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在CABG手术中浅低温体外循环(ECC)时,给予大剂量丙泊酚或,至BIS为0,探讨在BIS不同抑制程度时,其对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27例ECC下行CABG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和组。分别在给药前、后BIS下降到不同程度直到0时,抽取颈内静脉球部血液和桡动脉血液计算COE。结果各组在各个时间点的COE均无差异。结论在低温体外循环中丙泊酚或对BIS的抑制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使BIS下降到0的剂量的丙泊酚或在浅低温ECC中低温时,没有改变脑氧摄取率(COE);BIS可以反映麻醉药对脑代谢的抑制程度,其精确的相关性,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实验研究。

  • 标签: 丙泊酚 硫贲妥钠 双频指数 脑氧摄取率
  • 简介:单克隆抗体于1975年由Koehler等首次提出.之后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以往抗CD20单克隆抗体因其鼠源性在临床应用上受到极大限制.直到人鼠嵌合的利昔单抗(fituximab)出现才改变了这一状况。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淋巴瘤 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简介:<正>心脏不仅是机械泵血,维持全身血液循环的器官,而且分泌多种激素参与机体水、平衡及血管张力的调节。心钠素(Atriumnatriuretic.peptida,ANP)是最早发现的心肌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其后又相应发现了脑素(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和C型利利尿肽(CNP)。心脏是贮存和分泌BNP的主要器官。BNP具有利尿、利和扩张血管作用,这与ANP相似,但进一步研究发现BNP的分泌、代谢及其

  • 标签: 脑钠素 NATRIURETIC 利钠利尿肽 心肌细胞 血液循环 病人血清
  • 简介:目的观察必利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服用必利和奋乃静。治疗4周。用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必利组和奋乃静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4.3%和76.5%,有效率分别为94.1%和90.2%,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奋乃静出现震颤9例、肌张力增高8例、静坐不能6例,而必利没有上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结论必利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与奋乃静相当,但不良反应少。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硫必利 精神障碍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结核病控制的主要难题之一,耐多药结核病(MDR-TB)是指至少同时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利福平作为主要的抗结核药物,其耐药性的发生直接影响化疗方案的疗效。1994~1997年,

  • 标签: 利福平 治疗 利福喷汀 耐药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
  • 简介:近年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的发病机制研究中,B细胞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熟的B细胞生成自身抗体,引起溶血性贫血和肾小球肾炎等临床表现。B细胞还产生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4、IL-10等促炎症因子,影响其他效应细胞,产生炎症反应^[1,2]。另外,B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和CD80、CD86共刺激分子。1994年,Shlomchik等^[3]发现有狼疮倾向的MRL—lpr/lpr小鼠的B细胞缺乏就不会生成自身抗体.亦不发生狼疮性肾炎(LN)。这使得B细胞成为治疗SLE的潜在靶点,作为经典的免疫效应细胞,针对B细胞的靶向治疗可能通过自身抗体依赖和非自身抗体依赖机制发挥作用。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B细胞清除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内服、外用、静滴药物致双仑样反应的有关病例报道明显呈上升趋势,这暴露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药物的副作用及相互配伍禁忌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现根据我院近2年以来急诊处治的5例双仑样反应病例整理报道分析如下:

  • 标签: 先锋必 甲硝唑 双硫仑样反应病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喹平治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奋乃静治疗,观察组采用喹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精神行为改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56.10%)显著高于对照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简明神经精神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妄想、激越、幻觉、欣快、淡漠、行为紊乱、脱抑制、夜间症状、饮食异常、易激怒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88%)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喹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显效率高于使用奋乃静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标签: 老年痴呆 喹硫平 精神行为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比较硝普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58例住院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用硝普治疗;对照组用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5.4%(χ2=P<0.01).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硝普是一种快速、高效、安全的治疗大咯血的理想药物,优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硝普钠 治疗组 大咯血 垂体后叶素 硝酸甘油 对照组
  • 简介:<正>47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15例,米力农+硝普组,将米力农5m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先按40μg/kg速度从静脉注射(微量泵入)10min,继续以0.5μg/(kg·min)静脉点滴(微量泵入)持续约120min,每日1次,7d为一疗程;另予硝普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ml稀释后,以10μg/min的起始速度,从另一静脉通道(微量泵)

