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营养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2015年随机选取我院136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营养支持组及营养支持组。营养组术后每天行完全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营养组术后第1天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天开始经鼻肠管滴入营养制剂,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的等情况。结果营养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营养组。营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营养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食管癌 鼻空肠营养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按照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鼻肠管营养支持组(鼻组,26例)和鼻胃管营养支持组(鼻胃组,28例)。在两组患者均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第2天开始给予鼻饲整蛋白制剂(瑞代),观察两组患者达到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入住ICU时间、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等的发生率。结果(1)按照体质量计算热卡需求量,鼻组较鼻胃组更快达到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分别为(3.0±0.8)d和(7.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组较鼻胃组联合营养支持的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2.0±0.8)d和(6.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第30天时,鼻组的血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鼻胃组,分别为(64±6)g/L和(61±6)g/L,(120±17)g/L和(106±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鼻组较鼻胃组平均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1±5)d和(14±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肺部感染、高血糖、腹泻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管营养支持能更快达到营养支持目标,缩短入住ICU时间。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肠道营养 预后 鼻肠管 鼻胃管
  • 简介:我国传统饮食讲究"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意思是说五谷是有营养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现代营养学也证明,每天坚持食用豆类食品,只要两周的时间,人体就可以减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几率。豆类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它所含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其营养价值接近于动物性蛋白质,是最好的植物蛋白。

  • 标签: 现代营养学 豆浆 体格 动物性蛋白质 豆类食品 营养价值
  • 简介:目的探究肠套叠行切除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本次研究18例患儿,皆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待,这些患儿经肠套叠手术治疗无效后行切除,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方法可行性与效果。结果18例患儿中6例结肠切除结肠端端吻合、8例回肠切除回肠端端吻合、4例回盲部与部分结肠切除回结端端吻合:18例患儿术后恢复比较良好,伤口愈合良好17例,并无狭窄、瘘等发生,也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1年,其中5例较术前出现明显稀便、1例刀口感染(经换药与再次缝合痊愈)、1例粘连性肠梗阻(经再次手术松解粘连带并痊愈)。结论肠套叠患儿若行手术治疗无效可采取切除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在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上都比较良好,并且皆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肠套叠 肠切除 患儿 疗效
  • 简介:近日,美国《MSN》网站健康频道的营养专家提示,虽然生食能保留食物诸多营养,但对于一些特殊的蔬果来说,在加热之后再食用,保健效果则更佳。

  • 标签: 营养 食物 熟吃 保健效果 MSN
  • 简介:上大白菜是我们经常吃的蔬菜,既可炒食,素炒白菜帮、醋熘白菜心都是很营养的吃法,还可制成酸菜、腌菜、酱菜、泡菜等。但大白菜要成为佳肴,在烹调时有一些讲究:先洗后切;不宜用煮后挤汁的方法,以避免营养素的大量流失。尤其是大白菜要竖着切。有研究表明这样切对保存水分更好,菜的水分损失减少,水溶性营养素丢失也会减少。其次,这样切白菜容易熟;再次,大白菜顺丝切能够保留更多粗纤维,更有利于刺激肠蠕动,可起到通便作用。

  • 标签: 营养流失 大白菜 通便作用 营养素 水溶性 粗纤维
  • 简介:如果说哪种植物是个营养宝库,那一定非坚果莫属,而开心果是坚果中的佼佼者。1粒小小的开心果,至少包含以下8种有益物质。油酸。油酸含量占开心果所含脂肪的一半以上,它是最主要的一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被认为是最有益于心脑血管健康的脂肪酸。维生素E。在开心果中,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E可以保护不饱和脂肪酸,使其免于被氧化,在人体内,维生素E有助于延缓衰老、保养皮肤、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原花青素。开心果紫红色的果衣中含有丰富的原花青素。研究发现,

  • 标签: 开心果 营养素 单不饱和脂肪酸 抗动脉粥样硬化 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E
  • 简介:豆类、扁豆、鹰嘴豆和其它可食用的豆荚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纤维及其它营养物。在素食食谱中,豆荚的蛋白质含量很高。最近,豆科植物家族的一个分支受到了国际关注。豆荚类食品是指从豆荚中收获的豆类干种子,如鹰嘴豆、扁豆、干豌豆、干豆等。它们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联合国因此将2016年宣布为"国际豆荚类食品年"。

