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机械通气是抢救重症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措施之一,通气过程中加用少量PEEP的观点也逐渐为大家所接受,但加用多大的PEEP才较为理想,人们看法不一.为此,我们通过对1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病人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了应用不同水平PEEP的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机械通气 治疗 重症哮喘 疗效观察 PEEP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不用方案治疗重度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24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成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治疗组(A组)和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治疗组(B组),治疗7d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并通过药物经济学方法对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疗效分别为81.23%和76.98%(P>0.05),细菌清除率分别是78.12%和73.26%(P>0.05),治疗所需成本分别为(2010.23±175.5)和(2989.65±176.4)元,P〈0.05.结论对于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治疗,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较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更经济,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菌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成本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不同年龄段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内科系统2012年7月~2012年12月95例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18~44岁组,45~59岁组,60~74岁组,75~89岁组,90岁及以上组,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咳嗽伴咳痰在各组中的比例分别为75%、93.3%、77.1%、61.8%、100%;湿啰音的比例分别为50%、86.7%、45.7%、70.6%、66.7%;单侧肺炎的比例分别为100%、53.3%、57.1%、64.7%、0%;合并内科基础疾病的比例分别为12.5%、86.7%、94.3%、79.4%、66.7%;所有患者均予抗生素治疗,治愈率分别为100%、46.7%、71.4%、67.6%、100%.结论咳嗽伴咳痰、湿啰音是各年龄段CAP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除90岁及以上组,多数患者为单侧肺炎,抗生素治疗疗效确切,中老年患者合并内科基础疾病较多,预后较差.

  • 标签: 成人患者 不同年龄段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鼻胃管和鼻肠管两种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分析,从而选择副作用较少的一种进行推广,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ICU病房患者38例,并随机分为鼻胃管组与鼻肠管组,均为19例患者。两组均进行肠内营养插管,并给予相同的营养剂,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肠内营养变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两种肠内营养方式的不良反应比较,以及入住ICU病房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进行两种肠内营养方式治疗后,患者肠内营养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鼻胃管组为63.16%,鼻肠管组为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多,鼻肠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ICU入住时间(12.1±1.8)d,机械通气时间(9.1±1.9)d,鼻肠管组ICU入住时间(7.8±1.2)d,机械通气时间和(5.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鼻胃管低,相应的不良反应及入住ICU病房和机械通气的时间也较少,所以在机械通气时行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作用要优于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鼻肠管 鼻胃管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和不同检测标本在结核杆菌检测结果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初次我院就诊并临床诊断符合“肺结核”标准的158例患者的痰液和肺泡灌洗液,对所有的标本均进行两次抗酸染色涂片、两次快速培养检测结核杆菌(1次及1次以上阳性均记为阳性)。结果1.快速培养法的结核杆菌检出率高于抗酸染色涂片法;2.肺泡灌洗液的结核杆菌阳性率均高于痰液。结论快速培养法是临床工作中确诊结核病的首选方法,肺泡灌洗液能有效提高肺结核的诊断率。

  • 标签: 结核 肺泡灌洗液
  • 简介:目的对肺栓塞再发与不同的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的经治疗后症状改善的初次肺栓塞患者56例,以及再次发生肺栓塞的患者17例,进行血浆蛋白原水平进行监测,研究与分析.结果初次肺栓塞患者的血浆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肺栓塞再发患者(P〈0.05).未再次发生肺栓塞患者的血浆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再次发生肺栓塞患者(P〈0.05).结论肺栓塞的再发与否与患者的血浆蛋白原水平的高低有关,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越高肺栓塞患者再发的机会越大,对肺栓塞的再次发生有预测意义.

