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忽略心衰恶化的征兆.可能会给自己惹上麻烦。有私家汽车的人们,当车仪表板上“检查发动机”的信号灯一闪一闪或者车盖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时,很多人都会留意到这些信号.并把车交给技师修理。心衰患者的身体也经常发出这样的信号。很多人忽略这些心衰恶化的信号(见“心衰恶化的征兆”),等到几天后才到门诊治疗或者入院。

  • 标签: 心衰患者 生命 威胁 信号灯 门诊治疗 恶化
  • 简介:心肌综合征是指心脏上有肌横在冠状动脉上,导致心电图出现类似心肌缺血样改变。运动性晕厥是指由较剧烈运动诱发的晕厥。两者虽为不同的疾病,但心肌综合征可引起运动性晕厥,因此有必要把两者联系起来讨论。下面报道的为2例心肌综合征引起的运动性晕厥。

  • 标签: 运动性晕厥 心肌桥 综合征 缺血样改变 冠状动脉 运动诱发
  • 简介:患者男,56岁,因“言语不清伴走路不稳ld”于2018年-2月21日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该患者入院前ld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伴走路不稳,头晕,视物双影。有饮水呛咳,无意识不清及抽搐发作。饮食、睡眠尚可,小便如常,大便干结。患者于入院后3d,夜间出现幻视,表现为做穿针引线样动作,到处找笔,诉其能看到过世母亲,儿脾气暴躁,白天症状好转,伴睡眠倒错。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约40年,血压最高达220/120mmHg,口服“硝苯地平”,血压控制在170/100mmHg左右;吸烟史30余年,约10支/d;饮酒史30余年,约100g/d。

  • 标签: 脑梗死 幻觉 黄昏幻觉
  • 简介:冠状动脉及其大的分支主要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或心外膜的深面,但有时可能被浅层心肌纤维覆盖,这部分冠状动脉被称为壁冠状动脉,该心肌纤维称为冠状动脉心肌(myocardialbridge,MB),部分心肌病人可有心绞痛、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1].随着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的广泛开展,冠状动脉心肌的检出病例不断增加,心肌的临床意义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心肌病人的健康教育在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心肌桥
  • 简介:长期给予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治疗的患者在行外科手术或行有创性操作时面临着出血风险,而在围术期停用维生素K拮抗剂又可能增加血栓栓塞风险。使用治疗剂量肝素类药物的接抗凝治疗后可避免围术期暂时中断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所致的血栓栓塞事件。本文对此进行有关讨论。

  • 标签: 抗凝药 肝素 低分子量 维生素K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2岁,主因"15h前运动突发胸痛不缓解"就诊于外院,吸烟史20年,20支/日;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150/90mmHg(1mmHg=0.133kPa),未服用降压药;否认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病史;否认冠心病早发家族史。发作性胸痛3年,呈压迫、发紧感,每次持续数分钟左右,经休息后可缓解,未治疗。于外院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具体方案不详)。入院前6h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

  • 标签: 冠状动脉心肌桥 恶性心律失常 高血压病史 突然意识丧失 对症治疗 发作性胸痛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顺性分析3333例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资料。结果3333例双源CI’冠状动脉成像中,共检测出心肌患者1349例,共1532段,心肌检出率45.96%。其中左前降支中段心肌1284段,占83.81%;前降支近段心肌7段,占0.47%;前降支远段心肌44段,占2.87%;右冠状动脉近段7段,占0.47%;右冠状动脉中段15段,占0.97%;右冠状动脉远段22段,占1.43%;左回旋支中远段58段,占3.78%;左回旋支远段心肌95段,占6.20%。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清晰显示正常冠状动脉、心肌及心肌下的壁冠状动脉,是诊断心肌的重方法。

  • 标签: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城乡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现状。方法对一个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人群1826例老年人进行血压测量,分为血压正常组(693例)和高血压组(1133例),进行躯体健康、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等相关生命质量的评估。结果高血压纽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血压正常组,在高血压纽中,女性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较男性差,增龄增加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损害和躯体功能受损的风险,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城区。结论加强对高血压和相关疾病的防治及慢性病恢复期的功能康复是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基础。

  • 标签: 高血压 生命质量 患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冠状动脉心肌的造影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7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762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人群中,发现心肌211例(12.0%),其中202例(95.7%)发生于左前降支(LAD),仅2例(0.9%)见于左回旋支(LCX),7例(3.3%)见于右冠状动脉(RCA);收缩期狭窄〈50%有79例(37.4%),50%~75%的有106例(50.2%),〉75%有26例(12.3%);53例(25.1%)有典型心绞痛症状,29例(13.7%)为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B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其中孤立性心肌患者140例(66.4%)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合并单支病变的35例(16.6%),双支病变的13例(6.2%)患者,在行PCI术后给予口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心肌常见于于左前降支,部分有典型的心绞痛,无论是否对冠脉狭窄进行了PCI手术,钙离子拮抗剂及B受体阻滞剂均可缓解症状。

  • 标签: 心肌缺血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绞痛
  • 简介:据波兰媒体近日报道,波兰罗兹省一名喝醉酒的孕妇生下醉酒婴儿,目前母子暂无生命危险。据罗兹省警察局发言人考茨卡介绍,该省马佐维耶茨基市一名24岁孕妇酒后被人送到医院。经检测,该孕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百毫升26毫克。鉴于孕妇及婴儿均为对酒精敏感对象,且该孕妇预产期仅剩两周,医院决定立即实施剖腹产手术。经检测。刚出生的男婴血液中酒精含量为百毫升46毫克。医院方面称,尽管目前婴儿生命体征尚稳定。

