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菌特征,提供感染性角膜炎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溃疡刮片或术中切除的角膜溃疡组织标本资料,对普通细菌及真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1046例(只眼)的角膜溃疡标本培养阳性率为35.3%。分离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53.1%),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31.2%)、革兰阴性杆菌(11.1%)及革兰阳性杆菌(4.6%);而真菌中以镰刀霉属构成比最高,为69.4%,其次是曲霉属(21.9%);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50.4%)。结论该院感染性角膜炎以真菌性角膜炎多见,主要病原菌是丝状真菌,以镰刀霉属的感染为主。

  • 标签: 感染性角膜炎 病原菌 丝状真菌 分布特征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临床分离119株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s检出率,并分析研究其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分型。方法用药敏纸片法(K-B法)对119株奇异变形杆菌进行抗菌药敏试验,并作ESBLs初筛和确证试验。对其中产ESBLs菌用PCR方法检测TEM、CTX-M-1组、CTX-M-2组、CTX-M-9组和SHV5种基因并对其进行测序。结果119株奇异变形杆菌ESBLs确证试验阳性率为20.2%,产ESBLs菌株对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克洛和哌拉西林等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95.5%、95.2%和86.4%。24株表型确证试验产ESBLs菌中,TEM基因检出率为70.8%,CTX-M-1组基因检出率为54.2%,CTX-M-2组基因检出率为33.3%,未检测到CTX-M-9组和SHV基因。经DNA测序,17株产TEM型ESBLs奇异变形杆菌均属于TEM-1型基因,13株CTX-M-1组和8株CTX-M-2组奇异变形杆菌分别为CTX-M-3型和CTX-M-2型基因,未检测到TEM型ESBLs菌株。结论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菌株检出率较高,产ESBLs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性。

  • 标签: 奇异变形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应用白念珠菌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比较山苍子油处理前后白念珠菌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分析山苍子油对白念珠菌整个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山苍子油处理白念珠菌ATCC900028株90min,将处理后的菌株命名为白念珠菌ATCC90028-L,分别抽提细胞总RNA,经杂交、洗涤后,通过扫描分析白念珠菌ATCC90028株和ATCC90028-L株全基因组表达的差异。结果基因芯片共筛选出49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白念珠菌ATCC90028株比较,在ATCC90028-L株中有216个基因表达上调,有275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基因数量约占总基因数量的11%(491/4634),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包括白念珠菌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编码基因(ERGs)、应激反应相关基因、DNA复制与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跨膜分子转运相关基因、能量代谢酶类相关基因等。结论山苍子油可使白念珠菌基因组中约11%基因产生差异性表达,影响较为显著,我们推测山苍子油与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似,均通过对白念珠菌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的影响而起作用,基因芯片筛选出的其他差异表达基因也可能与山苍子油的抗真菌作用机制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山苍子油 白念珠菌 基因芯片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感染菌的菌群变化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163例SAP患者腹腔内胰腺与胰腺周围采集的病原菌菌群和耐药性变化。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7株,占77.9%,革兰阳性菌56株,占22.1%。所有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率最高,以不发酵糖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别占19.8%、13.4%和9.9%,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增加,并出现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率分别为13.8%和13.0%,其产ESBLs株分别占45.7%和30.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革兰阳性菌比率较低,但肠球菌在胆道感染中所占比率较高(31.8%);常见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保持高敏感性。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不发酵糖菌感染率和耐药率均明显上升,胆道阳性菌感染也有增加趋势,这些都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透明酸酶(hyaluronidase,HAase)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特异性地分解细胞外基质成分——透明酸(hyaluronicacid,HA),其作用是协助细菌在组织内播散,是细菌致病的毒力因子之一,又称扩散因子;HAase还可通过作用于细胞外基质而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及迁移,并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HAase在很多细菌特别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的革兰阳性菌的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对其致病机制的认识也渐趋清楚。本文就其分类、成分、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链球菌属及金葡菌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透明质酸酶 透明质酸 细菌 致病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屎肠球菌透明酸酶(hyl)基因在细菌感染中的致病意义。方法分别用hyl基因阳性的屎肠球菌和hyl基因阴性的屎肠球菌菌株作小鼠腹腔注射,建立小鼠腹膜炎模型,通过检测相关的腹膜炎指标以分析2株细菌的毒力差异。结果hyl基因阳性株感染后6h和12h,外周血白细胞均高于hyl基因阴性株,前者24h白细胞下降趋势快于后者;前者肠系膜炎症浸润情况也较后者严重。结论hyl基因可能是屎肠球菌的毒力基因之一,它可能与屎肠球菌的致病能力密切相关。

  • 标签: 屎肠球菌 透明质酸酶基因 毒力基因 腹膜炎
  • 简介:目的研究美罗培南、头孢米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7种常见抗生素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接种效应。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7种抗生素对2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标准细菌接种量(5×10^5CFU/mL)和高接种菌量(5×10^7CFU/mL)时的MIC。结果随着接种菌量增加,美罗培南和头孢米诺对所有受试菌株的MIC无接种效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SHV-12型和1株CTXM-14菌的MIC表现出接种效应;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存在接种效应的菌种分别占所有受试菌株的86.4%(19/22)、40.9%(9/22)、100%(22/22)和100%(22/22)。结论对2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美罗培南和头孢米诺不存在接种效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部分基因型ESBLS菌株(SHV-12型和1株CTX-M-14菌株)存在接种效应,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存在接种效应。

