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对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范畴的拓展和细化,对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保证护理质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已经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我院护理人员资质现状,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临床护理服务的价值,实现结构的合理化,充分挖掘蕴含在护士群体中的潜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临床各病区实行护理人员按层次管理模式。现将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予以探讨。

  • 标签: 临床护理管理 管理模式 护士群体 应用 护理质量要求 护理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实行分级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具有代表性的5个病区护理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病区护理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根据医院护理安排实行五个能级管理,分别为专科护士(H4)、责任组长(H3)、高级责任护士(H2)、初级责任护士(H1)、助理护士(H0),根据医院情况统一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比较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后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病情掌握率,实行分层管理前后常见问题出现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方面出现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分层管理 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本文研究分析泌尿外科护理分层管理模式。方法在2020年1—12月未实施护理分层管理模式来该院泌尿外科就诊的40例患者当做是对比组,在2021年1—8月实施护理分层管理模式之后来该院泌尿外科就诊的40例患者当做是观察组。结果在进行护理分层管理模式之后护理人员的各项考核指标均比实施之前好(P

  • 标签:   [] 分层级管理 泌尿外科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消化内科实施护理工作过程中使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具体效果,用于完善消化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选择400名消化内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学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小组划分,得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使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在护理质量方面,两组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观察组的整体护理质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士分层管理 消化内科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消化内科实施护理工作过程中使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具体效果,用于完善消化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选择400名消化内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学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小组划分,得到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使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在护理质量方面,两组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观察组的整体护理质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士分层管理 消化内科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方法 :选取医院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行常规管理模式的 32 例护士作对照组,另选取 医院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行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 32 例护士作研究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 护理管理质量 工作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于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4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名。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管理模式,采用轮班制度;对于观察组医护人员,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病房护理以及护理文书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士分层管理的形式,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护理管理质量,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提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分组分层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搜集的18名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人员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实施分层管理方法),再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搜集的18名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人员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未实施分层管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基础护理、病房护理、护理文书记录、药械管理、医院感染控制)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基础护理、病房护理、护理文书记录、药械管理、医院感染控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分层级管理 重症医学科 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于2021.01——2021.12本院挑选本院在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名。在随机数字分组法下平均分出两组,分设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0名。常规组应用常规化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管理满意度。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管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下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明显提高,能规避很多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和借鉴应用。

  • 标签: 护理管理质量 护士分层级管理 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筛选我院护士60名,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开展护理研究,组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各有3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开展分层护理管理模式,详细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模式取得的效果。结果:两组最终管理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以及综合能力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升,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开展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可使临床护理质量以及护士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确保患者就医期间能够获得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护理管理 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急诊儿科收治的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干预,比较这两种方法对急诊儿科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层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急诊儿科患儿的整体护理质量,令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改善,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分层管理模式 急诊儿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护理管理质量提升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收治的112例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9年7-12月间收治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未实施护士分层管理),以2020年1-7月间收治的50例内科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对比观察护士分层管理实施前后两组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在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相比较对照组得到了显著提升,且该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0%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质量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进行改善,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年 1月 -2019年 7月在本院工作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共计参与调研的护理人员有 56人。其 2018年为传统的护理管理工作方式,在 2019年则为护士分层级的管理模式。根据不同层级人员进行责任、工作内容的划分,明确责任制。 结果:从护理改善上看,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自我评定工作满意得分为(93.2±2.7)分,对照组为( 84.5±2.9)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的满意度为 94.6%( 53/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5.7%( 48/56),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管理方式能够更好地优化当前工作。 结论:采用护士分层级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梳理,细分,并提升临床护理的有效性,患者及护理人员均感到满意。

  • 标签: 护士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进行改善,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年 1月 -2019年 7月在本院工作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共计参与调研的护理人员有 56人。其 2018年为传统的护理管理工作方式,在 2019年则为护士分层级的管理模式。根据不同层级人员进行责任、工作内容的划分,明确责任制。 结果:从护理改善上看,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自我评定工作满意得分为(93.2±2.7)分,对照组为( 84.5±2.9)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的满意度为 94.6%( 53/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5.7%( 48/56),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管理方式能够更好地优化当前工作。 结论:采用护士分层级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梳理,细分,并提升临床护理的有效性,患者及护理人员均感到满意。

  • 标签: 护士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室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文章根据消毒供应室实施分层管理的时间分成两个研究组,即对照组(实施前,2020.2月-2021.2)、管理组(实施后,2021.2月-2022.2),整个研究过程中共涉及供应室12名基层工作人员,比对管理后护理质量。结果:管理措施干预后,管理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后得到P=0.0000,小于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的医疗安全保障部门,实施分层管理制度后,整体护理质量不断提升,值得在院内其他科室或部门推广。

  • 标签: 分层 护理管理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病房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下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减少护理缺陷及护理纠纷,提高病房护理质量。[方法]将病区护士按1∶2∶9比例配置(护士长1人、责任护士2人、护士9人),与医生同步分管病人,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为小组的3层框架,责任护士全面负责病人护理,制订考核标准,将护士分层使用和分层管理,通过考核,分析结果并反馈。[结果]固定的分层分组管理,提高了各项护理达标率、病人的健康教育认知率以及病人、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提高了外科护理各时段、各环节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缺陷及护理纠纷。

  • 标签: 护士分层分组管理 外科 护理管理
  • 作者: 孙娅,张建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11期
  • 机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贵州印江555200
  • 简介:目的:观察分层管理模式在肺结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2年3月-2023年1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随机挑选60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病例数均为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使用分层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为(51.20±3.45)U·L-1、谷草转氨酶为(27.50±2.44)U·L-1、总胆红素为(6.85±2.10)μmol·L-1、总蛋白为(77.60±4.10)g·L-1,肝功能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结核护理中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分层次管理模式;肺结核患者;肺结核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分层管理模式对产房质量控制的实际价值。方法:挑选在我院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接待的90例产妇,将所有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选择常规的助产管理,实验组选择助产士分层管理。分析两组产妇的2h出血量,会阴侧切、宫颈破裂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产妇产后出血和出现产伤的数量低于对照组,并且新生儿窒息的数量也较少,P<0.05统计数据具有对比意义。结论:应用助产士分层管理方式能够减少产妇在分娩中的风险,预防产妇产后的各种并发症状。另一方面,助产士分层管理模式还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概率。

  • 标签: 助产士分层管理 产房质量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