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以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靶器官损害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新型球菌脑膜则是由新型球菌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SLE、AIDS、糖尿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及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其临床表现与脑脓肿、脑肿瘤或结核性脑膜相似,但该病的治疗周期长,病死率高,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而耽误病情.为了让临床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SLE合并球菌脑膜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新型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 简介:球孢子菌脑膜患者的脑脊液很难培养到病原菌,因此该疾病的诊断困难。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是检测脑脊液中球孢子菌抗体,但在部分患者,特别是免疫缺陷的患者,常常检测不到抗体。球孢子菌抗原(CAg)的检测是真菌性脑膜检测的另一手段,其诊断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检测CAg的试剂盒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者曾在尿液中使用这种检测方法,

  • 标签: 球孢子菌 抗原检测 脑膜炎患者 酶联免疫吸附法 真菌性脑膜炎 试剂盒
  • 简介: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埘该病的正确诊治率。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6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的65例结核性脑膜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5例结核性脑膜多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仍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改变以压力高、白细胞高、蛋白升高、低葡萄糖、低氯为主。49%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11例,表现为脑积水、结核瘤、脑室扩张、多发病灶等。经正规抗结核治疗,52例患者治疗后好转,10例未见好转,自动出院或转院治疗,3例死亡。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以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的重要依据。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脑脊液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2005--2006年度我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病原菌谱、血清型及耐药特点。方法脑脊液细菌鉴定采用细菌培养及实时定量PCR方法。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采用荚膜肿胀试验,流感嗜血杆菌及脑膜奈瑟菌血清分型采用乳胶凝集法。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B法及E试验。结果入组的新生儿患者28例,脑脊液细菌检测总阳性率39.3%,大肠埃希菌6例,占21.4%,居首位,其中4例ESBL阳性。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占7.1%(2例)。未检测到脑膜奈瑟菌。1个月至11岁年龄组90例.细菌检测总阳性率33.3%,第1位是肺炎链球菌,占16.7%(15例),其中5例培养阳性,菌株血清型为19F型,2例对青霉素中介。其次是脑膜奈瑟菌,占5.6%(5例),3例培养阳性,2例为A群,1例为C群。结论2005--2006年,我院收治的不同年龄组脑膜患儿病原菌分布有所不同,新生儿患儿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肺炎链球菌。其他年龄组患小儿以肺炎链球菌脑膜奈瑟菌为主要病原菌。部分菌株已高度耐药。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可提高肺炎链球菌脑膜奈瑟菌检测的阳性率。

  • 标签: 脑膜炎 病原菌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血清型 耐药性 儿童
  • 简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MMP家族中的一员,因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和上皮细胞基底膜而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与外周血液之间的重要屏障。在生理情况下,它能阻止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从而保持了脑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 标签: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脑屏障 结核性脑膜炎 单核-星形胶质细胞网络
  • 简介:细菌性脑膜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它分为社区和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脑膜(nosocomialbacterialmeningitis,NBM),在发达国家成人中发病率为4/10万-6/10万。常见的感染原因是婴幼儿感染、局部流行和继发于中耳炎、肺炎、外伤、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神经外科手术。其中NBM是严重的医院感染,

  • 标签: 脑膜炎 病原体 危险因素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已婚。因间歇发热、咳嗽、咯痰半年,胸闷、胸痛、气短1个月于2012年3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10月开始无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咯白色黏稠痰,伴畏寒,无寒战,体温最高达39.6℃,自服退热药后出汗,热可退,数小时后体温又升高,于当地医院诊治,未见好转。

  • 标签: 新型隐球菌 感染
  • 简介:李斯特菌脑膜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脑膜,通常发生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多通过污染的食物传播。而李斯特菌脑膜并发急性脑梗死更是少见于文献报道。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社区获得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报道如下。

  • 标签: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脑膜炎 脑梗死
  • 简介:临床资料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呼吸科共收冶6例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怖球菌病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41-64岁.平均(50±9)岁。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原发性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累及肺部的播散性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累及肺部的播散性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7例患者中,呼吸系统为首发症状2例,中枢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4例,发热为首发症状1例。3例患者具有基础疾病史,1例患者有鸽粪接触史。2例无基础疾病者表现为球菌脑膜的症状,而无呼吸系统症状,常规影像学检查发现孤立性肺结节;3例有基础疾病者肺部影像学呈肺炎样表现,均有呼吸系统症状;2例学龄前儿童肺部影像学呈弥漫性改变,但亦无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6例接受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中,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累及肺部的播散性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一旦确诊应及时给予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治疗。

  • 标签: 播散性隐球菌病 感染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新生球菌脑膜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影响了机体的免疫能力,可并发新生球菌脑膜,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漏诊或误诊为结核性脑膜或病毒性脑膜等。在以往的报道中,肾病综合征并发此症发病率较低,而本病例中同时在患者的腹腔脓肿切口脓性分泌物、全血以及脑脊液中检出新生球菌更实属少见,报道如下。

  • 标签: 播散性新生隐球菌病 肾病综合征 腹腔脓肿
  • 简介:美国每年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菌血症发生率约为4.3/10万--38.2/10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此类感染者30d全因病死率高达20%,其中甲氧西林耐药是金葡菌菌血症致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金葡菌菌血症患者易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治疗不充分常可危及生命。因此,如何早期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确诊后治疗方案(药物、疗程)的优化成为金葡菌菌血症诊治的关键。