  • 标签: 肺栓塞 肺栓塞再发 血浆蛋白原水平
  • 简介:漏斗胸是胸廓全体发生变形的先天性畸形,患病率0.1%-0.3%,3岁以上漏斗变形仍存在者为真漏斗胸。外科手术矫形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Nuss手术为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漏斗胸矫正,由美国Nuss等于1997年向美国小儿外科学会介绍,它使漏斗胸的矫治进入了微创时代,并引起国际同行的兴趣。我院从2008年3月。2009年5月共收治漏斗胸患者10例,在原Nuss手术基础上稍做改动,在无胸腔镜下行双侧胸壁及剑突下三切口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漏斗胸矫治术 围手术期护理 微创 NUSS手术 胸腔镜辅助 小儿外科
  • 简介:目的:评价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确诊的VAP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30例)和肠外营养(PN)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EN和PN组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流质饮食及静脉营养。比较各组营养支持2周后营养状态、临床有效率、撤机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血红蛋白水平及臂肌围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有所升高,其中,EN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同时炎性指标则明显降低,EN组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是PN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EN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PN组及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则明显低于PN组及对照组(P〈0.05),而PN组与对照组无差异,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可以提高VAP患者营养状态,其中EN效果最显著,更有助于改善VAP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营养支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实时荧光PCR与涂片镜检、培养三种方法在结核杆菌检测的差异。方法对我院疑似结核病患者的临床标本同时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涂片镜检和培养,将三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1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同时采用实时荧光PCR、涂片镜检和培养三种方法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5%、32.6%和44.7%。实时荧光PCR法与涂片镜检法的阳性率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时荧光PCR法与培养法的阳性率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12例疑似其他类型结核病患者的胸腹水、脑脊液、穿刺液和尿液等非痰标本同时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8.8%、3.6%和16.1%。统计学意义同上。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在临床上对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实时荧光PCR 结核杆菌 阳性率
  • 简介:目的总结2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在全麻下行肺泡灌洗的护理经验,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呼吸功能训练,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严格控制灌洗液的温度及灌洗速度,精确统计出入量,减少灌洗残留量,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做好健康宣教,这些都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肺泡蛋白沉积症 全肺灌洗术 护理经验 治疗 呼吸功能训练 肺泡灌洗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在治疗肺癌中的效果。方法分析入住我院的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经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下的小切口行肿瘤切除并系统纵膈淋巴结清扫,并对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频度以及随访6年之内的生存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80例肺癌患者,一共清理淋巴结688个区1054枚淋巴结,每位患者平均为(12.31±2.67)枚;胸腔镜下肺癌根治与传统治疗方法的术后患者生存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胸腔镜下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肺癌的方法。

  • 标签: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生存率
  • 简介:目的评价食管癌患者行胸腹段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疗效.方法回顾59例应用此法手术的食管癌病例,总结手术体会、并发症的处理及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吻合口瘘2例伴颈部切口感染,无肺部感染及严重心律失常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5例有返流症状.结论食管癌患者行胸腹段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值得提倡.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并发症 食管切除 胸腹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分析367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临床资料。结果367例行穿刺患者中,发生气胸88例(单纯性气胸83例;张力性气胸1例;交通性气胸4例),占23%;肺内出血102例,占28%,无大咯血的发生,无纵隔气肿的发生。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准确度高,安全有效的获得组织学的好方法,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是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 标签: 经皮肺活检术 CT引导 护理 经皮肺穿刺活检 单纯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
  • 简介:分析我院胸外科1994年6月~2006年10月因肺良性疾病而接受全肺切除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40岁以上28例。术前长期反复或急性大咯血16例,其中2例需急诊手术,

  • 标签: 肺良性疾病 全肺切除术 临床分析 治疗 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观察研究胸腔镜肺癌根治对患者疼痛应激及代谢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胸根治组)39例和观察组(胸腔镜根治组)39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d、3d与5d的血清疼痛应激、蛋白代谢及其他代谢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d、3d与5d的血清蛋白代谢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疼痛应激及其他代谢指标水平则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患者的疼痛应激程度相对较小,其手术对患者代谢反应的不良影响也相对更小。

