OptiBondSolo,One-Step、Gluma、Prime&BondNT和Synergy)的各4个样本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检测。DCT法中,材料放置在96孑L板侧壁上固化。涂布10μl变形链球菌悬液后在37℃放置1小时。加入培养基,放人可控温酶标仪内。ADT法:将样本放入琼脂平皿上打好的小孔内,培育72小时后测量抑菌环直径。结果DCT法中所有粘接剂均显示出抗菌性,所有样本表明均无活菌生存。样本在磷酸缓冲液内放置24小时后仍然具有抗菌性。放置7天后,则失去抗菌能力。ADT法中所有样本均没有形成抑菌环。结论在DCT法体外实验中,单组分粘接剂聚合后至少24小时内具有抗菌特性。

  • 标签: 抗菌性能 粘接剂 组分 聚合 后表面 ONE-STEP
  • 简介:目的用直接接触法(DCT)和琼脂扩散法(ADT)来检验可填压复合树脂的抗菌性能。材料和方法取6种树脂(SureFil,Alert,P-60,SynergyCompact,Pyramid和Solitair)各4个样本固化在96孔板的小孔侧壁上。每个样本表面滴加含有1×10^6活变形链球菌的混悬液101μL,37℃保持1小时。每个孔中加入新配置的培养液后.将96孔板放入可用作培养箱的调温分光光度计内。每30分钟记录一次光密度,连续16小时监测细菌生长情况。ADT的方法是将样本放人预先在培养基上打好的小孔内.培养72小时后测量抑菌环的宽度。结果两种试验中所有材料样本都没有抑制变链菌生长。DCT试验中有三种材料加速了变链菌的生长。在磷酸缓冲液中放置7~30天后复合树脂的抑菌性与对照组没有差别。结论可填压复合树脂料没有抗菌性。而新鲜聚合的复合树脂有助于细菌生长。

  • 标签: 复合树脂 抗菌性能 填压 细菌生长情况 COMPACT 96孔板
  • 简介:抗菌肽是构成生物天然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抗菌肽中,主要以防御素家族和cathelicidins家族为代表。文章对抗菌肽的分类和生物学性能研究的新进展及与口腔疾病的关系加以综述。由于抗菌肽对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其有望发展成为一类抗生素药物得以临床应用。

  • 标签: 抗菌肽 防御素 LL-37 口腔疾病
  • 简介:本文主要对专业人员使用的局部用措施的适应证、应用方法和频率、临床效果进行回顾。专业人员使用的局部用措施通常在口腔临床和社区口腔健康项目中应用,其主要适用于高龋危险性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应用频率取决于个体对龋的敏感性,一般推荐每半年应用1次。氟化凝胶、泡沫和含涂料都能有效预防儿童乳、恒牙龋的发生,但对6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氟化凝胶。另外高浓度含涂料还具有明显抗牙本质敏感的作用。

  • 标签: 氟化凝胶 氟化泡沫 含氟涂料
  • 简介:人工合成骨支架材料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功应用于临床,由无机生物材料发展到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由单一的支架材料发展成复合材料、表面修饰材料。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人工合成骨支架材料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人工合成支架材料 纳米材料
  • 简介:本文提出了通过牙根管全身给的假说,目的为探讨一种全身给的新途径,即通过牙齿的根管将治疗全身疾病的药物通过根尖周组织吸收到全身,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在提出假说的基础上,对牙根管全身给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对其研究内容做了探讨。该假说需要验证及研究的内容包括:牙根管给药物的吸收、转运、代谢及其对局部和全身的影响,关键是药物能否通过根管经根尖周组织吸收达到全身而发挥作用;给牙齿的选择;根管内给的剂量控制;给的形式与给的制剂等。

  • 标签: 根管 根管给药 根管全身给药 假说 药物 给药途径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中毒下大鼠下颌切牙釉质形态改变,建立评价大鼠斑牙病变程度的方法.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按性别随机分为4组,实验雌雄二组饮用浓度为100mg/L的氟化钠双蒸水,对照雌雄二组单纯饮用双蒸水,观察8周.在自然光下,观察记录大鼠下颌切牙釉质形态改变,使用改良斑牙指数评价斑牙进展程度.结果:相比对照组,饮组大鼠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下颌切牙釉质透明度、光泽度及其受累范围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相同条件下,不同性别大鼠间斑牙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斑牙指数可以客观评价大鼠斑牙病变程度.

