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正>对1025份临床血清标本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方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并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免疫学指标的对比检测。结果:HBsAg(+)、HBeAg(+)、HBcAb(+)模式HBVDNA阳性率为99.2%(390/393),其平均拷贝数为4.65×10E8拷贝/ml:在HBsAg(+)、HBeAb(+)、HBcAb(+)模式中HBVDNA阳性率为62.5%

  • 标签: HBCAB 乙型肝炎病毒 临床血清 DNA 拷贝数 免疫学指标
  • 简介:目的探索均匀设计在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条件中的应用,确立心钠素基因实时定量的最佳条件。方法以乳鼠心肌细胞cDNA为模板,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为影响因素,应用均匀设计法探索影响心钠素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扩增条件;量化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扩增效果,在最优的扩增条件下建立ANP基因定量扩增的相对标准曲线,并检测扩增效率。结果通过均匀设计法的试验设计,用8个试验点,完成了对温度和引物浓度2因素8水平的实验条件优化,建立了ANP基因实时定量PCR检测的最佳组合,为退火温度59.2℃、引物终浓度200μM。结论均匀设计是一种简便易行、快速经济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条件的优化方法。

  • 标签: 均匀设计 实时定量 PCR 心钠素 条件优化 实验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改进和优化多重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multi-ARMS-PCR)条件,建立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简易分型方法。方法基于multi-ARMS-PCR的原理和特点,针对文献报道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重新设计或改进引物。以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4个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酸上游引物、1个通用下游引物和一对内参引物,分A,B两个管同步进行多重PCR反应。PCR扩增产物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EB染色,根据电泳带型的差异,实现对ApoE6种基因型的判定。结果新引物显著提高了扩增效率和反应特异性,排除了非特异条带的干扰,减少了ApoE基因分型的错判。结论采用优化后的multi-ARMS-PCR方法对ApoE基因型进行鉴定,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载脂蛋白E 多重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 基因分型
  • 简介:<正>检测患者组68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结果:所有患者肌电图(EMG)均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MCV)和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DML)正常或轻度延长(P>0.05)。F波:58例F波出现率降低,7例F波消失,异常率95.6%;54例(79.4%)同时伴F波潜伏期离散度增大,为(7.8±4.5)ms;F波

  • 标签: F波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源性损害 波潜伏期 离散度 生理信息
  • 简介:肝硬化腹水是肝功能不全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及急性重型肝炎。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乃气血水互结为患,以致正气日衰,臌胀日甚。笔者自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实脾饮 中西医结合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级别医院体液常规细胞学检查的规范化情况。方法采用体液常规细胞学检查情况调查问卷表调查50家不同级别医院体液常规细胞学检查的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多数医院并未意识到体液细胞学检查工作的重要性,检查操作不够规范。结论医院应充分认识体液细胞学检查工作的重要性,规范检查操作程序,提高检查效率与质量。

  • 标签: 体液常规 细胞学检查 规范化
  • 简介:目的探讨TV1>TV5(6)在常规心电图上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85例TV1>TV5(6)的心电图,受检查者年龄在21—76岁。结果35岁以下者心电图呈现TV1>TV5(6)多无器质性疾病属正常变异。在40岁以上者心电图呈现TV1>TV5(6)大都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合并脑梗死、脑出血及其它器质性疾病,或存在胸闷、心前区疼痛的症状。结论在40岁以上人的心电图呈现TV1>TV5(6)是心肌缺血的早期表现之一,对诊断心肌缺血,特别是心电图上无ST-T异常者,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及缺血性心脏病早期的患者。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TV1〉TV5(6) 常规心电图 心肌缺血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酸枣仁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心功能和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AMI合并抑郁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常规组)和酸枣仁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组(联合组)各48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心功能指标、血脂、心律失常及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末,常规组患者的HAMD-24评分较入院时升高(P<0.05),而联合组患者HAMD-24评分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血脂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均有改善,联合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大于常规组患者(P<0.05).随访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再梗和心衰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酸枣仁汤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改善AMI合并抑郁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和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酸枣仁汤 急性心肌梗死 抑郁症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冲击量与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新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药物以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冲击量(大剂量)甲强龙治疗,疗程4~6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6周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患儿为76.9%,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皮肤黏膜出血消失时间、血小板计数(PLT)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常规剂量甲强龙治疗新诊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血小板水平,改善其出血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使用冲击量治疗。

  • 标签: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甲强龙 冲击量 常规剂量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