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球菌1例临床及实验研究。方法患者男,72岁,红皮1年2个月,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双下肢出现结节、溃烂6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尿素酶试验、PCR扩增测序比对明确诊断,同时做胸部及脑部CT。结果皮损组织病理显示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可见大量圆形和椭圆形酵母细胞。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菌株尿素酶试验阳性,ITS区测序比对鉴定为新生球菌grubii变种。血清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胸部CT显示左下肺后基底段空洞性病灶。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由新生球菌grubii变种引起的球菌。给予患者静滴氟康唑400mg/d治疗2周,之后改口服300mg/d治疗,3个月后结节皮损全部消退,胸片显示左肺陈旧性病变,血清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治疗15个月后,血清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仍阳性(++)。结论对该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为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确定菌种需要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 标签: 播散性隐球菌病 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 氟康唑 红皮病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球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球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8例球菌连续病例进入分析,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6.1岁。血清HIV抗体均阴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计数正常。2例起前曾口服糖皮质激素,余6例否认免疫抑制剂服用史及基础疾病史。8例患儿家长均否认鸽子或其他禽类接触史。8例患儿起均表现为持续发热,7例有明显的肝脾肿大,4例有黄疸,2例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2例服用糖皮质激素患儿有皮肤损害,8例均无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8例血清球菌抗原滴度均〉1∶640,6例血培养结果示新型球菌阳性,4例CSF球菌抗原升高,5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8例血清IgE均升高,平均3896.5KuA·L-1。3例影像学检查提示累及胆道,肝内胆管扩张,胸部CT示7例累及肺部。8例起至确诊2~7周,均接受全身抗真菌治疗(两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或氟康唑),其中1例治疗后出现球菌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8例治疗反应良好。8例诱导治疗结束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IgE水平均恢复正常,停药后随访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球菌可发生于无HIV感染的儿童,可累及多系统脏器,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肺部受累多见。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清IgE水平升高是本实验室检查的显著特点。

  • 标签: 播散性隐球菌病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累及肺部的球菌的临床特征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7例累及肺部的球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7例患者中,呼吸系统为首发症状2例,中枢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4例,发热为首发症状1例。3例患者具有基础疾病史,1例患者有鸽粪接触史。2例无基础疾病者表现为球菌脑膜炎的症状,而无呼吸系统症状,常规影像学检查发现孤立肺结节;3例有基础疾病者肺部影像学呈肺炎样表现,均有呼吸系统症状;2例学龄前儿童肺部影像学呈弥漫改变,但亦无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6例接受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中,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累及肺部的球菌的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和漏诊,一旦确诊应及时给予两霉素B等抗真菌药治疗。

  • 标签: 播散性隐球菌病 感染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新生球菌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影响了机体的免疫能力,可并发新生球菌脑膜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漏诊或误诊为结核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等。在以往的报道中,肾病综合征并发此症发病率较低,而本病例中同时在患者的腹腔脓肿切口脓分泌物、全血以及脑脊液中检出新生球菌更实属少见,报道如下。

  • 标签: 播散性新生隐球菌病 肾病综合征 腹腔脓肿
  • 简介:目的球菌临床及实验研究。方法患者女,47岁,肝移植术后2d,面部、肩部、四肢皮肤出现多发溃疡,伴昏迷。通过脑计算机断层扫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PAS染色、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及激光俘获显微切割结合PCR扩增序列分析确诊,并对获得菌株进行尿素酶试验、API试验、PCR扩增测序等实验研究。结果皮损组织病理可见大量圆形和椭圆形菌体,PAS染色阳性。血液和脑脊液真菌镜检均为阴性。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菌株尿素酶试验阳性,API试验鉴定为新生球菌。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新生球菌grubii变种。激光俘获显微切割结合PCR扩增,序列分析与培养获得的菌株直接PCR扩增后序列分析结果一致。脑脊液特异性球菌抗原(++),血液特异性球菌抗原(++++)。脑CT显示为多发结节灶。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球菌,致病菌为新生球菌grubii变种。结论通过对该病例的深入研究,为临床明确诊断球菌奠定基础,确立了显微切割技术在皮肤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播散性隐球菌病 肝移植 显微切割技术
  • 简介:摘要儿童球菌的报道少,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和病灶内脓液穿刺标本的病原学涂片和培养。笔者报道1例以长程发热、咳嗽为表现,CT表现双肺弥漫广泛密度增高影的患儿,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病原高通量基因检测到球菌核酸序列,并于骨髓培养发现新型球菌,予以两霉素B脂质体及氟康唑治疗后效果良好,热退、咳嗽症状消失。启示我们对于慢性发热查因合并呼吸道症状等疑难病例患儿,可通过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病原高通量基因检测尽快找到致病病原体,及早干预治疗。