  • 标签: 顽固性心力衰竭 米力农 微量泵 心功能级别 超声心功能 顽固性心衰
  • 简介:肽(BNP)又称B型钠尿肽,是心室容量和压力负荷导致室壁张力增高时由心室肌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心脏神经激素,血浆BNP升高往往反映心室功能减退及预后不良,BNP的升高与心力衰竭(心衰)程度呈正相关。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些慢性重度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可不升高[1]。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BNP水平正常的重度心衰患者临床特性,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 标签: 心力衰竭 脑钠肽 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
  • 简介:目的探讨贝前列素对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贝前列素组。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他各组大鼠均喂以高脂饲料,贝前列素组给予0.6m。g/(kg·d),每日2次。观察8周,最终纳入实验各组6只,分别比较3组大鼠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结果给药8周后,糖尿病组IL.6、TNF-a、MPO、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贝前列素组较糖尿病组IL-6、TNF-a、MPO、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贝前列素的干预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损伤。

  • 标签: 贝前列素钠 糖尿病 2型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 过氧化物酶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目的验证和比较持续静脉滴注外源性脑肽(BNP)和依那普利灌胃对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对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心肌梗死+依那普利[10mg/(kg·d)]灌胃治疗组;心肌梗死+脑肽[0.06μg/(kg·min)]持续静脉微泵推注治疗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blot等方法评估各组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状况。结果BNP和依那普利可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质量指数的增加(分别减少13.2%和16.9%,P〈0.05),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左室舒张未压(分别降低33.0%和45.8%,P〈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给予BNP和依那普利持续治疗28天后,其左室舒张末径(LVEDD)大小和左室短轴收缩率(FS)优于对照组[LVEDD:对照组(8.8±0.6)mm,依那普利组(7.5±0.7)mm,脑肽组(7.5±1.0)mm,P〈0.05;FS:对照组(19.2±2.6)%,依那普利组(27.7±5.6)%,脑肽组(27.5±3.9)%,P〈0.05]。依那普利和BNP都能够明显抑制心肌梗死后期非梗死区的胶原、特别是Ⅰ型胶原的增生[对照组(6.8±1.4)%,依那普利组(4.0±0.9)%,脑肽组(3.7±1.1)%;P〈0.05]。静脉输注BNP治疗可升高心肌的cGMP含量,但抑制心肌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不及依那普利。BNP对非梗死区MMP-2和MMP-9含量无明月显影响。结论心肌梗死后持续静脉给予BNP可能通过cGMP介导的信号途径发挥其心脏保护作用,包括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心脏肥厚、心室扩大,改善心功能,减少非梗死区心肌胶原沉积,对非梗死区MMP-2和MMP-9的表达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利钠肽
  • 简介:B型脑肽是心室在容量或压力负荷下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临床试验证实,它可作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指标,其血清浓度变化可以预测药物和器械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基于BNP生理作用开发的药物一奈西利肽,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失代偿期心衰的治疗,其短期疗效已由诸多临床试验证实,但能否改善远期预后以及对于失代偿期心衰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等方面,仍然受到质疑,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究。

  • 标签: B型脑钠肽 充血性心力衰竭 奈西利肽
  • 简介:目的评价甘氨双唑(希美)联合放疗治疗肿瘤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增敏放疗组30例肿瘤患者采取希美联合放疗,与采取普通放疗的30例病例进行比较。结果增敏放疗组完全缓解22例(73.33%),普通放疗组完全缓解12例(40%)。两组毒副作用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增敏放疗组近期疗效优于普通放疗组,且毒副作用未见明显增加。

