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导管与对接的辅助装置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过程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纳入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的病例307例,其中使用新型导管与对接的辅助装置患者(A组)137例,未使用该装置患者为对照组(B组)130例,评价两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射线暴露量、通过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相比,操作时间及透视时间更短(P<0.05),射线暴露剂量更低(P<0.05);组间并发症及通过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新型导管与对接的辅助装置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减少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及射线暴露剂量体现出明显优势。

  • 标签: 新型导管与导丝对接的辅助装置 冠脉造影 冠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本院收治了1例腹部X片提示导管移位的腹膜透析患者,采用双辅助腹膜透析导管移位治疗,复位后1 d重新复查腹部X光片观察导管复位情况,结果成功复位,且不良反应较小。现将该患者的诊疗过程及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标签: 腹膜透析 导管异位 导丝
  • 简介:插胃管是临床护士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普通病人,按普通教科书上的要求方法常规操作,一次性捕胃管的成功率为60%左右,而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的捕管成功率更低。根据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人的解剖结构和病因,采用了辅助鼻胃管置入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吞咽困难病人 鼻胃管置入法 导丝辅助 脑卒中 胃管法 基础护理操作
  • 简介:艾谱力·鼻胃管选用的材质为聚氨酯,此种材质的胃管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毒无害,柔顺性好,便于操作,留置时间长,使用中并发症少。而且,在胃管留置期间如胃管脱出也可根据胃管完好情况经重新消毒后反复应用,从而也为患者节省了医疗费用,现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胃管置人后拔出困难的问题,这不但给患者增加了重复置管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工作中我们尝试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拔出困难 鼻胃管 导丝 组织相容性 留置时间 反复应用
  • 简介:摘要电凝技术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目前已有少量病例报道,并表现出良好的栓塞效果。本研究首次应用电凝技术处理创伤性脑血管损伤,发现其具有独特优势,术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联合常规治疗方式,能够达到最佳栓塞效果,其短期随访效果稳定,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弥补应用单纯弹簧圈和覆膜支架等栓塞材料的潜在缺陷。

  • 标签:
  • 简介:摘要电凝技术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目前已有少量病例报道,并表现出良好的栓塞效果。本研究首次应用电凝技术处理创伤性脑血管损伤,发现其具有独特优势,术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联合常规治疗方式,能够达到最佳栓塞效果,其短期随访效果稳定,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弥补应用单纯弹簧圈和覆膜支架等栓塞材料的潜在缺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切除在超声引导下定位辅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同时在其中选取出100例患者作为案例,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50例)采用的是传统药物治疗,另一组是观察组(50例)采用的是超声引导下定位辅助切除病灶治疗。根据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研究比较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实施的超声引导下定位辅助切除病灶治疗,其效果较为显著,并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定位辅助诊断中,对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切除患者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为其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对其作用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超声引导下定位导丝 触诊阴性 乳腺病灶切除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造影预成型为J型弯,不易进入分叉血管,且防止损伤血管内壁;J型弯可在弹簧圈护套受挤压时变成直型,便于造影进入配合器械;头端弹簧护套设计,提高术者触觉反馈;同时造影表面的亲水涂层提高了润滑性,易于到达血管目标部位。

  • 标签: 造影导丝 制备 血管
  • 简介:摘要: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有一群特殊的志愿者参加——导盲犬,陪伴着盲人运动员走上奥运赛场。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统计,全球视力损伤或失明人数超过22亿 ,数以万计的严重视障人群失去了眼睛的绝大多数功能,独自出行成为了他们的一大难题,他们往往需要借助盲工具的力量。传统的盲工具在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能否保持效率,新兴的智能盲设备又需要哪些发展新思路,本调研报告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大众对辅助模块的态度,并分析大众对辅助模块的建议与期待。(注:本文对严重视障人群和盲人不做严格区分)