  • 标签: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疼痛应激 代谢反应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行球囊扩张治疗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方法通过对63例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行球囊扩张治疗,住院过程心理护理的经验总结。结论对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行球囊扩张治疗的患者,进行住院全过程的、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治疗依从性 球囊扩张术 支气管结核 心理护理 气道狭窄 住院全过程
  • 简介: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与不同病情程度评价指标之间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60例OSAHS患者和50例非OSAHS患者,检测血清Nesfatin-1浓度,并通过疲劳度评分和Epworth嗜睡度量表(ESS评分)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结果OSAHS组患者血清Nesfatin-1(12.5±2.2μg/Lvs.3.7±0.6μg/L,P〈0.001)、AHI(30.3±8.6次/小时vs.2.9±0.2次/小时,P〈0.001)和Tmax(39.6±7.4svs.3.6±0.3s,P〈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LSaO2(70.2±11.6%vs.93.6±5.5%,P〈0.0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SAHS组患者ESS评分(16.2±4.2分vs.4.1±0.9分,P〈0.001)、躯体疲劳感(14.6±2.3分vs.8.3±1.2分,P〈0.001)和心理疲劳感(12.3±1.6分vs.9.4±1.1分,P〈0.05)均高于对照组。轻度亚组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7.1±1.1μg/Lvs.13.4±2.2μg/L,P〈0.05)、AHI(8.3±3.5次/小时vs.35.7±3.2次/小时,P〈0.05)、ESS评分(10.4±2.4分vs.17.9±4.1分,P〈0.05)、躯体疲劳感(10.5±2.1分vs.17.2±2.1分,P〈0.05)和心理疲劳感(10.2±1.4分vs.16.8±2.3分,P〈0.05)均明显低于轻度亚组患者,而LSaO2明显高于轻度亚组患者(84.5±4.1%vs.60.7±7.2%,P〈0.05)。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与ESS评分(r=0.682,P〈0.05),躯体疲劳感(r=0.661,P〈0.05)和AHI(r=0.620,P〈0.05)呈正相关,LSaO2与ESS呈负相关(r=-0.633,P〈0.05)。结论OSAHS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征 摄食抑制因子1 疲劳感评分 嗜睡度量表 相关性
  • 简介:目的常规呼吸训练增加麻醉科的可视化血氧饱和度(SpO2)指导肺切除患者呼吸锻炼的效果及依从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26例肺叶切除患者,分成传统常规锻炼(N)组、可视化锻炼(V)组,各63例进行呼吸锻炼缩唇呼吸及腹呼吸,其中V组按SpO2按标准指导。记录2组掌握深呼吸程度、入室时深呼吸锻炼达标率、术后7天深呼吸锻炼达标率、主动订立运动计划率。结果2组比较宣教知情评分、入室时自学深呼吸达标率无差异(P〉0.05)。术后7天深呼吸达标率V组高于N组(P〈0.05)。全组术后总感染率5.3%,组间无差异。结论麻醉医生利用时间和技术的优势,延续外科术前呼吸训练,首次锻炼时以可视SpO2即时新锻炼指标,能提高锻炼效果,且能提高患者锻炼信心,对提高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参与长期运动锻炼计划,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肺切除术 呼吸锻炼 效果 血氧饱和度 慢性阻塞性肺病
  • 简介:病例资料患者,刘XX,女,72岁,因双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20余年于2015年6月11日入院,既往重度骨质疏松,双下肢表浅静脉曲张。入院查体示:患者跛行步态,双膝间隙压痛明显,胸片未见明显肺部异常,肺纹理未见明显增粗或异常增高致密影。初步诊断为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于6月15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双侧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TKA),中出血50mL,输血400mL。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唑来膦酸 静脉输注 患者 下肢表浅静脉曲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经Respimat吸入器给予不同剂量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Respimat吸入器给予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连续治疗1年,随机将其分成高剂量组(5μg/d,n=120)和低剂量组(2.5μg/d,n=12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指标水平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口干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高剂量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Respimat吸入器给予低剂量的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可以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维持治疗,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进一步大数据分析。

  • 标签: Respimat吸入器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