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卡维地洛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重构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Olivetti的方法对130只雌性SD大鼠致AMI,随机分成AMI和卡维地洛微小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给药4周后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病理分析.结果AMI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左室舒张末压(LVEDP)、容积(LVV)、重量(LVW)均显著增加(P均<0.001),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p)及其校正值(±dp/dt/LVSP)均显著降低(P<0.01~0.001).卡维地洛组与AMI组相比,LVEDP、LVV和LVW均显著降低(P均<0.01),±dp/dt及±dp/dt/LVSP均显著增加(P<0.02~0.01).结论卡维地洛微小即能有效防止大鼠AMI左室重构,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左室功能.

  • 标签: 卡维地洛 心肌梗塞 左室重构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最近,土耳其学者Sezer等对PCI术后是否应该在冠脉应用低剂量链激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研究显示,PCI术后应用小剂链激酶可以改善心肌灌注,但对于长期的左室大小及心功能变化无作用。

  • 标签: PCI术后 链激酶 小剂量 冠脉内 心功能变化 心肌灌注
  • 简介:患者女性,73岁。因“突发心悸、胸闷3h”于2009年3月5日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8年,血压控制欠佳,最高达210/110mmHg。查体:体温36.2℃,脉搏15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203/121mmHg。神志清楚,精神紧张,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那扒蘧窒扌月∑?未触及震颤,心界略向左下扩大,心率15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图略)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率156次/分。

  • 标签: 心房颤动 普罗帕酮 小剂量 室上性心动过速 高血压史 肺呼吸音
  • 简介:三个人中大约有一人患有高血压,但由于降压药带来乏力、疲劳、干咳的副作用而停止用药,使得他们当中只有一半的人群血压可得到控制。一个最新的研究显示,采用较小剂的几种降压药联合降压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纳入了42个研究中的2万余名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安慰剂组、不同剂量降压药单独降压组或联合降压组。

  • 标签: 降压药 小剂量 副作用 控制血压 高血压患者 人群血压
  • 简介:目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小剂阿托品联合氨茶碱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0月一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0例,使用小剂阿托品进行治疗)和B组(40例,使用小剂阿托品联合氨茶碱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用药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95.00%明显大于A组患者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0.023〈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分(68.57±12.99)明显大于A组患者的(46.05±10.71),t=8.459,P〈0.05。结论小剂阿托品联合氨茶碱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效果十分突出,通过小剂阿托品联合氨茶碱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并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可以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窦性心动过缓 小剂量阿托品联合氨茶碱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5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阿替洛尔治疗组75例,对照组75例),将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心率、心电图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阿替洛尔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心率三方面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在无临床禁忌的情况下,小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心绞痛 Β受体阻滞剂 药物治疗 阿替洛尔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倍他乐克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32例梗死后心绞痛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小剂倍他乐克口服,为倍他乐克组。另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罂粟碱静点,为对照组。分别用药1周后,观察其心电图及心绞痛改善程度。结果:倍他乐克组和对照组比较,无论是心电图还是心绞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倍他乐克对梗死后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 标签: 倍他乐克 梗死后心绞痛 AMI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与小剂利尿剂联用治疗缺血性心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因心肌缺血导致心舒张功能不全的心衰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52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第3、第7天的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4.7%、97.2%,对照组分别为69.2%、80.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副反应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灯盏花素并小剂利尿剂治疗缺血性心舒张功能不全疗效可靠,且副反应少于对照组,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灯盏花素 小剂量 利尿剂 联合治疗 疗效 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丙泊酚用于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快通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采用丙泊酚持续泵人复合小剂芬太尼的麻醉方法维持全麻。术中常规监测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经皮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尿量、心电图,间断查动脉血气。结果本组患儿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阻断升主动脉(31.0±7.6)min,体外循环转流时间(43.0±8.9)min,关胸时间(43.0±11.3)min,术中无1例患儿出现肢体躁动、呼吸抵触等情况。患儿送回重症监护病房后2h-4h均可顺利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无呼吸、循环抑制现象,查血气各项指标无异常,全组无2次插管患儿。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芬太尼用于幼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丙泊酚 芬太尼 麻醉 室间隔缺损 心脏手术 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顺铂对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增敏作用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5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顺铂静滴,观察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缓解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3年,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顺铂对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增敏疗效良好,毒副作用低,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顺铂 中晚期食管癌 增敏作用
  • 简介: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伴有心脏病变及血流动力学障碍,而且还伴有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紊乱。近年来C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可影响心肌功能,加重心力衰竭。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甲状腺素 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各种损伤刺激作用于动脉管壁引起的,涉及多细胞、多因素、多环节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微小RNA(miRNA)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约22个碱基),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控基因表达。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微RNAS 基因表达调控 血栓形成
  • 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是AS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 标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微RNAS 巨噬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作为一类内源性、进化上高保守、由20~22个核苷酸构成的单链非编码RNA[1],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中,人类身体上已有超过2500个microRNA被确认[2].人类基因组中有20%~30%的基因受microRNA调控,一个microRNA可调控多个靶标,一个基因可被多个microRNA共同调控[3,4].

  • 标签: 微小核糖核酸 脂质代谢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近来一项关于心房颤动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指出,高龄、吸烟、肥胖、高血压、左心房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等容易促进房颤的发生[1].中国的房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房颤患病率为0.77%,根据我国标准人口构成校正后为0.61%,若按目前我国13亿人口计算,我国房颤人数接近800万[2].房颤可以造成心排血量减少、心室率过快或过慢,可加重心肌缺血及恶化心功能,此外房颤所致附壁血栓脱落还可引起体循环栓塞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肌电重构 心肌结构重构 心肌纤维化
  • 简介:目的观察微小RNA(microRNA,miR)-142-3p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中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我们使用Sprague-Dawley(SD)大鼠的乳鼠心肌细胞,细胞培养后分成4组:空白组;AngII组;miRnc+AngII组;miR-142-3pmimic+AngII组。分别往细胞中转染相同浓度的miR-142-3p和miRnc质粒6h,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实验组miR-142-3pmRNA表达增多,提示细胞质粒转染成功,再用10-6mol/L浓度的AngII诱导细胞48h,使用线粒体Mito-RedTracker处理细胞30min,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密度的变化;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AngII组的线粒体膜电位减低(n=3,P<0.01);与AngⅡ+miRnc组相比,AngⅡ+miR-142-3p组的线粒体膜电位增加(n=3,P<0.01)。与空白组相比,AngⅡ组的线粒体荧光数量减低(n=3,P<0.01);与AngⅡ+miRnc组相比,AngⅡ+miR-142-3p组的线粒体荧光数量增加(n=3,P<0.01)。结论在AngⅡ诱导心肌肥大过程中miR-142-3p对心肌线粒体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肥厚 微小RNA 微小RNA-142-3p 线粒体功能
  • 简介:血管内栓塞治疗以其微创疗效可靠,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之一.前交通动脉是双侧大脑半球之间血流平衡和代偿的重要通道,也是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由于该部位血管解剖的特殊性,前交通动脉瘤特别是微小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存在栓塞率低和并发症高的困难.作者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11例微小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了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肿瘤破裂 前交通微小动脉瘤 弹簧圈 栓塞治疗 血管造影 微导丝辅助技术
  • 简介: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mCollCardiol)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风险较高的患者[合并2-4个新发糖尿病(NOD)危险因素],每日服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日)时或应考虑降低剂量(JAmCollCardiol,2013,61:148—152)。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高剂量 美国心脏病学会 治疗 危险因素 每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