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次数、间隔时间以及安全性。方法用Q开关Nd:YAG激光(1064nm,532nm波长)治疗570例色素增加性皮肤病,观察、分析其疗效。结果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均有效。其中老年斑、雀斑、蓝黑纹身、雀斑样痣、褐青色痣、太田痣总有效率均达87.14%以上。黄褐斑总有效率为85.20%。咖啡斑、炎症后色素沉着总有效率分别为65.00%及60.00%。毛表皮痣总有效率为30.00%。痊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老年斑、雀斑、雀斑样痣、蓝黑纹身、褐青色痣、太田痣、黄褐斑、咖啡斑、炎症后色素沉着、毛表皮痣。治疗次数1~13次,间隔时间1周~半年。临床疗效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不良反应少。结论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毛表皮痣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 标签: 激光 Q开关Nd YAG 皮肤病 色素增加
  • 简介:睑黄瘤是累及眼睑的常见黄瘤病,以微黄色的斑丘疹或斑块为特点,最初在内眦部,进行性发展可累及整个眼周。在组织病理学上,睑黄瘤表现为真皮浅中部的巨噬细胞胞浆吞噬脂化的胆固醇。睑黄瘤皮损明显影响

  • 标签: 睑黄瘤 激光治疗 黄瘤病 皮损 开关 组织病理学
  • 简介:背景:t(14;18)(q32;q21)累及IGH和MALT1已在皮肤MALT淋巴瘤和1例原发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被描述。但是,IGH/MALT1转位在这些类型皮肤淋巴瘤的发生率还不清楚。方法:作者用MALT1和IGH分裂探针对16例皮肤MALT1淋巴瘤和16例原发皮肤DLBCL患者的石蜡切片进行分裂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以评价IGH/MALT1转位的频率,筛选其他有关IGH和MALT1位点的潜在转位。结果:16例皮肤MALT1淋巴瘤和16例原发皮肤DLBCL患者中,均未检测到累及MALT1的转位。能够进行IGH转位分析的12例MALT淋巴瘤患者均为阴性。相反,能够进行IGH转位分析的13例(31%)例原发皮肤DLBCL患者中有4例阳性。之后的FISH分析显示其中1例为IGH/BCL2转位,1例为CMYC/IGH转位,而剩余2例的转位配对目前还未发现。结论:该研究显示累及MALT1的转位,包括IGH/MALT1在皮肤MALT淋巴瘤和原发皮肤DLBCL中不常见。其他累及IGH的转位也不参与至少大多数皮肤MALT淋巴瘤的发病。相反,原发皮肤DLBCL在少数病例中可有几种IGH转位中的一种。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MALT淋巴瘤 皮肤淋巴瘤 MALT1 IGH t(14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强脉冲光与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反应。方法:将73例面部雀斑患者随机分为强脉冲光组37例和Q开关Nd∶YAG激光组36例,比较两者在治疗时间、治疗反应(灼热感)消退时间及色素沉着消退时间的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时间、治疗反应(灼热感)消退时间、色素沉着消退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费时少,患者局部反应轻,色素沉着发生率低且消退时间短,安全有效,是治疗面部雀斑的理想方法,良好的护理对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强脉冲光 Q开关ND:YAG激光 面部雀斑 临床反应及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氨甲环酸片联合Q开关YAG激光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1年3月间在我院确诊的黄褐斑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氨甲环酸片加Q开关YAG激光治疗,对照组仅予以Q开关YAG激光治疗,两组均同时辅以中药面膜外敷。治疗3~12个月,随访6~12个月,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复发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2%,对照组为61.67%,治疗组较对照组对面部色斑治疗占明显优势(P=0.014),并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氨甲环酸片联合Q开关YAG激光治疗面部黄褐斑疗效好,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氨甲环酸片 Q开关YAG激光 黄褐斑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面部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使用Q开关532nmNd∶YAG激光治疗,后期外用喹莫特乳膏,对照组单外用咪喹莫特乳膏,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为78.1%,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的痊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76.7%,2组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Q开关Nd∶YAG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扁平疣 Q开关Nd∶YAG激光 咪喹莫特
  • 简介:引言: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CLL)表现为低度恶性的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是成人最常见的白血病。肿瘤细胞是自反应性CD5CD23B淋巴细胞。已知B-CLL可累及皮肤,且表现典型。作者报道1例亚临床B-CLL患者首发于皮肤。病例报道:一73岁男性2003年4月于右侧面颊出现皮肤损害,同时合并基底细胞癌。再切除标本包含分化良好的非典型性淋巴细胞浸润,符合B-CLL伴残癌。随后的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伴破碎细胞。诊断为0期(Rai分期)CLL。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显示13q14.3缺失。第2种原发性皮肤癌切除后活检显示为B-CLL相关的鳞状细胞癌,与之前诊断的皮肤受累相同。结论:本病例确定为亚临床B-CLL的皮肤表现。先前有2例描述B-CLL首发皮肤表现的报道。其中1例的再切除标本中偶见皮肤浸润。第2例报道提示16%的B.CLL患者以皮肤表现为首发症状。

