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自动培养系统与手工配制培养液进行血液培养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3年2月-2023年6月接收800份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接受手工配制血液培养、全自动培养系统培养,分析其培养效率。结果:各菌种系统培养阳性显像时间均明显短于手工培养;800份血液标本经全自动培养系统培养后获得83份阳性结果,阳性率为10.38%。各菌种,大肠埃希菌、念珠菌属、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珠菌等阳性率均明显较高。结论:相比于手工配制血液培养,全自动培养系统血液培养效率、效果均更显著,可在临床高效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手工配制血培养液 阳性显示时间 阳性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培养与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血流感染诊断作用。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同时进行血培养与降钙素原检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疫荧光层析法进行定量降钙素原(PCT)检测。结论采用血培养和PCT测量联合检测能够极大提高检测准确性,当PCT<0.5时,也能够快速排除血流感染。在血流感染治疗过程,观察血浆PCT浓度变化能更好地判断术后和疗效观察,并通过监测跟踪PCT变化,来指导临床抗生素用药。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双培养培养法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应用前景。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因在外院行单侧膝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怀疑假体周围感染32例患者行双培养培养和拭子培养,其中男性10人,女性22人,膝18例,髋14例。纳入标准:单侧初次髋膝关节置换;年龄〈80岁。排除标准:既往风湿免疫病史;既往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应用史;年龄〉80岁;2周内应用抗生素。记录阳性例数,及各培养结果菌种类别。通过骨与肌肉感染病学会(MSIS)诊断标准来确定患者是否为假体周围感染,计算两种培养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并通过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患者,通过骨与肌肉感染病学会(MSIS)诊断标准有20例被确诊为假体周围感染,其中急性感染2例,慢性感染18例。双培养瓶法培养阳性率为19/32(59.4%),拭子培养阳性率为11/32(34.4%)。培养病原微生物以表皮葡萄球菌(7例)及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为主。双培养培养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0%、91.7%,拭子培养法分别为55.0%、100%。卡方检验(确切慨率法)提示两者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5)。结论双培养培养法具有更高阳性率及敏感性,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人病原微生物学检查中有更大诊断价值。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血培养 感染 人工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菌血症患者行降钙素原联合培养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50例菌血症患者为实验对象,本组患者分别行降钙素原检测、培养诊断以及二者联合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单独检测阳性率以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降钙素原检测对菌血症诊断阳性率为(76.00%),培养对菌血症诊断阳性率为(64.00%),二者联合检测对菌血症诊断阳性率为(92.00%)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降钙素原、培养单独检测阳性率,组间数据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降钙素原、培养单独检测阳性率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联合培养检测对菌血症具有良好诊断有效率,可作为该疾病辅助诊断措施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降钙素原 血培养 菌血症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末梢及静脉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于我院实施血常规检验患者118例,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59例,对照组59例,前者采集末梢,后者采集静脉进行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对照组静脉MCHC、MCH、HCT、HGB、RBC高于观察组,MCV、WBC 则低于观察末梢患者,P<0.05;两组患者对比,对照组E 管和P管各项血常规指标,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E 管和P管管各项血常规指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采集末梢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果准确度更高,因此推荐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使用静脉作为标本,有助于疾病诊治。

  • 标签: 血常规 末梢血 静脉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一例送检三瓶培养,在120h内仅有一瓶仪器报阳并鉴定出胎儿弯曲菌、另外两瓶“阴性瓶”经转种后均有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生长案例进行分析,思考怎样提高实验室关于培养检出少见菌及疑难菌能力。方法:通过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及郑州安图质谱鉴定仪和法国梅里埃质谱鉴定仪认识胎儿弯曲菌,了解其生长特性,同时关注培养仪检测原理及细菌生长曲线,对疑似“阴性瓶”进行验证。结果:检出细菌经过染色及质谱鉴定确认为胎儿弯曲菌,“阴性瓶”中生长细菌经过确认与报阳瓶结果一致,这是一例由胎儿弯曲菌感染所引起菌血症。结论:少见菌引起血流感染常常由于细菌生长缓慢导致结果“假阴性”,实验室应当认真慎重对待每一个报阳瓶及生长曲线,并关注感染病原体,发放出最值得有参考意义检测报告单。