  • 标签: 导盲辅助 调研报告 建议与期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腔导管结合双技术从患侧抽吸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实用价值;材料与方法81例深静脉血栓,其中56例中央型,54例先行置入腔静脉滤器,再经患侧穿刺股静脉,利用介入独特的双交换技术引入大腔导管抽吸血栓,抽吸过程中向血栓处加压注射小剂量的溶栓药和抗凝剂,25例周围型单纯经足背静脉顺流溶栓;结果54例深静脉血栓先行滤器置入再用大腔导管抽吸血栓,无肺栓塞发生,2例深静脉血栓无滤器置入致肺栓塞死亡;依据深静脉血栓疗效评判标准,优72.8%(59/81);良17.2%(15/81);优、良、中均属有效,有效率为96%(78/81)。结论大腔导管配合双技术抽吸深静脉血栓,技术简单,快捷,安全,抽吸血栓有效,取材方便,经济,可称为治疗深静脉血栓的良好技术

  • 标签: 大腔导管 双导丝技术 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在股动脉顺行穿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病变时采用双技术避免进入股深动脉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5月43例采用股动脉顺行穿刺技术进行下肢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病例,在穿刺进入股深动脉的病例中,在路图指导下使用45度头端超滑经短鞘进入股浅动脉。结果43例手术中,穿刺成功38例,其中17例穿刺进入股深动脉,均使用双技术矫正进入股浅动脉,无二次穿刺及腹股沟血肿发生。结论双技术是矫正股动脉顺行穿刺中导进入股深动脉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股动脉 顺行穿刺 双导丝技术
  • 简介:摘要:是经皮穿刺插管的主要工具之一,对导管引导及支持作用,帮助导管进入血管及其他腔隙,引导导管顺利到达病变处;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研究活跃度较高的领域的重点企业——泰尔茂的专利申请进行分析,以梳理出其技术发展脉络,以期为相关企业的研发提供参考。

  • 标签: 泰尔茂,导丝,芯轴,线圈,涂层
  • 简介:学案编制的核心是“学生与学法”,主线是“问题”,编写时要做到主体性和基础性、差异性和层次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学案中的“”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习流程、构建学习组织、指导学法和激发情绪。学案中的“学”是指学生利用学案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有效展示、课后有效反思。

  • 标签: 导学案 教学实践 高效课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劳动课堂中,课的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课能将劳动课堂中学生要掌握的技术重难点通过视频和声音的结合,十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避免了教师示范时不清楚的现象,而且可以循环播放,直到学生理解为止。随着课的兴起,课堂由“教学”向“学”不断迈进,基于课的学模式应运而生。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中的认知负荷成本,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高效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恰当地使用课有助于师生构建高效的小学劳动课堂,笔者就如何构建辅助的高效小学劳动课堂进行了有效探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内电凝治疗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方法(1)取临床用于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SilverSpeed,以抗凝的新西兰大白兔离体动脉血液为介质进行体外电解产气实验,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的血栓附着情况。(2)使用静脉袋移植法制作兔颈总动脉动脉瘤模型,将动脉瘤模型大白兔分为电凝治疗组(40只)和空白对照组(10只),采用SilverSpeed电凝模拟治疗(分别在6 V、9 V、12 V、15 V、18 V电压下通电1 min、3 min、6 min、9 min、12 min、15 min)后观察瘤腔封闭数量和所形成血栓的质量。DSA观察是否有动脉瘤破裂以及是否有载瘤动脉血栓形成。12 h后行头部MRI的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检测载瘤动脉远端的脑供血区是否有新发性脑组织缺血灶。6个月后再次行DSA,观察动脉瘤是否复发。结果(1)电解产气实验结果显示,SilverSpeed通电后有气泡产生,电压越高则反应越剧烈。扫描电镜下观察显示,在离体血液中通电后的表面有明显的血栓附着,电压较高时血栓更为致密。(2)相同通电时间下,电压越高,电凝治疗组大白兔动脉瘤腔完全闭塞数量越多。同一电压下,通电时间越长,所形成血栓的质量越好。缺血事件仅发生在电压>9 V的电凝治疗组,通电时间长短和栓塞性事件的发生率无关。电压为15 V时,有2只实验兔在通电3 min时发生动脉瘤破裂而死亡。电压为18 V时,有4只实验兔在通电9 min时心跳骤停死亡,另有2只在通电6 min时发生动脉瘤破裂而死亡。结论动脉内电凝治疗动脉瘤的不良事件主要由高电压引起。设置合适电压后,延长通电时间可提升电凝效果且不会增加安全风险。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电凝 微导丝 血栓形成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