  • 标签: 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皮肤表现 首发症状 亚临床 外周血染色体检查 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 简介:为了研究生殖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情况,我们于1996年5月~1998年5月对本院60例生殖溃疡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60例患者全部来自我院性病科门诊,均以生殖溃疡为主诉而就诊。其中男42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2.33:1;年龄25-43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20天-2月,平均为1月。已婚者50例,

  • 标签: 生殖器溃疡 临床分析 诊断
  • 简介:生殖疱疹是一种常见的、易反复发作的性传播疾病。该病有间断排毒的特点,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近几年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多,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关于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的研究较多,本文就该病的最新研究和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原发及复发 研究及治疗 进展 免疫调节剂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28岁。主因外阴肿物伴瘙痒3年余,于2009年9月25日就诊。患者3年前龟头冠状沟处出现一粟米大小质中菜花样肿物,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尖锐湿疣",未治疗,肿物逐渐增大,瘙痒加重。1年前肿物破溃,于外院临床诊断为"尖锐湿疣",未作HPV分型检查;给予口服及静点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多种抗生素治疗,肿物瘙痒感暂时减轻,但反复发

  • 标签: 鳞状细胞癌 梅毒 生殖器
  • 简介:皮肤附属肿瘤是一类在形态上分化起源于单一或多个皮肤附属结构的良、恶性皮肤肿瘤。大多数皮肤附属肿瘤临床上并不多见,容易误诊,皮肤镜可以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率。目前,有关皮肤附属肿瘤的皮肤镜下表现文献报道不多,本文通过综述文献报道的皮肤附属肿瘤的皮肤镜下特征,探讨其与组织病理的关系。

  • 标签: 皮肤 附属器肿瘤 皮肤镜
  • 简介:微囊性附属癌(microcysticadnexalcarcinoma,MAC)又称硬化性汗腺导管癌,是一种罕见的、局限性、侵袭性、恶性附属肿瘤。迄今为止仅有300例病例报道,其中仅8例患者年龄小于18岁,尚无小于6岁患者的报道。现报道1例出生时即有皮损的病例,该例患者为目前报道中年龄最小的病例。

  • 标签: 先天性 病例报道 侵袭性 囊性 肿瘤 硬化性
  • 简介:背景:Q开关(QS)有色激光和强脉冲光(IPL)均能成功治疗色素性疾病。目的:旨在比较QS紫翠玉激光(QSAL)和IPL治疗亚洲人雀斑和痣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共15例雀斑患者和17例痣患者被随机予以一侧面颊一疗程QSAL和间隔4周后对侧面颊两疗程IPL.采用一种新的色素面积与严重度指数评分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有改善(P〈0.0001)。1例雀斑患者和8例痣患者经QSAL治疗后发生炎症后色素沉着。而IPL治疗后未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

  • 标签: 强脉冲光治疗 疗效比较 亚洲人 Q开关 雀斑 激光
  • 简介:目的:对门诊确诊的184例生殖疱疹患者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对照观察。方法:治疗组方用中药清热解毒,利湿养阴,扶正固本汤,结合西医抗病毒药和免疫增强剂;对照组每天静脉给予抗病毒药和肌注、口服免疫调节药。两组均连续用药6天。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规定治疗时间内疗效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治疗 生殖器疱疹 分析
  • 简介:报告3例以生殖疱疹为首症的艾滋病。例1,女,35岁,外阴溃疡伴疼痛2月余;例2,女,27岁,外阴肛周溃疡反复4月,伴发热咳嗽气促、体重下降;例3,男,37岁,尿道口反复糜烂1年,龟头包皮阴茎多处糜烂4天。3例患者均表现为多发严重难以愈合的糜烂溃疡,经免疫印迹法确诊HIV-1抗体阳性,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下降,HSV-Ⅱ-DNA定量检测阳性。提示对以多发难以愈合的溃疡为表现的生殖疱疹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排除艾滋病。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 简介:目的:观察男性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96例男性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与96例健康男性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比较,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联合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男性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在焦虑心境、紧张、害怕、失眠、记忆或注意障碍、抑郁心境和会谈时行为表现等方面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给予心理干预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男性复发性生殖疱疹患者存在一定程度心理健康障碍,心理干预对其治疗存在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男性 复发性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