  • 标签: 可食用 食品 营养价值 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来源 豆科植物
  • 简介:门诊时有患者咨询,称其听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常见的致盲因素,问铜、锌和叶黄素是否有助于预防呢?对此暂时没有清晰且明确的答案,但是仍有少量关于营养补充剂预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的大型随机试验。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营养补充剂 致盲因素 随机试验 叶黄素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营养添加治疗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32例伴有营养不良的脑卒中患者随机被分为普通医院饮食组和营养添加治疗组(普通医院饮食+口服营养添加剂),观察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3个月的神经功能及死亡率.结果:普通医院饮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肺部感染22.2%,其他感染19.4%,消化道出血18.0%,3个月的神经功能(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为2.29±1.20;营养添加治疗组肺部感染8.3%,其他感染6.7%,消化道出血5.0%,3个月MRS评分为1.64±1.2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口服营养添加治疗有助于改善伴有营养不良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营养方法 脑血管意外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认知现状,为提高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的科学认识提供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2015年6月~2015年10月来我院计划免疫门诊接种的748例儿童家长,按照研究对象的学历将其分为A组(初中及以下学历)、B组(高中、中专学历)、C组(大专及以上学历),比较分析三组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认知情况。结果三组儿童家长对一类疫苗接种程序的知晓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儿童家长知晓率最高,而A组儿童家长知晓率最低;三组儿童家长在“麻疹疫苗可引起局部皮疹、发热”、“接种当天多喝水、不洗澡”两项注意事项认知率比较无差异(P>0.05),其余各注意事项认知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以C组认知率最高;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获得的主要渠道为防疫医生告知(占81.26%)。结论儿童家长受教育程度与其对儿童计划免疫知识的认知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儿童计划免疫认知情况越高,可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儿童计划免疫知识的相关宣传力度,以提高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了解情况,促进儿童疫苗接种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我地区儿童疫苗的接种率。

  • 标签: 儿童家长 计划免疫 认知现状 调查分析
  • 简介:患者女,39岁,因"车祸后意识不清伴呕吐1h余"于2015年4月10日急诊入黔南州人民医院。入院前1个多小时,因交通事故,患者左枕部着地,当即意识模糊,头部伤口出血,被送至当地医院进行头部伤口清创缝合。随后,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谵语,频繁呕吐,即转至我院治疗。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0℃,脉搏104次/min,呼吸21次/min。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肿 硬膜外 颅内 颅内出血 创伤性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人院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共计30例,其中IABP组14例,均在IABP辅助下行急诊PCI术;对照组16例,应用升压药后行急诊PCI术。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后3天及6个月时超声心动图及血浆肌钙蛋白(cTnI)、B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IABP组与对照组人院时左心室功能指标及血浆删、BNP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病3天及6个月IABP组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第3天IABP组血浆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功能指标IABP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ABP辅助PCI能显著改善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100例,按照是否采取实施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将其分为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免疫检验前质量控制,控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标本采集质量控制、标本保存质量控制和仪器选择质量控制。结果控制组患者的各项免疫检验指标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免疫检验样本的胰岛素、胰岛素抗体、甲状腺功能检测、甲胎蛋白的变异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加强其标本采集、标本保存及仪器选择等各个分析前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同时显著降低检验标本的变异指数。

  • 标签: 免疫检验 分析前 质量控制
  • 简介:由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承办的“脑血管病与神经免疫进展研讨班”将于2014年8月21—2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研讨会聘请国内资深的神经科、病理科、影像科专家,对近年脑血管病(含大脑皮质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神经免疫疾病[含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抗体相关脑炎、神经脱髓鞘病等]、颅占位病变影像鉴别诊断等进行专题讲座,并进行论文交流及疑难病例研讨(可携带病例资料现场答疑)。

  • 标签: 神经免疫 脑血管病 N-甲基-D-天冬氨酸 深静脉血栓 神经脱髓鞘病 颅内占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对剖宫产术后排气的影响作用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另一组采用PECA给药。结果两组术后的排气时间有显著差异。

  • 标签: 双氯芬酸钠栓 肠排气
  • 简介: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常温组及低温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晨及转机末、术后1,4,7d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免疫球蛋白、补体C3、G、T细胞亚群阳性率、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N子(TNF)。结果3种免疫球蛋白体外循环后均低于术前水平,至术后7d恢复正常二组补体C3、C4水平在术中均有显著减低,至术后4d恢复正常。二组体外循环后CD8、CD4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7d恢复正常,二组CD8均显著高于术前,CD4/CD8常温组大于低温组.至术后7d各项指标恢复。二组IL-2于术后1~4d,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至术后7d恢复正常水平。转机末至术后4d与术前相比,低温组TNF有显著性升高,至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而常温组TNF变化不显著。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对术后机体的恢复及抗感染作用显著优于低温方法。

  • 标签: 体外循环 免疫功能 心内直视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