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胃癌根治对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及完成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观察不同对进展期胃癌病例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比较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化疗终止原因、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及吻合口病变情况。结果327例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其中全胃切除81例,近端胃切除85例,远端胃切除161例;术后化疗完成率分别为40.7%,21.2%及36.6%。近端胃切除组化疗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2%,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导致近端胃切除组化疗不耐受的原因中,消化道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43.3%,尤其是呕吐反应的发生率为35.8%,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端胃切除组反流性食管炎及吻合口病变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端胃切除组病例术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化疗完成率低,这一是否合理有待商榷及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 标签: 胃癌 术后辅助化疗 近端胃切除 反流性食管炎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RLPN)的不同治疗早期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最大径<4cm,并行RLPN的肾癌患者127例。分为4组,传统组(n=44)以传统肾肿瘤剜除治疗,假包膜组(n=35)为单纯沿肿瘤假包膜切除肿瘤,免打结组(n=39)为沿肿瘤假包膜切除肿瘤并采用免打结缝合修补肾脏组织缺损,选择性阻断组(n=9)在免打结技术的基础上对肾动脉选择性阻断并切断肿瘤血供。比较前3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中输血率及术后尿漏发生率。结果3组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分别为(32.07±5.59)min、(30.20±5.84)min、(27.31±6.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68±20.07)min、(106.20±16.32)min、(97.00±17.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3组的中出血量分别为(106.93±72.26)ml、(80.26±49.57)ml、(54.23±36.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82±1.42)d、(6.31±1.69)d、(5.97±1.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中输血率分别为2.3%(1/44)、0(0/35)及0(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尿漏发生率分别为0(0/44)、2.9%(1/35)及2.6%(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4~60个月,127例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较小的肾癌,沿包膜剜除肾肿瘤及中免打结技术的应用明显缩短了肾动脉的阻断时间及中出血量。同时,选择性肾动脉阻断技术的应用将有望摆脱肾蒂阻断时间及热缺血时间的限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肾癌 后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选择性肾动脉阻断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手术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26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资料。结果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77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1例(占1.3%),低钙血症1例(占1.3%);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137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4例(占2.9%),低钙血症9例(占6.6%);甲状腺全切50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2例(占4.0%),低钙血症11例(占22.0%)。结论甲状腺全切、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与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无统计学差异;甲状腺全切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与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喉返神经损伤 低钙血症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淋巴结清扫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行子宫全切的96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联合淋巴结清扫(腹腔镜组),46例行开腹子宫全切联合淋巴结清扫(开放组),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淋巴结清扫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9.1±5.3)个和(20.3±4.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43,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1,P〈0.05)。两组疗效相比,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92.0%,开放组总有效率为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全切术 临床效果 淋巴结清除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大网膜清扫方式对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影响.方法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实施左或右半结肠癌根治的病人123例,术前随机分入半网膜切除组(A组62例)和全网膜切除组(B组61例).统计学比较三年生存率和总复发率.结果116例完成三年随访.A、B组三年生存率和总肿瘤复发率分别为74%,72%和32%,31%,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手术时间、脾包膜撕裂例数及住院费用分别为117.87vs.147.29分钟;0vs.3例:7810vs.8754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网膜切除未延长结肠癌患者三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增加了住院费用及脾包膜撕裂副损伤危险.

  • 标签: 结肠癌根治术 大网膜切陈 生存率
  • 简介:胰十二指肠切除是目前治疗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手术切除包括胰腺病变部分、部分胃及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胆囊和胆总管在内的器官组织,而后再将胰腺、胆总管和胃与空肠吻合重建。决定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胰肠吻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胰肠吻合也经过不断改良,各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相继出现,特点分明。该文就胰肠吻合的历史变迁、各种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腺肿瘤 壶腹部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隧道吻合法在食管癌根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左开胸两切口食管癌根治食管胃颈部吻合2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食管胃重建以手工吻合65例,机械吻合98例,隧道吻合50例。比较分析3组的吻合时间,以及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食管胃隧道吻合法最低(P〈0.05)。结论食管胃隧道吻合法可显著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和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 标签: 食管癌根治术 食管胃吻合法 隧道式吻合法 术后并发症 吻合口狭窄 吻合口瘘
  • 简介:目的探讨毕Ⅱ吻合联合改良Braun吻合对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接受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的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68)和毕Ⅱ组(n=56)。联合组患者接受毕Ⅱ吻合联合改良Braun吻合,毕Ⅱ组患者接受单纯毕Ⅱ吻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Visick分级情况等。结果联合组与毕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早期腹泻、反流、术后胃瘫综合征和梗阻的发生率均低于毕Ⅱ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Visick分级情况优于毕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毕Ⅱ吻合联合改良Braun吻合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毕Ⅱ式吻合术 改良Braun吻合术 远端胃癌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趋势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50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01例患者中除失访13例外,余患者5年生存率为93.8%,10年生存率为84.8%。在随访期内,术后颈部复发率为3.59%。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存在着不恒定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采用合理的区域清扫对减少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颈部 淋巴结 转移 手术方式
  • 简介:目前,对进展期胃癌的根治性手术,尽管在淋巴结清扫范围、血管脉络化层面、网膜囊剥离、消化道重建等诸多方面存在争议。以D2为基础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或全胃切除作为标准已被广泛接受。进展期远端胃癌为各部胃癌中最常见者,因此D2或D2+根治性远端胃切除为最常见的胃癌根治