  • 标签: 菌血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类感染 甲氧西林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诊治策略
  • 简介:目的分析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厦门某三甲医院的50例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资料。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药敏结果统计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50例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中分离的病原菌包括26株粪肠球菌和24株屎肠球菌;患者基础疾病包括肿瘤17例、2型糖尿病5例、急性胆管炎3例等。易感因素包括导管留置29例、手术19例、低蛋白血症6例、粒细胞减少5例、入住ICU7例、使用呼吸机5例。23例患者存在原发感染病灶,其中感染肠球菌例数/感染例数比56.5%(13/23):尿路感染6/7、手术部位感染4/4和胆道感染1/4等。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全部敏感。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全部敏感,而屎肠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100%敏感。对高浓度氨基糖苷类敏感的粪肠球菌菌株分别为庆大霉素50.0%(13/26)、链霉素65.4%(17/26);屎肠球菌为庆大霉素25.0%(6/24)和链霉素62.5%(15/24)。46例在血培养结果回报前经验性使用了抗菌药物,41例经验抗菌治疗不合适(占89.1%)。32例患者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的调整用药,17例好转,2例死亡。结论对于肠球菌血流感染,临床经验抗菌治疗常不合适,预后并不理想;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及时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抗菌治疗对感染的控制及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血流感染 肠球菌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肠球菌表面蛋白基因(Esp基因)的表达与肠球菌致病性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PCR检测自我院住院或门诊患儿分离的152株致病性肠球菌Esp基因。结果152株肠球菌中98株检出Esp基因,占64.5%;30株粪便分离的非致病性肠球菌均未检出Esp基因(P〈0.01);粪肠球菌、屎肠球菌Esp基因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0.9%和28.1%,粪肠球菌明显高于屎肠球菌(P〈0.01);152株致病肠球菌来自不同的感染部位,尿液、阴道分泌物、痰液、血液和脐分泌物标本Esp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83.7%、55.6%、50.0%、43.0%和33.0%,住院患儿标本中分离的致病性肠球菌的Esp基因阳性率为75.0%,明显高于门诊患儿阳性率37.5%(P〈0.001)。结论肠球菌的Esp基因在肠球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定植以及逃避宿主免疫清除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肠球菌 肠球菌表面蛋白基因 儿童
  • 简介:目前缓症链球菌感染已非少见,其感染诱因及临床类型有多种,但因缓症链球菌血流感染导致长期发热的病例还鲜见报道.近期我院收治并治愈1例成人缓症链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现报道如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

  • 标签: 缓症链球菌 血流感染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儿童患者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的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对158株肠球菌的MIC,Nithocefin纸片法检测B内酰胺酶,数据用WHONET5.3软件分析处理。结果158株儿童临床分离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坚韧肠球菌、鸟肠球菌和海氏肠球菌分别占56.3%、39.9%、1.3%、1.3%和1.3%;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6.8%,95,2%和84.1%,粪肠球菌对上述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23.6%,18%和49,4%,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20,001);粪肠球菌出现2株万古霉素MIC为8mg/L的耐药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全部敏感。儿童患者中多重耐药肠球菌属菌株占88.6%。结论儿童患者肠球菌属的耐药状况十分严重,尤其屎肠球菌对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率很高。

  • 标签: 肠球菌 耐药性 微生物 抗生素
  • 简介:目的了解磷霉素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他6种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检测磷霉素等7种抗菌药物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分离的50株粪肠球菌标本中(25株分离自尿液标本,25株分离自血液标本),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对青霉素均现耐药,对磷霉素敏感率98%、氨苄西林78%、红霉素8%、利福平24%。结论磷霉素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强。

  • 标签: 磷霉素 粪肠球菌 耐药性
  • 简介:球菌系革兰阳性球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及女性生殖道中,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多见于医院感染.由于细菌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双重特性,以及各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造成的高选择性压力,导致多重耐药(multipledrugresistance,MDR)肠球菌增多,甚至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enterococci,VRE).2000年利奈唑胺上市,是首个应用于临床的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用于治疗MDR革兰阳性菌感染,尤其是治疗VR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近年来,利奈唑胺耐药肠球菌的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同时新耐药机制的发现也使此药在临床上的使用遇到了挑战.

  • 标签: 肠球菌 利奈唑胺 耐药机制
  • 简介:目的调查溶血葡萄球菌vga(A)LC基因与克林霉素耐药特点。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对63株溶血葡萄球菌的MIC,PCR技术检测vga(A)LC及其他克林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结果23株受试菌对克林霉素耐药,其中2株对红霉素敏感(MIC均为0.25mg/L),对克林霉素耐药(MIC均为8mg/L),vga(A)LC基因检测均阳性;6株结构型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链阳菌素B类(MLSB)耐药,15株诱导型MLSB耐药,均未检出vga(A)LC基因;1株结构型MLSB耐药菌携带ermB基因,5株结构型MLSB和15株诱导型MLSB耐药菌均携带ermC基因;10株克林霉素耐药菌携带linA/linA’基因。结论我院发现携带vga(A)LC基因的溶血葡萄球菌

  • 标签: 溶血葡萄球菌 克林霉素 耐药基因
  • 简介:目的了解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的分布情况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71株肠球菌属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6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1株肠球菌属细菌中,屎肠球菌137株(50.6%),粪肠球菌80株(29.5%),其他肠球菌54株(19.9%)。肠球菌属细菌主要分离自尿液69株(25.5%)、脓液40株(14.8o,4)、伤口等分泌物34株(12.5%)。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1.3%和1.5%;未检出呋喃妥因耐药株;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1.8%和2.6%;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高浓度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1.0%和22.9%。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4.4%,未检出利奈唑胺耐药株,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19.1%;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高浓度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4.8%和26.4%;但对四环素和奎奴普丁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低于粪肠球菌,分别为58.3%和0。结论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粪肠球菌高;并已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株;其耐药性存在地区和菌种间差异,临床治疗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肠球菌属 抗生素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