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粪圆线虫感染相关肾损伤,并结合文献探讨粪圆线虫相关肾损害的常见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患者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改变,利用免疫病理、光镜及电镜检查了解肾小球病理类型;通过消化道内镜及活检了解消化道黏膜病理改变及病原体形态,分析肾脏及消化道病理改变与临床病理的联系。结果患者男性,26岁,以肾病综合征为首发表现,肾活检病理改变符合肾小球微小病变,伴间质灶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患者存在不明原因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IgE水平增高。临床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后,蛋白尿转阴,但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及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急诊胃镜显示患者胃体及十二指肠广泛充血、糜烂。胃黏膜活检见黏膜内多量细长、"S"形弯曲的蚴状病原体,患者同时存在双肺感染,脑脊液大肠埃希菌阳性及脐周皮肤紫色皮疹。患者确诊为重症粪圆线虫感染。经过抗感染及驱虫治疗后,头痛及消化道症状消失,复查内镜未见寄生虫虫体。随访2年至今,未见肾病综合征复发。结论粪圆线虫感染可以肾病综合征为首起症状而消化道症状轻微,伴有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IgE水平增高,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前需排除寄生虫感染,特别是在流行地区或存在可疑接触史的患者,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粪类圆线虫 肾病综合征 嗜酸粒细胞增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为减少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基层二乙县医院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所有普外科手术的Ⅰ切口、Ⅱ切口的住院病人共44例,按切口有无感染分为切口感染组及切口无感染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切口类型、手术类型、手术时间ASA1病情分级在切口感染组与切口雾感染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麻醉方式在两组间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切口类型、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及ASA1病情分级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 标签: Ⅰ类 Ⅱ类手术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普通外科Ⅰ手术切口感染(SSI)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的方法,普外科负责感染控制的专职人员对普外科所有Ⅰ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手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348例次手术患者中,3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86%。结论对不同危险指数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主动干预,实施全程跟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 标签: Ⅰ手术切口 感染 危险因素 目标性监测
  • 简介:欧洲艰难梭菌感染(CDI)发生率自2000年以来显著增加,荟萃分析结果显示,CDI的发生与头孢菌素的使用密切相关,许多国家的CDI控制机构已开始减少头孢菌素的使用,然而CDI发生率仍持续上升。一项欧洲多中心、前瞻性腹泻住院患者患病率研究(EUCLID)统计欧洲20个国家共482所医院的CDI数据。该研究收集2011年9月―2012年8月及2012年9月―2013年8月的患者数据,每例患者在同一年中采集2次样本进行分析。

  • 标签: 艰难梭菌感染 头孢菌素类 住院患者 CDI 荟萃分析 发生率
  • 简介:摘要在临床工作中常常看到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情况,特别是Ⅲ切口的病人切口感染更为常见。作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对任何一项手术都要高度重视。术后抗生素的多联或大量使用对控制切口的感染并不是最关键的。做好手术过程才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最关键措施。

  • 标签: 手术切口 感染防治 体会
  • 简介:【摘要】 随着现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寄生虫感染病例越来越少。且患者在感染圆线虫后,因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临床医师难以及时考虑到患者存在寄生虫感染,容易耽误病人的治疗时机。医院应重视对住院患者进行粪便寄生虫常规检查,提高送检率,并加强对检验人员寄生虫的相关培训与指导,提高临床医师对粪圆线虫的认识度,并根据检验结果及早对患者进行治疗。

