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对于对比剂肾病(CIN)的定义还有很大的争议,传统定义上CIN还是以两次测量的肌酐水平来定义的.目前较为公认的定义是:在应用碘对比剂(CM)后的48-72h内血肌酐(SCr)绝对值上升≥0.5mg/dl(44.2μmol/L)或相对于基线的肌酐值上升了25%[1,2].

  • 标签: 对比剂肾病 预防策略 诊断 碘对比剂 血肌酐 绝对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对胆道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胆道梗阻患者的MRCP资料,并与PTC相比较。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MRCP、PTC对胆道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7%(91/95)、96.8%(92/95),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6%(88/95)、93.6%(89/95)。MRCP无并发症,PTC并发症5.2%(5/95)。MRCP、PTC在判断梗阻病因及梗阻部位的准确率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并发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MRCP在诊断胆道梗阻疾病方面简便、安全、无创伤性、无需造影剂,且具有与PTC相同的诊断价值,可取代PTC的诊断作用。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胆道梗阻,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炎琥宁与热毒宁对小儿支气管炎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三组,分别利用抗菌药物、炎琥宁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不予退热药,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啰音、X胸片显示肺部阴影吸收等情况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3d后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及X胸片提示炎症吸收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具体提升人体抗炎抗病毒的功能,其作用中有一部分是间接的,而热毒宁属于复合制剂,每种成分都可以起到直接的抗炎作用,因此建议,治疗小儿肺炎时宜选择热毒宁,可以起到直接作用、效果明显的效果。

  • 标签: 炎琥宁 热毒宁 儿童支气管肺炎 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西医内科方法治疗糖尿病方案选择及临床效果,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较对照组的70.9%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二甲双胍及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西医内科 糖尿病 效果 对比
  • 简介:目的通过与基底节区小梗死比较,阐明半卵圆中心小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发病1周内入院的MR扩散加权成像轴面上显示半卵圆中心小梗死的患者46例,以157例基底节区小梗死作为对照,比较分析半卵圆中心小梗死与基底节区小梗死的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资料的差异。结果半卵圆中心小梗死的平均年龄为(69±12)岁,其中男27例。基底节区小梗死的平均年龄为(66±11)岁,其中男98例。半卵圆中心小梗死与基底节区小梗死患者的血管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资料比较:高血压[63.0%(29例)比43.3%(68例),P=0.018]、冠心病[4.3%(2例)比17.8%(28例),P=0.042]、心房颤动[15.2%(7例)与5.7%(9例),P=0.036]、单侧肢体无力[17.4%(8例)比6.4%(10例),P=0.02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2(1,3)分比3(2,5)分,P=0.002]、梗死灶直径[(6±3)mm与(10±3mm),P〈0.01]、同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4.3%(2例)比24.2%(38例),P=0.006]、伴发对侧颅内动脉狭窄[4.3%(2例)比17.8%(28例),P=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基底节区小梗死比较,半卵圆中心小梗死的心房颤动患病率较高,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梗死灶直径较小,同侧MCA狭窄及伴发对侧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较低。

  • 标签: 半卵圆中心小梗死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传统观念和新观念对治疗脊柱截瘫并褥疮的疗效。方法将45例脊柱高位截瘫并褥疮患者,随机分为传统观念与新观念治疗组(N分别为24,21),疗程4周。结果两组在治愈率无显著差异(87.5%,85.7%;X2=0.794,P>0.05),且在平均治愈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15,14±2.65;t=2.461,P>0.05)。结论传统观念与新观念的治疗方法对治疗脊柱截瘫并褥疮都能达到较好的疗效,疗效无显著差异。

  • 标签: 传统观念,新观念,褥疮,脊柱截瘫,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牙列缺损治疗中,种植修复与常规烤瓷桥修复的治疗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8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烤瓷桥修复方法,观察组采用种植修复方法,比较两种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96.4%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67.9%,且在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度、固位功能、美观度上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发生并发症3.6%低于参照组25.0%,与参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的治疗中,口腔种植修复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口腔 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 牙列缺损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微创与常规治疗不同年龄肺大疱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所选病例为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确诊的肺大疱患者120例,按不同年龄段,先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年龄段组(年龄小于50岁)和高年龄组(年龄大于50岁),再分别将两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胸腔镜微创)和对照组(常规术),比较不同组间治疗情况。结果就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按年龄阶段分组之后,低年龄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情况皆优于高年龄组(P<0.05)。结论较之于常规术治疗,胸腔镜微创治疗肺大疱更具优势,而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也不同,年龄低于50岁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 标签: 胸腔镜微创 常规手术 肺大疱 不同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误诊原因及抢救治疗原则。方法对30例小儿毒鼠强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论误诊的小儿毒鼠强中毒20例以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按急性中毒抢救治疗,17例成活,3例死亡。结论对以突然惊厥或癫痫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而无明确原因者,应高度警惕毒鼠强中毒,及时作毒物分析,争取时间,以防漏误诊。