  • 标签: 甘氮双唑钠 放疗增敏 放射疗法 毒副作用 肿瘤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1例儿童疑似Liddle综合征的上皮细胞通道编码基因SCNN1B及SCNN1G的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1个临床疑似Liddle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SCNN1B及SCNN1G基因突变的检测。同时对其父母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对确诊患者给予限盐和口服通道拮抗剂治疗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对该儿童患者的SCNN1B基因检测发现了一个杂合错义突变P618L。患者父母的血压均正常,未发现携带这一突变。对SCNN1G基因的检测没有发现突变。对先证者给予限盐和口服通道拮抗剂治疗,治疗1个月后随访发现疗效显著且稳定。结论基因检测不仅为儿童高血压患者提供明确诊断,并且有助于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LIDDLE综合征 儿童高血压 上皮钠通道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观察甘氨双唑(希美)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原发性肝癌随机分成常规组(58例)和希美组(58例),常规介入治疗组用氟尿苷1.0g,艾达生40mg,顺铂80mg,碘化油8~10ml;希美组在常规介入治疗基础上加用希美0.75~1g。分别在术后1、3、6个月复查CT或MRI,肝功能,体重,甲胎蛋白等指标,以判断疗效。结果常规组CR11例,PR32例,SD12例,PD3例,有效率74.1%;希美组CR14例,PR38例,SD5例,PD1例,有效率89.7%。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副反应两组无差别,病人生存质量和体重均明显改善。结论TACE术联合希美可以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并能够显著降低肝癌细胞的耐药性。

  • 标签: 甘氨双唑钠 介入 化疗 栓塞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肽(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动态变化,研究二者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17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入院第3天、出院时抽血测定血浆BNP和NE浓度,分析患者血浆BNP和NE浓度的变化,出院后随访3个月心脏病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使用ROC曲线分析出院前血浆BNP及NE水平对事件发生的预测能力。结果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NE水平在心力衰竭治疗后第3天均明显下降[BNP:(781±580)vs(1368±939)ng/L;NE:163(109,281)vs295(174,509)ng/L;P〈0.05],但之后BNP变化不明显,NE持续下降(P〈0.05);出院前血浆BNP和NE浓度与患者预后相关,事件组出院前BNP和NE浓度均高于非事件组(P〈0.05)。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1,NE为0.739,二者对事件发生的预测准确性中等,NE略优于BNP。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组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急性心力衰竭组(P=0.008,P=0.035)。结论出院前血浆BNP和NE水平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作用,NE略优于BNP;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血浆BNP及NE水平均显著高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且具有更高的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脑钠肽 去甲肾上腺素 预后
  • 简介:<正>44例患者均作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化痰止咳,利尿等治疗。治疗组22例加用硝普25~50mg/d,加入5%葡萄糖静滴,或微泵以1~2mg/h注入;倍他乐克6.25~12.5mg口服,q12h。对照组22例加用酚妥拉明10~

  • 标签: 肺心病心衰 持续低流量吸氧 酸碱失衡 妥拉 化痰止咳 缓慢静滴
  • 简介:目的探讨N末端脑肽(NT-proBNP)在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分心源性呼吸困难组(543例)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484例)。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对比分析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亚组间血浆NT-proBNP水平;肺源性呼吸困难组不同肺功能亚组间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组血浆NT-proBNP水平(5163pg/ml)显著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496pg/ml),P〈O.OO1;在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病因不同其血浆的NT-proBNP水平升高不同(3905.5-9379pg/ml),P=0.001;有并发症患者NT-proBNP水平(5615.4pg/ml)显著高于无并发症患者(4459.2pg/ml),P〈0.05,且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NYHA分级呈正相关(r=0.2826,p〈0.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3145,p〈0.001)。在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有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2847.67pg/ml)明显高于无呼吸衰竭患者(373.96pg/ml),p〈0.001;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2265pg/ml)明显高于无呼吸衰竭的患者(373.96pg/ml),p〈0.001。结论NTproBNP可作为鉴别心源性及肺源性呼吸困难的特异性指标;心源性呼吸困难病因中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最明显;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病情预后评估指标;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异常升高提示合并有呼吸衰竭。

  • 标签: N末端脑钠肽 心源性呼吸困难 肺源性呼吸困难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