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两组患者注射时疼痛程度的比较,寻找疼痛程度最轻的注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0月76例需注射复方樟柳碱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29例和B组47例。A组采用传统的注射方法。B组采用改良注射法。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结果两组疼痛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采用改良注射法注射,并减慢注射速度,患者疼痛程度最轻。此方法可应用于临床护理。

  • 标签: 颞浅动脉 皮下注射 疼痛
  • 简介:烟雾病(moyamoyadisease,MMD)是一种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狭窄,同时伴有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为特征的疾病。外科手术是治疗MMD的主要方法,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缺血脑组织血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儿童 烟雾病 血管融通术 手术配合
  • 简介: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为0.6%,有480万人[1].冠心病也是一种典型的老年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结构的发展,冠心病发病率在升高,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也在逐年增加[2],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成为目前冠心病手术治疗的一种重要选择,术后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围术期的护理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术后严密的监护及高质量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手术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心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睑痉挛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探究。方法:将60例入组研究眼睑痉挛患者用乱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为患者行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疗效与临床科室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

  • 标签:
  • 简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是利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在跳动的心脏上创造一个相对静止、相对无血的环境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由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成为目前冠心病手术治疗的一种重要选择。但此类病人病情重,心功能储备差,需要尽快完成搭桥步骤,这给手术的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从2007年7月-2009年7月实施OPCABG手术21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 标签: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护理配合 手术器械 OPCABG 心功能储备 2009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与射频消融术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科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与射频消融术病人(n=5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29人,前者采取综合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关于住院时间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11.25±2.16)d,和对照组数据(18.27±3.65)d相比更短(P<0.05)。关于氧分压、LVEF和最大心率: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与射频消融术后用综合护理,效果显著,住院时间也更短。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住院时间 冠状动脉搭桥术 LVEF
  • 简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采用自体血管建立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之间的血流旁路,使冠状动脉梗阻远端重新得到血液供应。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开展了5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由于大隐静脉切断结扎。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加上血液黏稠度的改变,静脉血流速度的减慢,易致静脉血栓形成,引起术侧下肢肿胀。本研究通过指导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结合下肢加压包扎、抬高、抗凝治疗、健康教育指导等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术后早期活动 下肢肿胀 护理措施 预防 冠状动脉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ICU监护对策。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全方位的ICU监护措施,并且围绕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功能、电解质平衡和各项生活护理措施进行优化。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46例患者经过ICU监测和护理措施之后,全部在48h以内就脱离了呼吸机辅助,平均带机时间仅为20.9h。另外所有患者在术后48h后都可以顺利拔管并进入普通病房,无患者出现严重的围术期心肌梗死或其它恶性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患者需要实施非常严格的ICU监护对策,减少患者各类并发症的产生,并重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 ICU 监护对策
  • 简介:目的:总结70岁以上高龄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46例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述(OPCABG)35例,平均搭桥(2.34±0.74)支;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CABG)11例,平均搭桥(2.54±0.63)支。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加强呼吸功能的训练。术后精心护理,做好各系统的监测。结果:全组死亡1例,4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OPCABC患者(8.0±4.39)h,CCABG患者(15.46±9.63)h,住ICU时间(2.56±1.4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38±5.82)d。结论: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大,术后护理难度高,既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更要加强病人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老年人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脉搭桥术后(CABG)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冠脉搭桥术后应用IAB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0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无使用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IABP是改善心功能的有效措施,应用IABP期间,严密监测各项监护指标,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尽早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脉搭桥术 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实施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措施的价值分析。方法 筛选的实验样本都是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为方便对比研究特按照实验标准筛选出100例,常规护理小组中50例、心理认识行为护理小组50例,比较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于对照组更低。结论 心理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护理中,可以给患者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为手术治疗做好心理准备,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可以推广应用该护理模式。

  • 标签: 心理认知行为 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心肺康复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患者中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明确。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Ⅰ期心肺康复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检索符合条件的文献,采用RevMan 5.3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项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肺康复组的6min步行实验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36.27, 95%CI: 7.565-64.98, P=0.01)。结论 I期心肺康复措施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康复的有效性仍待探讨。

  • 标签:
  • 简介:一、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有创动脉压监测是经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一种方法,可通过换能器测量血管内整个心动周期的压力变化,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并将其数值和波形显示于监护仪荧光屏上。还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影响。

  • 标签: 桡动脉 有创血压监测 置管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总结36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经皮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护理。支架植入治疗前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和心理护理;支架植入时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医护默契配合;支架植入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血压、心率,加强出血、血栓形成、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36例患者中,5例出现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对症处理后好转,2例出现短暂的反应迟钝,1例出现皮下血肿,数天后血肿吸收。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 护理
  • 简介: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疗法已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术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的动脉途径以经股动脉途径为主,其主要优点是穿刺操作简单、方便,成功率高,但其主要缺点是局部血肿发生率高,常规动脉压迫病人痛苦大,卧床、住院时间长等。目前,越来越多的心脏介入治疗采用上肢的经桡动脉途径,其优点是动脉压迫方便,出现血肿少,病人不需要卧床,痛苦小,住院时间短,不影响抗凝药物的连续使用,其缺点是桡动脉较细,穿刺有困难,导管操作较复杂。我科从2002年4月起开展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途径 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干预 经股动脉途径 血肿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