  • 标签: 粪类圆线虫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例肾移植受者感染圆线虫的资料,从临床表现、血常规、痰涂片、胸部CT、治疗效果方面阐述粪圆线虫病(strongyloidiasis)的特点与转归。肾移植受者感染圆线虫治疗上停用免疫抑制剂、小剂量激素维持、积极恢复免疫力、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并首选伊维菌素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肾移植 粪类圆线虫病 阿苯达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Ⅲ切口清创处理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腹部Ⅲ切口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腹部切口冲洗及清创处理)与对照组(常规单纯冲洗后缝合)。对比两组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腹部Ⅲ切口实施冲洗及清创处理,能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Ⅲ类切口 清创处理 预防 切口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1例宜宾地区感染圆线虫的诊疗全过程,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该例患者入院后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等各项检查。结果 主要特征是腹疼伴腹胀、头昏、乏力、纳差,重度贫血貌,大便常规生理盐水涂片显微镜下找到粪圆线虫杆状蚴,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予以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补液、输血,驱虫等对症治疗及中药饮片或颗粒补气补血,治疗8d,患者症状好转,予以出院。结论 宜宾市存在粪圆线虫感染病例,临床医生对于不明原因腹疼及土壤频繁接触的高危人群要提高警惕。该病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缩短了疗程,减少毒副作用,得到了满意的疗效。(高危人群对该病缺乏了解)

  • 标签: 粪类圆线虫病 寄生虫卵 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艰难梭菌感染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国内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对公共健康造成了威胁。肠道菌群衍生的代谢物被认为是菌群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关键介质之一,对宿主生理有着复杂的影响。胆汁酸代谢是肠道菌群的主要功能之一。胆汁酸是宿主与肠道微生物沟通的重要信号分子,并且多项研究发现不同胆汁酸影响着艰难梭菌的菌体生长、芽孢萌发和毒素产生。本文对胆汁酸在艰难梭菌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探讨胆汁酸对艰难梭菌感染治疗新选择的潜在价值。

  • 标签: 胆汁酸 次级胆汁酸 艰难类梭菌 艰难类梭菌感染 肠道菌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切口牵开保护器在预防腹部Ⅲ-Ⅳ手术切口感染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普通外科收治的Ⅲ-Ⅳ腹部手术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切口牵开保护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使用)和对照组(未使用),比较两组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病率的差异。结果共监测患者310例,实验组150例,对照组160例。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4.00%(6例),对照组为11.88%(19例),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2.10±3.30)min、(7.00±2.20)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8.30±4.10)min、(10.00±3.50)d],实验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评分为(2.00±1.70)分,低于对照组的(3.00±1.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切口牵开保护器可有效降低Ⅲ-Ⅳ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

  • 标签: 切口牵开保护器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三预防性抗菌性药物预防I切口感染的效果和经济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采用头孢硫脒、五水头孢唑啉及头孢唑啉预防I切口感染患者84例,依照药物的不同分为1组、2组和3组各28例,1组患者采用头孢硫脒预防感染,2组患者采用五水头孢唑啉预防感染,3组患者采用头孢唑啉预防感染,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静脉滴注2.0g药物,术后每天采用2.0g静脉滴注,每天两次,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1~4天,比较几组患者预防感染的效果。结果三组药物预防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人均费用(8.2±2.4)元以及人均住院费用(3154.5±1526.3)元明显低于1组(人均费用(278.4±52.1)元,人均住院费用(5271.4±2361.5)元)和2组(人均费用(233.3±72.3)元,人均住院费用(5760.4±2208.9)元),P<0.05,3组经济性最佳,三组患者在治疗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在预防I切口感染的治疗中,头孢硫脒、五水头孢唑啉及头孢唑啉三种药物的效果相差不大,但是头孢唑林的经济性更强。

  • 标签: I类切口感染 头孢唑林 头孢硫脒 经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中头孢菌素感染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调取我院相关书籍,分析头孢菌素要使用情况,分析药物使用的具体情况,能够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方式。结果:进行联动机制管理后,我院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有明显降低,由 2017年的 38.00%降低至 2019年的 24.00%;并且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 2017年的 69.00%降低至 2019年的 46.00%,管理前后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要抗细菌感染方面,头孢菌素类药物有着较 强的作用,但是这种药物极强作用的情况之下伴随着很强的副 作用,如果说不能合理利用这种药物,由于药物的副 作用性会给患者带来危害性。所以在给予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的过程之中必须合理使用药物,掌握药物的具体作用,同时也应该严格把关药物的使用人员,避免因为人员使用不当造成药物反作用,避免有任何不良反应。

  • 标签: 头孢菌素 抗感染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