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厌食症是小儿常见病,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是当今家长十分关注问题.微量元素在摄食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对0~10岁厌食症患儿血浆微量元素锌和铅水平进行了测定,探讨厌食症与锌和铅水平关系.

  • 标签: 厌食症 患儿 血锌 血铅 营养不良
  • 简介:目的观察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SDS-AGE)尿蛋白电泳和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在小儿肾小球损伤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DS-AGE测定尿蛋白电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β2-MG,对50例肾小球损伤患儿血液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尿蛋白电泳出现球性蛋白明显多于对照组,β2-MG显著高于对照组。50例肾小球损伤患者尿蛋白电泳出现球性蛋白者36例,β2-MG升高者29例,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出肾小球损害者29例。结论SDS-AGE尿蛋白电泳和β2-MG两种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肾小球损害检出率。

  • 标签: 尿分析 尿蛋白 肾变病综合征 肾小球肾炎 儿童
  • 简介: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新生儿肺炎与关系.方法采用磷液体试剂,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磷,对86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与62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肺炎组急性期磷平均值为(2.64±0.38)mmol/L,对照组为(1.81±0.26)mmol/L,经统计学处理,二组磷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53,P<0.01);肺炎恢复期磷(2.12±0.30)mmol/L,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t=2.11,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急性期磷较对照组及恢复期磷明显升高.新生儿高磷症可引起心律不齐、腹胀,还可因出现低钙、低镁而发生惊厥、呼吸暂停等.故新生儿肺炎时如血磷明显升高时,即可适当补充钙剂,以降低磷,恢复钙浓度,以免加重病情.

  • 标签: 肺炎 血磷 新生儿 血生化检测
  • 简介:探讨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将师承教育模式运用于中医儿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弥补院校教育不足,以提高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水平。

  • 标签: 中医儿科学 师承教育 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 简介:目的探索提升新生儿足跟采集成功率条件。方法80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血前1h给予一次充足母乳喂养。观察组新生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游泳10min,局部按摩,斜刺进针采血。观察采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100%(400/400),高于对照组90%(36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血前1h给予一次充足母乳喂养,游泳10min,局部按摩,斜刺进针能提升新生儿足跟采集成功率。

  • 标签: 足跟血采集 方法 新生儿 护理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检出率较低,尤其脑脊液改变不典型时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已证实降钙素原(PCT)测定对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有重要价值,但在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方面与CRP、血沉比较孰优孰劣未见报道,另外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时PCT临界值的确定也未见报道。该文通过PCT测定并与CRP、血沉比较探讨其对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测定了41例急性脑膜炎患儿PCT(其中化脓性脑膜炎18例,病毒性脑膜炎23例),同时测定CRP、血沉。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PCT,CRP及血沉分别为51.73±30.75μg/L,182.36±54.5mg/L和50.44±8.95mm/h;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0.84±0.99μg,/L,8.90±10.66mg/L和16.75±13.23mm/h(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PCT为0.984(95%可信区间0.953~1.013),而CRP为0.983(95%可信区间0.954~1.012),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2例病毒性脑膜炎PCT值高于0.5μg/L,而化脓性脑膜炎病人均高于此值。结论PCT同CRP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优于血沉。

  • 标签: 降钙素原 儿童 化脓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 简介:目的观察支气管肺炎渗透压改变,确定有无并发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SIADH),并根据其变化进行合理液体疗法.方法采静脉作电解质、血糖、尿素氮等测定,以公式计算出血渗透压.根据渗透压高低确定输液量和张力.结果200例患儿重症肺炎32例,病程极期有14例发生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43.8%),普通肺炎8例渗透压降低(4.8%).均采用适当限制入量、提高液体张力而获治愈.结论支气管肺炎极期常并发SIADH,应合理调整输液成分和液量.