  • 标签: 毒鼠强中毒 小儿 惊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如何提高护理记录合格率的价值。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病历中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加强护理记录的质量控制,我院在2015年1月至5月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对护理记录时会自控、科控、院控三级质量控制制度,并与2014年同期病历抽查结果对比。结果2015年病历护理记录合格率明显高于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护理记录的质量控制,可以降低病历缺陷,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书写护理记录能力和护理记录质量。

  • 标签: 护理记录 合格率 书写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各类输尿管结石采用输尿管硬镜与钬激光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1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为我院泌尿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采用输尿管硬镜和钬激光联合碎石治疗。结果本组选取病例治愈4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100%,无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结论各类输尿管结石采用输尿管硬镜与钬激光联合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范复发事件率,降低并发症率,对保障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输尿管硬镜 钬激光 碎石 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度普外科200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6%。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呼吸循环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 标签: 感染 普外科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情况以及对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某社区内1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进行走访调查,分析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情况以及对高血压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经调查分析后得知,在15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有84例患者对高血压的控制情况较好,控制合格率达到了56%,同时控制几率和患者年龄之间呈现出反比例关系;与此同时,患患者的年龄、管理方式、病程、高血压类型、日常行为习惯、降压措施都会对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带来影响。结论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应单纯采用药物控制方法进行治疗,应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这对提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应得到社区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 标签: 社区高血压 控制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胃癌患者60例,时间为2012年2月-2014年3月,分段随机化法分为2组,2组胃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手术治疗之后仅接受化疗,实验组在手术治疗接受放疗与放射治疗,对比2组胃癌患者经相关治疗后,疗效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胃癌患者在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其术后2年生存率、术后2年无瘤生存率均明显高于手术后仅接受化疗的对照组胃癌患者(P<0.05);同时,实验组胃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以及毒副反应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癌患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采用化疗的同时,联合放射治疗,可以较好将胃癌的复发率降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重大,值得应用。

  • 标签: 胃癌 化疗 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133例,根据是否出现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46例和血肿未扩大组87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2组间各因素的差异,确定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果血肿扩大组发病≤6h行头颅CT者占84.8%。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患者昏迷(15.2%vs3.4%,P=0.032)、抗血小板药物应用(8.7%vs1.1%,P=0.048)、入院24h体温升高≥1℃(26.1%vs2.3%,P=0.000)、首次出血量[(22.15±10.72)mlvs(14.28±6.72)ml,P=0.019]显著增高。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在出血部位(基底节、丘脑、脑叶)和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发病、≤3h、〉3h且≤6h、〉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24h内体温升高≥1℃、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3h是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入院24h内体温升高≥1℃、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3h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采取相关措施,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传导阻滞、ST-T改变、异常Q波、肢导联低电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及左胸导联高电压等指标。结果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46.08%,以室性早搏和心房颤动最常见;传导阻滞发生率为42.16%,以一度房室阻滞和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常见;ST-T改变发生率高达94.12%;异常Q波发生率为21.57%;肢导联低电压的发生率为13.73%;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发生率为67.65%。R_(V5)+S_(V1)≥3.5mV或R_(V6)≥3.5mV的发生率为36.27%;R_(V6)/R_(V5)〉1的发生率为61.76%;连续三个心搏的R波和S波电压之和为QRS总电压V_6〉V_5的发生率为36.27%;R_(V6)/R_(max)≥3的发生率为31.37%。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常出现多种异常心电图表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电图 左室面高电压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和病因,为预防和及早诊治老年人心律失常提供参考。方法以在我院就诊行心电图检查的26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各类型心律失常与性别、基础疾病等的关系。结果260例老年患者各类型心律失常发生均与性别无关(P〉0.05),各类型心律失常中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93例,占35.8%),其次是室性心律失常(56例,占21.5%)。其中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冠心病(129例,占49.6%),其次是慢性肺心病(61例,占23.5%)。发生率较高的房性心律失常与冠心病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房性心律失常是老年人心脏疾病的提示信号。改善心肌供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防治老年人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电图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血细胞减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5例肝硬化合并血细胞减少病人进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骨髓像分析、贫血三项检查。结果缺铁性贫血29例、脾功能亢进25例、巨幼细胞贫血19例、溶血性贫血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结论肝硬化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也不同。

  • 标签: 肝硬化 血细胞减少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