  • 标签: 根治性手术 远端胃切除 胃下部癌 吻合术 进展期胃癌 淋巴结清扫范围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93例平均随访33个月资料完整的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8例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患者分为(A、B)2组,A组26例患者行完全切除,B组22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成形。45例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患者分为(C、D)2组,C组21例患者行完全切除,D组24例患者行部分切除成形。通过Ikeuchi氏膝关节评价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分析手术效果。结果临床结果按Ikeuchi氏膝关节评价方法,优46例,良35例,可8例,差4例,优良率为87.1%。48例完全型盘状半月板中,26例完全切除患者的优良率为92.3%,22部分切除成形优良率为72.7%,依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统计分析,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中,2l例完全切除患者的优良率为90.5%,24例部分切除成形优良率为9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完全切除和部分切除成形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2)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中完全切除与部分切除成形取得相近疗效,而完全型盘状半月板中完全切除优于部分切除成形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外科手术 半月板 胫骨 膝关节
  • 简介: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经肛外翻拖出直肠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根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接受腹腔镜辅助经肛直肠外翻拖出直肠癌根治的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状线3~5cm,A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数据库中,抽取同期接受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直肠癌根治(Dixon)的中低位直肠癌30例作为对照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5~10cm,B组).观察两组手术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便功能和短期局部复发率.结果两组60例均保留了有控制大便功能的肛门,A组术后恢复进食两周内每天大便次数多于B组(P=0.025),术后6个月后.两组每天排便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652).两组均各有1例吻合口漏,B组有1例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至2年,两组均有1例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经肛直肠外翻拖出直肠癌根治操作方便,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直肠恶性肿瘤 腹腔镜 直肠超低位切除 经肛外翻拖出式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直结肠端侧吻合在中下段直肠癌前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2年8月对18例中下段直肠癌切除后采用吻合器行直结肠端侧吻合,残端用缝合器关闭形成盲端,腹内一次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无吻合口漏发生,随访5个月~3年15例,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便秘1例,2例局部复发,3例死亡,余病人排便功能良好.结论改良直结肠端侧吻合方法简单,并发症少,费时少,适用于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

  • 标签: 改良式直结肠端侧吻合 中下段直肠癌 切除术 术中 临床应用 弯管吻合器
  • 简介:我们都知道,健康的饮食种类繁多,“粥”就是其中一类,它对我们的身体十分有益。当我们肠胃不适或疼痛时,当我们患感冒时,当患者作化疗引起消化道恶心、呕吐时……一碗热粥,能让我们感到舒服。

  • 标签: 粥食 春季 体质 饮食种类 肠胃不适 消化道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不同剂量脑照射后神经行为的变化。方法用60^Co作10Gy,30Gy单次照射大鼠脑,利用自发活动实验、Morris水迷官分别对照射后7d、1mo和6mo的大鼠神经行为进行测定。结果照射7d后,大鼠自发活动减少,30Gy组少于10Gy组(P〈0.05)。Morris水迷宫的游泳轨迹和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照射1mo和6mo后,大鼠自发活动增加,Morris水迷宫潜伏期延长,30Gy组高于10Gy组(P〈0.05),Morris水迷宫的游泳轨迹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才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脑照射后引起神经行为改变与照射剂量、照射后时间有关,自发活动改变早于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

  • 标签: 放射性脑损伤 神经行为 大鼠剂量
  • 简介:目的总结不同T分期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淋巴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本院数据库资料齐全的570例根治性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T分期患者间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的差异。结果不同T分期远端胃癌之间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大小是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570例远端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2.8%,其中T_1期为18%,T_2期为39.7%,T_3期为76.0%,T_4期为80.1%,进展期淋巴结总体转移率为78.1%,不同T分期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全组患者淋巴结总体转移度15.8%,其中T_1期为2.2%,T_2期为6.4%,T_3期为26.7%,T_4期为37.7%,进展期淋巴结转移度为26.9%,不同T分期患者淋巴结转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T分期远端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淋巴转移特点不同,随T分期增高,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增高。根据T分期不同,一定程度上可指导合理的淋巴清扫范围。

  • 标签: 远端胃癌 淋巴结转移率 淋巴结转移度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58岁,身高:172cm,体重:67kg。因“胸痛胸闷3月余”入院。CT检查提示:纵隔巨大肿瘤,超过12cm,且完全包绕上腔静脉及左右无名静脉,与周围组织呈胶冻状(见图1)。各项肿瘤学指标正常水平。

  • 标签: 纵隔肿瘤 人工血管 搭桥 上腔静脉置换 开胸手术切除
  • 简介:目的对比1994-1999年与2000-2006年不同时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探究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将连续1016例胃癌病例按手术治疗时间分为1994-1999年时期Ⅰ、2000-2006年时期Ⅱ两组,对比其临床病理特点变化,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预后的不同,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男女构成比、早期胃癌比例、临床不同TNM分期病例比例、专业化手术、辅助化疗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部位、腹膜播散、淋巴结转移、根治切除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时期Ⅱ的5年总体生存率、根治切除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8.1%、61.5%,显著高于时期I的32.8%、42.4%(P<0.01).根治切除、淋巴结转移与否、进展期胃癌、临床不同TNM分期、无辅助化疗、专业化手术方面,时期Ⅱ的生存率都显著高于时期Ⅰ(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病理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手术、辅助化疗、不同时期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时期Ⅱ胃癌的治疗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得益于早期胃癌诊断率的提高以及包括规范化的胃癌根治手术、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

  • 标签: 胃肿瘤 临床 病理 手术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