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脑梗死71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青年脑梗死71例临床分析

王如贵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473058)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45(2016)-08-028-01

脑血管病(CVD)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我国CVD发病率为150-300/10万,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1】,其中青年人CVD(通常指15—45岁的CVD),占有相当的比例。近年来,青年人脑梗死发病逐渐增多。【2】其病因、病变相对于老年人呈多样性,对人类危害更大。下面着重将我院1998年7月—2008年7月来收集的71例青年脑梗死病例做一总结,以便引起对其常见致病因素的重视,从而有利于更好地针对病因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改善病人的预后。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71例中,男49例,女22例,男女之比为2.2:1,发病年龄18-40岁,平均32.2岁,安静状态下起病48例(67.67%),活动中发病23例(32.4%),其中饮酒后发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13例,有高血压动脉硬化12例,动脉炎8例(其中风湿性疾病6例,SLE2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酒精中毒3例,头部外伤5例,糖尿病史2例,口服避孕药史2例,感冒后2例,其他原因不明19例。

1.2症状与体征偏瘫60例,偏身感觉障碍46例,语言障碍30例,头痛14例,头晕10例,意识障碍9例,抽搐7例。

1.3辅助检查全部病例经头颅CT检查,其中MRI检查10例,发现腔隙性脑梗死7例,大面积脑梗死5例,基底节区低密度灶18例,颞顶部12例,小脑部3例,桥脑部1例,CT检查未见异常病灶10例,MRI检查5例未见异常。心脏彩超检查31例,发现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狭窄13例,其中心房附壁血栓5例。全部进行血脂化验,其中12例高胆固醇血症,血糖升高3例。

1.4治疗及预后71例均在采取适当降颅压,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血液稀释疗法,改善脑代谢治疗基础上,及时明确病因、积极进行病因治疗,同时辅以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有关并发症给与相应处理。疗程2—6周,其中痊愈25例,好转35例,无变化4例,死亡7例,死亡原因为脑水肿,呼吸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2.讨论

CVD以其发病率、致残率均高而成为公众最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脑梗死在CVD中占较大比例,而青年人脑梗死有上升趋势,国内外报道青年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3%--20%,本组占同期住院脑梗死6.8%,表明青年脑梗死并不少见,其病因复杂,但在一般药物治疗上与老年人无大差异,重在病因治疗,故病因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只对71例病人进行如下的分析。

2.1病因或诱因青年脑梗死病因比较复杂,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外伤、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妊娠、口服避孕药、饮酒而不明原因占35%--45%【3】。本组病例风湿性心脏病占第一位(18.3%),说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附壁血栓是重要的病因之一,故青年人脑梗死做心脏彩超列为必检项目,同时防治风湿性心脏病对减少青年脑梗死无疑有很大帮助。其次,高血压脑动脉硬化(16.9%),表明青年脑梗死病因中的脑梗死动脉硬化亦是重要原因之一。脑动脉炎(11.3%),本组71例中8例分别为风湿性疾病,SLE引起脑动脉炎所致,主要导致受损的动脉内膜增生,管腔狭窄以致梗死。另外SLE体内的狼疮抗凝物呈一种免疫球蛋白,其可能有碍于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使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先天性心脏病导致脑梗死可能的机制是与先天性心脏病附壁血栓形成以及脑供血不足有关。头颈部外伤5例,其可能机制是与外伤致颈动脉扭曲、痉孪、压迫及其血膜和中层损伤有关。饮酒与脑卒中有关,血液中酒精含量高,可直接迅速增加红细胞压积,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并减低红细胞的弹性,降低血流量,导致脑梗死,本组3例在大量饮酒后发病,说明急性酒精中毒可能是青年人卒中的诱因之一。近期感染可诱发脑梗死:1998年Syrianen等指出近期感染是中、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报道中有2例属于此,机制可能为:①近期感染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可增高,使机体处于促凝状态。②感染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激活,使促凝血酶原激酶表达增强,患者凝血功能亢进。③感染致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它因子水平增加,使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使血细胞与其粘附性增加。另外,细胞因子水平增高,可抑制C-蛋白和S-蛋白介导的抗凝系统,增高了凝血因子水平以上条件结合其它因素,容易引起或诱发脑梗死。原因不明的脑梗死是一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因。

2.2治疗和预后本组经神经内科治疗早期康复训练,明显降低了其致残率,改善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青年人脑梗死预后较好,治愈率好转率高。相对于老年人来讲,青年人病前脑机能状态较好,病变轻,修复力强,如果能及时地对个体进行危险干预和控制,准确地找出病因并积极地针对病因治疗,就能够加快病人的恢复,改善预后,最大程度地降低CVD的发生率,特别是青年脑梗死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因此,对青年脑梗死及时准确地找出病因,并积极有效地进行病因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2~130.

[2]郑城东,蒋建平,刘梅仕等。临床神经病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3

[3]李作汉.青年缺血性卒中,中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1,19(3):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