  • 标签: 胎儿弯曲菌 假阴性 菌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直接药敏试验法在临床培养检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检验科进行血液细菌检验标本270份血液标本分别采用直接药敏试验法和常规药敏实验法进行分析,并观察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结果直接药敏试验法检验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符合率分别为9640%和9571%;常规药敏法检验符合率均为100%,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直接药敏法检验革兰阳性菌敏感性和耐药性分别为9668%和9630%,革兰阴性菌敏感性和耐药性分别为9636%%和950%,直接药敏法检验结果与常规药敏法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直接药敏法在临床培养检验应用与常规药敏法结果没有差异,同时直接药敏法以操作简单、检验时间短等优点可以代替常规药敏法。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法 血液检验 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75-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静脉与末梢在血常规检测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血液检测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末梢,观察组采取静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0分钟、10分钟、30分钟检测血小板和白细胞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0分钟时检测血小板指标和白细胞指标低于10分钟、30分钟检测血小板指标和白细胞指标(P<0.05)。结论静脉在血常规检测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和末梢在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血常规检验患者120例,以2015.8~2016.8为样本选取时段,以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分组,60例采用静脉进行检验患者为实验组,而60例采用末梢进行检验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较,实验组在T1时段,血小板计数明显较高、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较高,2组比较差异P<0.05,2组中间细胞比较P>0.05;实验组患者检测指标在T1和T2比较P>0.05;相较于T1时段,实验组患者T3时段中间细胞明显提升、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比较差异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相较于末梢,静脉检验准确性更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静脉与末梢在血常规检测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血液检测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末梢,观察组采取静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0分钟、10分钟、30分钟检测血小板和白细胞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0分钟时检测血小板指标和白细胞指标低于10分钟、30分钟检测血小板指标和白细胞指标(P<0.05)。结论静脉在血常规检测准确率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检测
  • 简介:摘要 :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的和潜在医疗风险识别、评价与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危害及经济损失。为了规避风险,针对透室工作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了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事件消灭在了萌芽状态,有效地控制了风险事件发生, 关键词 : 风险管理;透室;应用  1 透室风险评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异体输血对比观察,研究术自体回输技术在复杂脊柱手术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我院98例复杂脊柱患者,按照术是否输注异体分为试验组(采用自体输血58例)和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40例),试验组行术血液回输,对照组根据术中出血情况输注异体。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凝血功能及电解质变化。结果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和电解质变化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自体回输在复杂脊柱患者手术,能有效减少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是一种有效地节约血源输血方式。

  • 标签: 脊柱手术 异体输血 自体输血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末梢、静脉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在本中心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100例纳入研究,根据采血位置不同进行分组,其中研究组血常规检验使用静脉,而对照组使用末梢,两组各有患者50例。对两组各项血常规指标水平实施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统计,研究组患者多项血常规指标水平比对照组相应指标水平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使用静脉和末梢检验结果会出现较多差异,其中静脉检验准确度更高,更适宜用于血常规检验。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分别取末梢、静脉效果。方法:选取在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进入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58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取末梢2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其余取静脉2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分析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RBC、WBC、PLT、HCT、Hb、MCHC分别为(6.21±0.66)×1012/L、(16.97±0.38)×109/L、(257.36±8.55)×109/L、(0.47±0.09)%、(145.61±8.94)g/L、(342.25±15.36)g/L,均较对照组(5.36±0.58)×1012/L、(15.13±0.25)×109/L、(216.95±6.31)×109/L、(0.32±0.04)%、(132.36±7.14)g/L、(309.65±11.24)g/L高(P<0.05);观察组检验满意度为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65.52(P<0.05)。结论:相对于末梢,以取静脉方式进行血常规检验,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血细胞情况,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同时可获得满意检验体验。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RBC Hb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流感染患者实施培养报阳时间联合PCT检测准确率。方法:此次研究工作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疑似血流感染患者,收治数量为84例,予以培养报阳时间联合PCT检测,统计其准确性情况。结果:(1)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确诊结果阳性22例,占比26.19%;阴性62例,占比73.81%。PCT检测结果阳性25例,占比29.76%;阴性59例,占比70.24%。培养报阳时间联合PCT检测结果阳性24例,占比28.57%;阴性60例,占比71.43%。(2)疑似血流感染患者培养报阳时间联合PCT检测(100.00%、96.77%、97.62%)结果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高于PCT检测(72.73%、85.48%、82.14%),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结论:血流感染患者实施培养报阳时间联合PCT检测准确性较高。

  • 标签: 血流感染 血培养 报阳时间 PCT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