  • 标签: 肺泡灌洗液 播散性隐球菌病 骨髓培养 高通量病原学基因检测
  • 简介:报道以反复多发脓肿为表现的球菌病患者1例。患者男,68岁,因"全身反复多发性脓肿1a,伴低热2个月余"入院,该患者以背部脓肿起,反复发作累及肺部、骨骼、皮肤等多部位,多次组织及血标本病原学检查、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均阴性,给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后在右髂部脓肿切开组织物中培养到新生球菌。经脓肿切开引流及静脉滴注两霉素B脂质体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后,脓肿消退,症状消失,改用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治疗4个月后停药,并已随访至今7个月,患者未有发热及新的脓肿出现。

  • 标签: 多发脓肿 播散型隐球菌病 新生隐球菌
  • 简介:球菌(cryptococcosis)是一种重要的世界人兽共患的感染真菌,可侵犯人体的肺、脑、皮肤、骨骼等全身各脏器。因其强烈的嗜中枢,所致的球菌脑膜炎/脑膜脑炎(cryptococcameningitis/meningoencephalitis,CME)约占球菌感染的80%以上,具高病死率。现从流行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及治疗几方面阐述球菌诊治方面的进展。

  • 标签: 隐球菌病 新生隐球菌 格特隐球菌
  • 简介:摘要球菌是一种全球分布的侵袭真菌感染。近年来,球菌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的研究表明地理位置、环境暴露、宿主遗传因素及免疫状态等都会增加球菌发生的风险。了解球菌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球菌,降低球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球菌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 标签: 隐球菌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肺球菌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长,是仅次于念珠菌、曲霉菌的第三大类肺真菌,在免疫功能正常和低下者中均可发生,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和漏诊。深刻认识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早期识别和诊断。病原学涂片和培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血清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具有较高的快速诊断价值。治疗首选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需足量足疗程。

  • 标签: 隐球菌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报道1例肺球菌。患者男性,35岁,体检发现右肺下叶阴影1个月余。胸腔镜下行右肺下叶切除术,组织病理可见多量大小不一的酵母细胞,PAS、黏蛋白卡红、阿申兰、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血清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术后给予口服氟康唑400mg/a治疗3个月,停药2个月后化验血清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阴性。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血清学试验 手术 氟康唑
  • 简介:患者,女,33岁,全身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反复20余年,关节痛、畸形10余年,间断发热2年。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显著,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超过6个月。皮肤组织病理: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及胶原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真皮胶原增粗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诊断:嗜酸性细胞胶原

  • 标签: 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诺卡菌属放线菌目,主要存在于土壤、水源中,通过吸入肺部或者侵入创口而引起化脓性感染或肉芽肿性病变,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引起性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是最常见的侵袭部位。现报道1例乔治教堂诺卡菌血培养阳性伴脑脓肿病例。本例患者有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史,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伴发热,经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头孢曲松治疗后好转。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脑脓肿 乔治教堂诺卡菌 血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肺球菌免疫缺陷相关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外科治疗组35例,内科治疗组25例;分别给予外科及内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并统计学分析.同时还对免疫缺陷及非免疫缺陷患者预后进行评价并统计学分析.[结果160例肺球菌病患者中:内科治疗组有效率为76.0%、治愈率为32.0%、死亡率为16.0%;外科治疗组有效率97.1%、治愈率60.0%、死亡率0%与内科治疗组差异有显著(P<0.05).非免疫缺陷与免疫缺陷组比较:非免疫缺陷组有效率为97.1%、治愈率为75.0%,死亡率为0%,免疫缺陷组有效率75.0%、治愈率17.9%、死亡率14.3%与非免疫缺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肺球菌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内科治疗,非免疫缺陷人群预后优于免疫缺陷人群.

  • 标签: 肺隐球菌病 免疫缺陷 抗真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