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报告1例苯巴比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女,26岁,孕期使用苯巴比10日后躯干出现皮疹,伴发热及肝功能异常,多次用药后原有皮疹加重,伴肝脏、心脏、肺功能异常。皮肤科检查:颜面、躯干、四肢见密集的针尖至甲盖大小的红斑、斑丘疹,压之褪色,间有正常皮肤,未见明显脱屑、水疱及大疱。结合病理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给予系统应用激素、护肝、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后患者痊愈。

  • 标签: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苯巴比妥
  • 简介:背景:特应性湿疹发生于1%~2%的成年人,发病率较高。作者旨在评估唑嘌呤系统性单一疗法治疗中重度特应性湿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评估代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遗传多态性(唑嘌呤诱导的骨髓毒性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在通过TPMT活性确定唑嘌呤剂量时的治疗重要性。方法:对门诊患者进行平行分组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采用极小化方法将已进行了局部最适治疗但仍处于疾病活动期的63例患者分配入唑嘌呤组(n=42)或安慰剂组(n=21),接受为期12周的治疗。维持治疗期间,TPMT杂合型患者每日服用唑嘌呤1.0mg/kg,而TPMT活性正常的患者每日服用2.5mg/kg。治疗的最初4周内,所有受试者接受较低剂量的唑嘌呤(每日分别为0.5mg/kg和1.0mg/kg),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临床反应的主要观察指标为SASSAD(6区6症状特应性皮炎)评分估计的疾病活动性。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本研究注册为国际标准化随机对照试验,注册号ISRCTN58943280。结果:54例(86%)受试者完成了研究;安慰剂组有2例(3%)退出,唑嘌呤组有7例(1l%)退出。治疗12周时,唑嘌呤组的平均疾病活动性改善了37%(12.0单位),而安慰剂组改善了20%(6.6单位)[差异为17%(5.4单位),95%CI4.3%~29%]。此结果还伴随着患者报告的瘙痒、受累面积、总体评估、生活质量等的明显改善。受试者对药物的反应性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除2例患者发生药物过敏外,患者对唑嘌呤的耐受性良好。TPMT杂合型患者对唑嘌呤的治疗反应与其他患者相似,无人发生骨髓毒性。基于TPMT确定给药剂量似乎减少了预期毒性,同时保持了药效。结论:唑嘌呤作为系统性单一疗法,对已进行了最适激素局部治疗但疾病仍然活动的中重度特应性湿�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特应性皮炎 硫唑嘌呤 甲基转移酶 治疗期间 中重度
  • 简介:慢性湿疹是一组以皮肤浸润肥厚及不同程度苔藓化为特征的异质性免疫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发病率高。临床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易出现皮肤萎缩、快速耐受及皲裂加重的现象,并且也容易反复。我们自2011年2月—2011年12月应用吡翁锌气雾剂(商品名:适今可)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吡硫嗡锌 气雾剂 湿疹 慢性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盘龙火针联合复方软膏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7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复方软膏封包1次/d,盐酸奥洛他定5mg1次/d,淀粉浴l周一次。治疗组同时给盘龙火针点刺治疗l周一次,共观察疗效4周。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有效率为65.52%,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盘龙火针联合复方软膏治疗结节性痒疹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结节性痒疹 复方硫软膏 火针 淀粉浴 抗组胺药
  • 简介:目的:探讨电子灸联合加巴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研究组(20例)予以电子灸联合服用加巴丁治疗,对照组1(20例)仅口服加巴丁治疗,对照组2(20例)仅应用电子灸治疗,观察三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以及对照组2(χ^2值分别为4.12、5.00,P值均〈0.05);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后1周、2周、1月,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以及对照组2(P值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1、2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电子灸联合加巴丁治疗PHN的疗效高于单用加巴丁或者电子灸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电子灸 加巴喷丁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简介:目的观察伐昔洛韦联合加巴丁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伐昔洛韦、甲钴胺胶囊及维生素B1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加巴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随访4个月。结果治疗组VAS评分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2例、头昏乏力5例、眩晕2例、恶心3例。结论伐昔洛韦联合加巴丁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神经痛疗效满意,可防止PHN的发生。

  • 标签: 加巴喷丁 带状疱疹 神经痛 伐昔洛韦
  • 简介:重症多形红斑是一种严重的大疱性多形红斑,伴有严重的全身反应,并有眼、口、生殖器黏膜损害,大部分与药物有关,现临床报道我院收治的由头孢哌酮舒巴坦引起的重症多形红斑型合并肝损害1例。

  • 标签: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应用裂区设计探讨胸腺五肽、山莨菪碱、维生素B12、利多卡因四联围针皮下注射与加巴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的有效性、相互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24例PHN患者随机分为A1B1、A1B2、A2B1、A2B2四组,每组6例.A因子:用四联围针皮下注射患者疼痛区.B因子:口服加巴丁.A1B1:同时应用A、B两种治疗方法;A1B2:用A不用B治疗;A2B1:不用A用B治疗;A2B2:不用A与B治疗,仅服维生素C片.每组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予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用裂区设计处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每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分别为:A1B1组:7.50±1.05分,A1B2组:6.50±1.38分,A2B1组:5.50±1.87分,A2B2组:2.00±0.89分;裂区方差分析:A与B治疗PHN均有效,A更好,二者有交互作用.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围针皮下注射 加巴喷丁 裂区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肝素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局限性白癜风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7例用肝素软膏联合NB-UVB治疗,对照组46例仅予NB-UVB治疗。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78.7%,对照组为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软膏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局限性白癜风疗效满意。

  • 标签: 白癜风 肝素钠软膏 窄谱中波紫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