  • 标签: 生命危险 孕妇 婴儿 醉酒 波兰 母子
  • 简介:目的观察心肌病变介入治疗的再狭窄率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有症状的单纯心肌改变且收缩期严重狭窄(≥95%)者17例作治疗组(A组),对照组选择单纯前降支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狭窄(≥70%)者54例(B组),两组均应用普通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结果两组介入手术均成功,两组支架植入后的血管内径及支架长度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A组6个月内8例(47%)出现再狭窄,B组8例再狭窄(14.8%),A组和B组的再狭窄率有显著差别(P〈0.05);两组中再狭窄病人均再次接受治疗。平均随访20月,A组8例中7例未再发生支架内狭窄及心绞痛事件,1例再次支架内狭窄,B组再次介入治疗的6例中1例再次支架内狭窄。结论心肌病变的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尚好,但远期支架内再狭窄率较高,需再次介入治疗。

  • 标签: 心肌桥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分析使用双侧乳内动脉(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血管通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应用BIMA行CABG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2±7.2)岁。分析患者术中即刻血管流量、手术效果,并通过出院前及术后3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结果评价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个月右乳内动脉(RIMA)及左乳内动脉(LIMA)通畅率为97.8%,静脉通畅率为95.4%(P<0.05)。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总体通畅率为99.5%,其中RIMA-前降支搭桥通畅率为99.4%,LIMA-前降支搭桥通畅率为100%。结论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的,早期效果及血管通畅率良好。LIMA-前降支及RIMA-前降支搭桥均有较高的近期通畅率。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乳内动脉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 简介:患者男性,60岁,主因"发作性胸闷、胸痛1月余,加重伴大汗1h"入院。患者缘于1月前工作时突然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发作时伴大汗及肩背部放散痛,持续时间约30min,由急救120送当地医院救治,心电图Ⅰ、aVL,V1~V3导联ST段压低0.5mV,肌红蛋白120ng/ml(正常值范围:0~107ng/ml),肌钙蛋白0.8ng/ml(正常值范围:0~0.4ng/ml),CK-MB3ng/ml(正常值范围:0~4.3ng/ml),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前降支 心肌桥 正常值范围 导联ST段压低 发作性胸闷
  • 简介: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对大鼠脚核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只,13只大鼠内侧前脑束位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作为模型组,另9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分别记录分析正常组9只和模型组7只脚核神经元信号电生理特性的变化,同时利用尼氏染色法观察6只帕金森病大鼠脚核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脚核神经元类型Ⅰ和神经元类型Ⅱ放电频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12.09±1.62)Hzvs(7.35±0.98)Hz,P〈0.05;(4.09±0.34)Hzvs(2.87±0.26)Hz,P〈0.01],放电变得不规则;脚核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损伤侧脚核大型神经元、中型神经元、小型神经元较正常侧分别减少了20.3%,19.4%和20.9%(P〈0.05)。结论6-羟基多巴胺损伤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导致了脚核内神经元电生理特征和形态学特征的广泛变性及损伤。

  • 标签: 羟基多巴胺类 黑质 脑桥脚被盖核 帕金森病 神经元
  • 简介:目的探讨自拟理气活血通络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冠状动脉心肌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冠状动脉心肌(气滞血瘀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来院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自拟理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疗效、心电图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自拟理气活血通络汤对气滞血瘀型冠状动脉心肌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症状。

  • 标签: 理气活血 心肌桥 气滞血瘀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乳内动脉(LIMA)-大隐静脉(SV)Y型复合血管的术中即时血流量以及术后中期通畅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24例在上海新华医院心胸外科接受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术中应用Y型复合血管(LIMA-SV).术中使用TrFM进行血管血流测定.出院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评估血管通畅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OPCAB,平均吻合移植血管(2.5±0.5)支,术中无中转体外循环.住院期间无死亡患者.SV单根组和SV序贯组之间Y型复合血管主干(近端LIMA)的平均血流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远端LIMA(LIMA-LAD)平均血流也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SV序贯组的SV主干的平均血流高于SV单根组[(24.6±9.8)ml/min比(19.2±5.7)ml/min],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之间不同靶血管的搏动指数(PI值)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冠状动脉CTA显示,所有血管的总通畅率为96.7%(59/61),其中LIMA的通畅率为100%(24/24),SV的通畅率为94.6%(35/37).结论LIMA-SVY型复合血管能够为SV和远端LIMA提供足够的血流,中期通畅率良好,对不能获取右乳内动脉或桡动脉且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患者是一种良好的替代方案.

  • 标签: 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即时血流量测定 Y型复合桥血管 通畅率 大隐静脉序贯桥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比较实际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良好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治疗冠心病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分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生理状态,改善躯体疼痛,且对于控制冠心病及糖尿病病情也具有良好的作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糖尿病 临床效果 生命质量
  • 简介:2.可供戒烟的药物及疗法有:WHO建议使用的戒烟辅助药中,一线药物包括尼古丁替代疗法(NicotineReplacementTherapv,NRT)类产品(包括尼古丁贴片、尼古丁咀嚼胶、尼古丁鼻喷剂、尼古丁吸入剂和尼古丁舌下含片)和盐酸安非他酮。所有的NRT剂型均有效,大约使戒烟成功率加倍。二线药物是指在一线药物无效时临床医生可选用的药物,包括可乐定和去甲替林。

  • 标签: 戒烟成功率 心脑血管病 尼古丁替代疗法 有益健康 一线药物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