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2年1月~2006年6月,我院采取机械通气方法(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患者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原发病有多发性外伤、中毒、休克、病理产科、重症胰腺炎、严重感染等。将1998年6月~2001年12月共30例设为对照组,男25例,女5例,41.2±7.8岁,呼吸频率31±4次/min,pH7.31±0.12,Pa02/FiO2245±48,心率126±10次/min;2002年1月~2006年6月共30例设为治疗组,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肺损伤 治疗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华医学会 多发性外伤
  • 简介:机械通气通过面罩或鼻导管经过空气压缩机给患者输送空气或空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呼吸肌工作的疲劳,而且患者通气也得到了改善。在过去10年里,通气在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具有易操作,痛苦小,减少患者的住院日、住院费用以及气管插管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心理学 护理
  • 简介:摘要: 近年来,在生活方式转变、饮食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急性心力衰竭已成为临床心血管高发性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正压通气、药物治疗均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通过以上 方法,可有效 延缓病情 进展;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本文重点对 急性心衰患者(接受 正压通气治疗)的 护理措施展开 研究。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心衰 使用效果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有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情况。方法 对22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采取有创通气治疗的患者,在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后,拔除气管插管,采用呼吸机面罩压力支持,PSV水平逐渐降低,直至脱离呼吸机。动态监测患者的氧合指数、有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VAP)以及住院时间。结论:有序贯机械通气可显著降低VAP、总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精细护理是控制肺部感染,实施有-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方法。

  • 标签: 慢性阻塞肺疾病 序贯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40例COPD合并A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及氧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正压通气。结果治疗后24h治疗组PaO2、pH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aCO2、呼吸频率及气管插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正压通气可使肺泡通气量增加,降低PaCO2,提高了PaO2,使心肌供氧增加,从而改善心功能,并减少气管插管率。护理上应做好通气前患者心理护理,治疗过程密切观察患者血气分析、生命体征、神志、人机配合等,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是患者顺利进行正压通气治疗的保证。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经鼻高流量氧疗与正压通气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内本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共230例,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办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均为115例,实验组患者接受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比血气指标于BNP水平、ICU病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后血气指标改善程度更大、BNP水平更高、ICU病死率更低,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带教 情景模拟教学 本科实习 实践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在呼吸重症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及撤机影响。方法:抽选符合研究要求行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治疗呼吸重症患者120例,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开展护理研究,随机设置组别后于机械通气治疗期间予以参照组(60例)规范护理、研究组(60例)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机械通气治疗期间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纠正效果,有机械通气开展率,一次性撤机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护理期间,研究组PaO2、PaO2/FiO2、一次性撤机率高于参照组,且PaCO2及有机械通气开展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配合机械通气治疗可积极纠正呼吸重症患者血气指标,稳定机械通气效果,减少有创通气、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风险。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呼吸重症 临床护理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11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5例。对照组给予有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有-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及肺功能水平。结果:两组呼吸衰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以及心率和PaO2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VC(用力肺活量)、FEV1(用力呼气容积)和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重症呼吸衰竭 肺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应用有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时段纳入74例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各37例。参照组接受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接受有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分析比对血气指标、心率、呼吸、撤机成功率、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血气指标水平较参照组优(p<0.05),研究组心率、呼吸指标较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撤机成功率较参照组高,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概率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有序贯机械通气方法应用在重症老年呼吸衰竭群体抢救中,可将撤机成功率提升,避免出现死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再插管等情况,使通气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抢救 重症呼吸衰竭老年
  • 简介:摘要:综述通气治疗技术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通气技术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指征、模式、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指出未来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通气治疗需要注意的以下几点,如:模式的选择、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医患沟通,此外,患者家属应与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中。

  • 标签: 无创通气 急性心力衰竭 进展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TCM)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行居家正压通气患者肺通气功能、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呼吸机管理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需要行居家正压通气的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给予定时电话随访指导、定时家庭访视干预和随时咨询服务的过渡期护理.对照组仅提供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和随时咨询服务,总护理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的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生活质量状况、呼吸机管理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在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生活质量、呼吸机管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过渡期护理模式为居家正压通气的患者提供过渡期护理服务,可维持患者肺功能的稳定、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

  • 标签: 过渡期护理模式 自我护理 生活质量 无创通气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 简介:目的观察正压通气(NIPPV)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4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氧疗治疗基础上,给予配合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NIPPV治疗2h后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指脉氧饱和度,均较NIPPV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1d后心功能指标均较NIPPV治疗前明显改善(除每搏输出量外)(均P〈0.01)。结论NIPPV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能迅速纠正患者低氧血症,改善心功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以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率。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难治性心力衰竭 心肺功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特点,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加强舒适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20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慢阻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护理。对照组(n=55)行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n=55)配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2组慢阻肺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 /FVC)、肺泡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舒适护理 无创机械通气 肺功能 呼吸指标 慢阻肺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ICU正压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观察对象(ICU正压通气患者)80例,设定2020年1月-2022年1月为研究期,将入组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并应用不同护理方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组,n=40),常规护理(对照组,n=40),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进行对比。结果:撤机后,观察组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ICU正压通气期间谵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力性损伤、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5.00%(2/40)低于对照组20.00%(8/40),(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在ICU正压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参考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ICU 无创正压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并发呼吸衰竭施行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慢阻肺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正压通气治疗,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时间指标。结果:治疗效果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血气指标研究组血pH、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慢阻肺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压通气疗法对于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4名,依照入院顺序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为42人,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正压通气治疗方法,治疗2周后对比患者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值比较时,研究组血气指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急诊治疗重症支气管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使用正压通气治疗方法效果更佳。

  • 标签: 重症支气管哮喘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正压通气患者连续性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入院的100例COPD正压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两组均进行3个疗程的干预。通过比较患者入院前和出院前1天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前,两组SGRQ评分显著差异(P>0.05)。出院前1天,观察组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更低(对照组20.00%vs观察组4.00%)(P<0.05)。结论:穴位贴敷在COPD正压通气患者连续性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为临床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穴位贴敷 COPD 无创正压通气 连续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