  • 标签: 肺炎 液体疗法 血渗透压 儿童
  • 简介:新生儿高胆红素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胆红素对神经原突触传递功能影响主要在于胆红素聚集、结合和沉积在神经系统3个步骤,在聚集与结合步骤,神经原损伤均可逆,至沉积步骤,病变转为不可逆,即为核黄疸,有很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应予以高度重视。为防止核黄疸发生,防治措施包括光照疗法、换血治疗及药物治疗等,其中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方法,其疗效好,副作用少。为提高护理质量,结合对我科16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光疗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2例均为我科1994年~2005年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其中男婴97例,女婴65例,日龄1d~28d,其中早产儿48例,足月儿114例,均于出生后18~72h出现黄疸,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以光疗,光疗60h5例,48h76例,24h74例,<12h7例。2护理2.1光疗前准备光疗前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应及时调换。将1500mL蒸馏水加入新生儿培育箱水槽,根据患儿不同胎龄和体重调节新生儿培育箱温度、湿度,并保持恒定。观察患儿全身情况及皮肤黄染程度,监测生命体征。尽可能暴露患儿皮肤,洗澡后不要扑粉,深色尿布且面...

  • 标签: 例护理 光照疗法 护理体会
  • 简介:新生儿高胆红素症是新生儿最常见症状之一,引起原因特殊而复杂,血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在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对每个黄疸患儿应尽快找出其原因,及时治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症方法较多,我们根据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在常规黄疸治疗上加用石蜡油口服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石蜡油 辅助治疗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疗效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在危重新生儿预后判断作用。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NICU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胎龄〉28周或出生体重〉1000g,且存活时间〉6h危重新生儿。以患儿入住NICU为研究起点(0h),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乳酸水平;在治疗6h再次观测上述指标,计算6h乳酸清除率。以痊愈出院或死亡为研究终点,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6h动脉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病死率、NCIS评分、6h乳酸清除率、乳酸水平和pH差异。组内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126例危重新生儿进入分析,其中男74例,女52例。进入研究时平均日龄(2.54±2.9)d,平均胎龄(33.5±3.9)周;出生体重(2281±816)g。存活组102例,死亡组24例;高乳酸清除率组96例,低乳酸清除率组30例。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32.3%±12.2%)显著高于死亡组(18.3%±1.9%),t=3.41,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9.4%,9/96例)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50%,15/30例),χ2=22.5,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0hNCIS评分、动脉乳酸水平和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6h乳酸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h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危重新生儿预后判断一个良好指标,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相关性提供了线索。

  • 标签: 新生儿 乳酸 血乳酸清除率预后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1例新生儿瓜氨酸症存活患儿诊断和治疗经过,为改善该病患儿预后提供经验。方法报道1例新生儿瓜氨酸症存活患儿,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2d,因"出汗多6h"入院,入院后即予保暖和补液,常规治疗后患儿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喂养困难、呼吸暂停、抽搐和意识不清等,予机械通气和对症处理。入院后3d查血氨2110μmol.L^-1。生后第4天采血行血串联质谱分析,生后第13天回报结果瓜氨酸为438.8μmol.L^-1。予限制蛋白摄入、盐酸精氨酸和苯甲酸钠治疗;通过检测氨,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病情逐渐好转,逐渐下调呼吸机参数。治疗4d后撤离呼吸机,氨降至75μmol.L^-1。入院第9天逐渐开始母乳喂养,控制蛋白质摄入在1.0g.kg^-1.d^-1,口服精氨酸和苯甲酸钠降低氨。住院第12天氨降至34μmol.L-1,结合临床表现予以出院。患儿出院后予婴儿奶粉喂养,同时口服盐酸精氨酸和苯甲酸钠。患儿生后第33天行头颅MRI加权成像,可见大脑半球白质信号增高。生后45d体检,一般情况可,体重4.8kg,身长58cm,头围38cm,目前继续随访。复习国内报道2例、国外报道18例新生儿瓜氨酸症患儿,7例在新生儿期死亡,1例在8月龄死亡,6例存活但存在神经系统发育障碍,6例存活且神经系统发育和生长发育正常。结论1例存活新生儿瓜氨酸症病例目前生长发育正常,MRI提示脑白质软化,本例患儿诊治经过为提高对新生儿瓜氨酸认识和改善预后提供了一定临床经验。