  • 标签: 氟斑牙 氟斑牙指数 WISTAR大鼠 性别
  • 简介:牙科树脂材料,包括义齿基托树脂和复合树脂等,广泛地应用于口腔修复科和口腔内科治疗。由于口腔是个有菌环境,树脂上容易黏附和聚集细菌,形成菌斑,导致黏膜炎或龋病等疾病。添加无机抗菌剂赋予树脂抗菌性能,可以减少细菌在其上的黏附、聚集和繁殖。本文就研究较多的纳米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这三类无机抗菌剂在牙科树脂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牙科树脂 无机抗菌剂 安全性 机械强度
  • 简介:目的探讨保护漆Duraphat对前牙初期龋损白垩色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共纳入并分析120例患者146个前牙唇侧白垩斑病损,分为三组:A组(涂保护漆Duraphat+口腔健康教育组,n=52),B组(口腔健康教育组,n=47)和C组(对照组,n=47)。由同一位已经过培训的医生采用牙周探针对白垩斑的直径及龋活动性进行评估,同时对研究对象的口腔卫生采用改良菌斑指数进行评估。结果A组在接受2年的涂治疗后其白垩斑直径明显缩小,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1,P〈0.001),初期龋损白垩色斑块活动性龋的比例明显下降(χ^2=42.5,P〈0.001)。结论保护漆Duraphat能有效治疗光滑面的初期龋损。

  • 标签: 龋病 氟保护漆 白垩斑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添加剂量的nano-ZnO改性复合树脂的锌离子释放规律及浸泡1个月后的抗菌活性。方法:制备不同添加剂量(1wt%,5wt%,10wt%)的nano-ZnO改性复合树脂试件,充分光固化后浸泡于无菌三蒸水中,分别于24h,1周,2周,1个月时使用锌(Zn)测定试剂盒对各组试件浸析液的锌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浸泡1个月的试件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不同时间点检测的各组试件的锌离子释放量均随nano-ZnO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10wt%的nano-ZnO添加组改性复合树脂在1个月时仍保持较高的锌离子释放水平,并且其同期抗菌活性也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10wt.%的nano-ZnO添加组改性复合树脂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的锌离子释放水平,从而达到更加长效性的抗菌作用。

  • 标签: 纳米氧化锌 复合树脂 锌离子释放 抗菌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离子环境对经烤瓷工序处理后金属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制作金(Au)合金、纯钛(Ti)、钴铬(CoCr)合金、镍铬(NiCr)合金试件各6件,模拟临床烤瓷处理后分别置于人工唾液(A组),含有0.2%NaF的人工唾液中(B组),绘制极化曲线,获得并分析材料的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结果:B组与A组比较,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纯钛自腐蚀电位负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合金无差异。同种金属B组与A组相比腐蚀电流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子环境能使得烤瓷处理过金属的耐腐蚀性能下降,腐蚀速度加快。金合金与纯钛耐腐蚀性能较强,其次是CoCr合金,NiCr合金最差。

  • 标签: 氟离子 烤瓷熔附金属 腐蚀 极化曲线
  • 简介:钛金属自身不具有抗菌性能,因而细菌容易聚集和黏附在钛种植体表面,导致种植体相关感染,这是种植义齿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种植体表面纳米改性可通过形成的纳米级形貌或引入的纳米材料赋予种植体表面不同程度的抗菌性能,同时不影响甚至增加成骨活性,从而提高种植义齿修复的成功率。本文将从纳米形貌和纳米材料两方面对钛种植体表面纳米改性在抗菌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种植体 抗菌 纳米形貌 纳米材料
  • 简介:目的:体外实验比较离子导入与氟化泡沫对人工根面龋再矿化作用的差异,探讨离子导入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人工早期根面龋模型35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1.23%氟化泡沫组、离子导入组、氟化钠溶液组及生理盐水导入组。各组样本经过pH循环处理后,于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拍摄图像,并分析结果。结果:离子导入组及氟化泡沫组样品表面较其余各组光滑,可见明显的再矿化沉积物;二者脱矿深度与荧光面积相对于其余各组显著减小(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离子导入与1.23%氟化泡沫对早期人工根面龋均有明显再矿化作用,两者再矿化效果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氟离子导入 氟化泡沫 根面龋 再矿化 pH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