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由于危重患者的动脉血压监测、持续床旁血液滤过时血气分析检查的时时监测等等。动脉置管越来越重要。临床上常用的动脉置管针其管径大,针芯粗。而危重患者的动脉搏动弱。无法一次性穿刺成功。反复的穿刺不仅会破坏血管,加重患者的疼痛,还会增加感染的机率。穿刺成功时,因其管径大,回血速度快,往往造成血液污染和逆行感染。而留置针代替动脉置管针在临床上应用效果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留置针 动脉置管针
  • 简介: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之一。SAH一旦发生,未经治疗的致死率接近50%,治疗后的致残率高达60%,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当前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动脉瘤夹闭手术、载瘤动脉闭塞术等。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新型血流导向装置 Pipeline支架 护理
  • 简介:目的调查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癌患者希望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希望水平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112例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患者希望水平得分为(32.18±5.03)分;应对方式中,面对为(17.12±4.31)分,回避为(15.88±2.60)分,屈服为(11.28±3.11)分;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压力、医疗付费方式以及医学应对方式是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护理人员应从影响患者希望水平因素的角度出发,寻求改善患者应对方式的最佳途径,从而提高患者希望水平。

  • 标签: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希望 应对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82例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情况、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控制患者的血压,对缓解患者痛苦、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生存质量 护理
  • 简介:总结2例腹腔干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术前重在控制血压;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瘤体破裂,预防血栓形成;术后指导病人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防止支架堵塞。

  • 标签: 腹腔干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栓塞
  • 简介:[目的]研究通过有创血压监测病人动脉置管采集动脉血的正确方式。[方法]选取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病人20例,通过对同一病人分别用四种不同方法各采集动脉血标本一份,将由动脉置管处抽取标本的三种方法得出的血气结果分别与直接穿刺法比较。[结果]通过分别比较,三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创血压监测病人通过动脉置管采集动脉血可采用弃去2mL血液的方法,可确保血气结果准确可靠,减少病人血液的浪费。

  • 标签: 有创血压监测 血气分析 动脉血 ICU
  • 简介:目的观察危重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后有效的止血按压方法。方法将216例住院新生儿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80)、观察1组(n=56)、观察2组(n=80)。在桡动脉采血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按压止血,对照组在采血拔针后直接用胶布固定棉球,8min后取下棉球;观察1组在棉球上加用弹力绷带固定,5min后先取下弹力绷带,8rain后再取下棉球;观察2组弹力绷带使用同观察1组,8min后同时取下弹力绷带和棉球。观察3种按压方法患儿手部皮肤温度、颜色以及按压止血效果。结果观察2组的按压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观察1组。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后采用3M弹力绷带加压固定8rain,止血安全有效。

  • 标签: 新生儿 桡动脉 采血 弹力绷带 止血
  • 简介:目的探讨实施中医穴位定向透药联合艾灸护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8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依照医嘱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艾灸实施中医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中医穴位定向透药联合艾灸治疗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定向透药联合艾灸护理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症状,对眩晕康复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眩晕 中医穴位定向透药 穴位艾灸
  • 简介:[目的]总结心脏重症监护室(CCU)收治6例巨大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重症护理工作,探讨巨大PDA介入封堵术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针对6例患儿的特点,对其生命体征、并发症及出血情况进行监测。[结果]4例患儿在给予血小板(PLT)、激素等内科保守治疗后,患儿血小板计数恢复,临床症状好转后痊愈出院;2例患儿反复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转入外科取伞、结扎后,痊愈出院。[结论]巨大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后出现单纯血小板减少症的重症护理关键是密切观察患儿消化道、皮肤黏膜、鼻黏膜出血情况,严密监测患儿基本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患儿在急性出血期间的安全。

  • 标签: 巨大动脉导管未闭 单纯血小板减少症 介入封堵 重症护理
  • 简介:动脉夹层是主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灾难性疾病,其中StandfordA型主动脉夹层约占主动脉疾病的60%~70%,外科手术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A型主动脉夹层病变广泛,手术技术难度大,涉及的重要器官多,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相对较高。因此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改善患者愈后及生活质量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2015年5月15日,

  • 标签: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肾功能衰竭 截瘫 术后护理
  • 简介:报道1例急性重症心肌炎心源性休克病人成功联合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的护理.病人在外院出现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予呼吸机、IABP辅助后转入,入院后病情持续恶化使用了ECMO、CRRT辅助.针对本例病人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床旁建立ECMO的配合、ECMO治疗阶段的护理、呼吸道、IABP、肾功能的管理.注重治疗期间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出凝血肾功能、肾功能监护,预防感染,建立互相信任的医患关系.经上述干预病人住院21d后病情稳定出院.

  • 标签: 心肌炎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