  • 标签: 瓜氨酸血症 新生儿
  • 简介:目的了解锌与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伴佝偻病关系。方法将112例脑瘫伴佝偻病患儿设为观察组,同期住院脑瘫患儿94例设为脑瘫组,210例同龄正常儿童设为对照组。采末梢进行血锌测定。结果观察组及脑瘫组锌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轻度缺锌率低于脑瘫组,重度缺锌率高于脑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瘫伴佝偻病患儿缺锌程度更为严重。

  • 标签: 脑性瘫痪 佝偻病 锌/缺乏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必净注射液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退热、止痉、控制感染(利巴韦林、抗生素)及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注射,疗程5~7d。观察两组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9/40),高于对照组8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小儿热性惊厥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缩短发热时间,有利于惊厥控制。

  • 标签: 惊厥 药物疗法 血必净注射液 治疗应用 发热 儿童
  • 简介:目的该实验比较了CD133免疫磁珠法及羟乙基淀粉法分离脐单个核细胞(MNCs)特点,探讨一种相对较好MNCs分离方法。方法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足月妊娠健康产妇15份,每份脐分别用羟乙基淀粉沉淀法、CD133免疫磁珠法处理。分离后计数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细胞生长情况及其形态特征,原代第30天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阳性率。结果羟乙基淀粉沉淀法、CD133免疫磁珠组得到MNCs数量分别为(15.23±4.30)×10^6/mL,(0.066±0.027)×10^6/mL(P〈0.05)。羟乙基淀粉沉淀法所得细胞大多悬浮生长,传代后生长缓慢;CD133免疫磁珠法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其CD34阳性率分别为10.1%、0.5%。结论羟乙基淀粉沉淀法是一种高效脐血细胞分离方法,但细胞生长状态欠佳;而CD133免疫磁珠法所获细胞纯度较高,可根据不同要求选用相应分离法。

  • 标签: 单个核细胞 分离 脐血
  • 简介:利用家庭环境诱发宝宝观察力。家长可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宝宝观察情境与机会。比如天气转冷了,家里人穿衣有什么变化?客人来了,家里人各自采用怎样行动招待客人?过节了,家里摆设有什么变化等等。让宝宝不断得到观察锻炼。利用宝宝好奇心,提高宝宝观察力。

  • 标签: 观察能力 培养 环境诱发 好奇心
  • 简介:果断性格是一个人具有出众自我决定能力体现。做事果断孩子一般都具有较强控制力和决定力,这是孩子未来能取得成功关键。但性格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性格类型并非是先天决定。所以,要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果断性格。

  • 标签: 性格类型 小培养 孩子 决定能力 控制力
  • 简介: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反映。记忆在宝宝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记忆,就没有日常生活经验积累,也不可能发展宝宝思维、情感意志等;如果没有记忆,任何感知觉都将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永远只能处于新生儿状态。

  • 标签: 记忆能力 培养 生活经验 心理过程 感知觉 新生儿
  • 简介:在一些爸爸看来,孩子惟一任务就是学习。许多爸爸都对孩子有过这样教导:“只要你好好学习,要什么都给你,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学习好是成材惟一条件。在许多父亲眼里劳动是孩子负担,参加劳动必然影响学习,因为他们总觉得孩子学习时间是不够用。其实,在劳动也能增加孩子知识以及对事物认识,这要看爸爸如何去沟通,家庭就是一个为孩子提供学会生活很好场所。

  • 标签: 孩子 劳动 习惯 培养 学习
  • 简介:血型对人气质、性格有影响,这是大家都接受事实。在教育孩子方面,针对不同血型宝宝,父母也应该有不同对待方式。特别是在对宝宝人际交往智能开发方面,家长针对自己宝宝血型因材施教,更会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 标签: 血型 智力培养 人际交往 因材施教
  • 简介:引起孩子不合群原因与父母对孩子态度以及家庭环境有重要关系。父母对孩子过度关切,事事代为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发展合群性机会。例如当孩子学习自己玩时候(约六个月大),父母常过分注意他,拿东西给他、抱他,令孩子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兴趣。这样孩子很少向人打招呼,因为总是父母先开口,教他oHx叔叔或X姨姨。

  • 标签: 孩子 性格 培养 家庭环境 合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