  • 标签: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接种效应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 简介:目的研究我院住院患儿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及其相关耐药性分析。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住院患儿呼吸道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75株,肺炎克雷伯菌45株,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及PCR产物克隆测序等方法明确ESBLs基因型,并结合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研究基因分型与细菌对不同头孢菌素及氨曲南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上述120株细菌中112株(93.3%)产CTX—M型p内酰胺酶;未能扩增出SHV型、TEM型ESBL基因。CTX—M型基因亚型主要为CTX—M9簇中的CTX—M-14型(78、6%),其次为CTX—M-1簇中的CTX—M-3型(19.6%),仅有1.8%为CTX—M-8型;携带CTX-M-1簇的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及氨曲南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CTX—M-9型。结论CTX—M基因型为武汉地区儿童分离大肠埃希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中最常见的ESBLs,CTX—M-14为最常见基因型,其次为CTX—M-3型;CTX—M-9簇及CTX-M-1簇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氨曲南的水解能力差异明显。

  • 标签: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型 耐药性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昆明市延安医院大肠埃希菌超广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变迁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和控制该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WHONET5.6药敏统计软件统计分析2001—2012年逐年大肠埃希菌ESBL的检出率,分析其变迁情况,并就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2001—2012年共分离到非重复大肠埃希菌3177株,其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1906株,总阳性率为60.0%(1906/3177)。期间2001年ESBL阳性检出率最低,为36.9%(59/160),以后逐年上升,以2003—2004年上升最为明显,从48.4%(75/155)上升至63.2%(74/117),2008年产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72.9%(175/240),从2004—2012年ESBL检出率呈现出波动状态,波动在54.2%~72.9%,2008—2012年表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在常用抗菌药物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5.5%和95.1%;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也有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91.9%、85.7%、74.1%、85.7%、72.6%、76.3%和61.4%;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27.8%和30.3%。结论大肠埃希菌中ESBL检出率在经历了一个快速上升期后,目前似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波动期,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仍是对产ESBL大肠埃希菌抗菌活性最强的抗菌药物。该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啶等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氟喹诺酮类敏感性偏低,产ESBL大肠埃希菌感染时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MALDI-TOFMS)检测产KPC-2、NDM-1、VIM-2、IMP-1与IMP-4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水解厄他培南的能力。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的表型筛选,用PCR扩增方法检测其碳青霉烯酶基因,并经测序确认。应用MALDI-TOFMS进行厄他培南水解预试验以确定最适厄他培南浓度及孵育时间,随后采用预试验中的最适条件,应用MALDI-TOFMS检测CRE水解厄他培南的能力。结果108株CRE中,有102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其中90株产KPC-2、4株产NDM-1、3株产VIM-2、2株产IMP-1、2株产IMP-4、1株同时产KPC-2和IMP-4型碳青霉烯酶,且在2h内均能水解厄他培南;另外6株CRE改良Hodge试验阴性,未检测出上述碳青霉烯酶基因,且不水解厄他培南。结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用MALDI-TOFMS能够快速准确检测CRE水解厄他培南的能力,筛查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为临床早期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提供依据。

  • 标签: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产碳青霉烯酶 肠杆菌科细菌 厄他培南 水解能力
  • 简介:随着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认识的提高,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采用,但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领域经验治疗的作用尚未明确,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准确性、降低过度治疗以及由此产生的真菌耐药、医疗资源耗费及不良反应增加等的关键。由于组织病理和培养技术的灵敏度低、耗时长,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非培养技术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并已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等免疫受损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的重症患者中也受到广泛重视。

  • 标签: 真菌感染 非培养技术 重症患者
  • 简介:第十六期“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前者负责学术安排,后者负责会务等,现报名已经开始。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知名教授讲授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进展;中国细菌耐药现状及其临床重要耐药的实验室检测;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中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医师的沟通要求;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和CLSI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及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病原学诊断 感染性疾病 学习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版)于2010年12月16日在北京隆重发布,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的《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影响因子(JIF)在该学科(内科学)94种杂志中排名第一,其复合JIF2.153,期刊综合JIF1.855,技术研究类JIF1.855。

  • 标签: 期刊影响因子 工程技术 自然科学 中国 杂志 化疗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和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21期"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开始报名。学习班时间:2017年4月;学习班地点:上海。学习班将邀请多名国内著名的感染病诊治学、临床药理学和临床微生物学专家进行授课,有朱德妹、张秀珍、倪语星、俞云松、徐英春、李光辉、卓超教授等讲授最新版的CLSI手册(2017年),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医生的沟通要求。

  • 标签: 病原学诊断 感染性疾病 医学教育 张秀珍 临床药理学 临床微生物学
  • 简介: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举办、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协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即将在2008年3月24日—28日在广州举行(具体地点见录取通行书)。授课内容紧密结合目前临床微生物学诊断必需,介绍最新版的CLSI/NCCLS手册更新内容及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的热点。包括涂片镜检的临床意义:如何区分定植菌和感染菌;如何提高呼吸常见病原菌的检出率;CLSI/NCCLS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和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临床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查进展和真菌药敏试验;细菌耐药性现状及其临床重要耐药菌的耐药研究;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关系(PK/PD)

  • 标签: 医学教育基地 基地项目 学习班招生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17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感染性疾病原学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暨第3届临床微生物学高峰论坛将于2015年4月10—12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著名的临床微生物学家、药理学家和抗感染专家授课。完成课程并经考核合格者,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具体信息可登陆网站www.cjic.com.cn浏览。现已接受报名。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医学教育 病原学诊断 考核合格者 感染性疾病 Ⅰ类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