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的开展以及肿瘤、艾滋病的出现,导致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日益增多,使得由丝状真菌引起的条件致病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促使研究人员不断探讨和完善有关丝状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评估其临床价值.产孢丝状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主要有M38-P方案、M38-A方案、Etest法、流式细胞仪活性染色检测的应用、MTT和XTT比色法等.NCCLS方案具有准确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但是,还不能将其作为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体外抗真菌药敏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是复杂的,成功的临床治疗不仅取决于致病菌的敏感性,也取决于宿主的免疫机制、药物的分布、患者的依从性等诸因素,药敏实验的MIC值高不意味着治疗失败,同样,MIC值低也不表明临床治疗一定成功.

  • 标签: 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眼部真菌感染病原菌种类和特征.方法对眼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及病原菌鉴定,并对眼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发病原因、早期诊断方法、丝状真菌与酵母菌眼部感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11例为真菌性角膜溃疡,2例为眼内炎.13例(15眼)均为真菌感染,其中痂病镰刀菌3例、尖孢镰刀菌2例、烟曲霉2例、谢瓦曲霉1例、黄曲霉1例、链格孢霉1例、尖端单孢子菌1例、总状毛霉1例、链霉菌1例.结论眼部丝状真菌感染仍以镰刀菌、曲霉为主,但有明显的多样化趋势.

  • 标签: 眼部 丝状真菌 真菌感染 角膜炎 致病菌 临床资料
  • 简介:原生质体转化法是丝状真菌转化的传统方法,但其过程繁琐且转化效率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原本是进行植物遗传转化的标准方法,但近年来发现该方法还可用于丝状真菌的转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丝状真菌转化具有操作简便、转化效率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从而可以解决丝状真菌转化难的问题.在本文中,就其转化机制、特点和转化条件优化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根癌农杆菌 丝状真菌 转化 T-DNA
  • 简介:丝状真菌,俗称霉菌,在食品工业中被用于生产多种生物酶和有机酸。近年来,人们发现丝状真菌具有分泌量大、表达的蛋白有天然活性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同源和异源重组蛋白的表达宿主,因此被广泛研究和探讨。简要综述了以黑曲霉为代表的几种常被用作蛋白表达宿主的丝状真菌的特点、应用中的主要问题和基本解决方案,以及近年关于丝状真菌表达系统的最佳培养条件和发酵条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丝状真菌 黑曲霉 异源表达
  • 简介:目的报告4例少见丝状真菌深部感染病例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测资料,为相关真菌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取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或血液标本直接涂片和真菌培养,根据真菌培养的菌落特点和镜下形态,鉴定至菌种。结果分别从4例患者的伤口分泌物和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4株丝状真菌,经鉴定为申克孢子丝菌、串珠镰刀菌、马尔尼菲青霉和尖端赛多孢子菌。结论申克孢子丝菌、串珠镰刀菌、马尔尼菲青霉和尖端赛多孢子菌引起的临床感染少见,且检测困难,应加强对少见真菌感染的认识和实验室检测,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 标签: 申克孢子丝菌 串珠镰刀菌 马尔尼菲青霉 尖端赛多孢子菌 真菌 深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谱(MALDI-TOF MS)在临床分离的丝状真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经形态学鉴定为丝状真菌的菌株,分别采用双甲酸夹心法和甲酸乙腈萃取法提取真菌蛋白并行MALDI-TOF MS鉴定,并与聚合酶链反应(PCR)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比较;分析丝状真菌菌种分布和标本来源。结果共收集临床分离的丝状真菌90株,其中曲霉菌属70株(77.78%),青霉菌属6株(6.67%),链格孢霉5株(5.56%),镰刀菌属4株(4.44%),赛多孢菌2株(2.22%),米根霉、根毛霉和哈茨木霉各1株(1.11%);其中曲霉菌以烟曲霉47株(52.22%)、黄曲霉13株(14.44%)和黑曲霉4株(4.44%)为主。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90.0%)(包括痰标本和肺泡灌洗液),其次为角膜和耳道分泌物(3.33%),痰标本中分离率最多的为曲霉菌(59株、65.56%)。MALDI-TOF MS鉴定到种水平82株,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率为91.11%(82/90),鉴定准确率显著高于形态学鉴定结果(68.89%,6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02、P = 0.01);质谱鉴定丝状真菌中的曲霉菌、镰刀菌、赛多孢菌和链格孢霉时准确率高(98.57%~100%);双甲酸夹心法和甲酸乙腈萃取法前处理的质谱鉴定丝状真菌到种水平的比率分别为91.11%(82/90)和90.00%(81/90),鉴定曲霉菌种水平分别为98.57%(69/70)和97.14%(68/70),但鉴定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4、P = 0.95);两种前处理方法均可100%鉴定烟曲霉、黄曲霉、赛多孢菌和链格孢霉到种水平,其中89.36%(42/47)烟曲霉和76.92%(10/13)黄曲霉鉴定得分≥ 2.0分。结论MALDI-TOF MS技术鉴定丝状真菌快速准确,双甲酸夹心法前处理操作更简便,适合实验室常规检测,可用于实验室常规鉴定曲霉菌等常见丝状真菌

  • 标签: 丝状真菌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鉴定 双甲酸夹心 甲酸乙腈萃取
  • 简介:确定萧山跨湖桥遗址空气、土壤、字幕墙和独木舟侵蚀丝状真菌的种类,探讨生物酶对侵蚀丝状真菌的有效抑菌浓度,为消除生物危害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经典方法对侵蚀丝状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生物酶的有效抑菌浓度进行研究。空气中主要的丝状真菌有: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土曲霉(Aspergillusterreus)、展青霉(Penicilliumpatulum)和圆弧青霉(Penicilliumcyclopium)。土壤中主导菌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土曲霉(Aspergillusterrew)、聚多曲霉(Aspergillussydowii)、杂色曲霉(Aspergillusversicolor)、圆弧青霉(Penicilliumcyclopium)、展青霉(Penicilliumpatulum)、黑青霉(Penicilliumnigricans)、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varioti)和枝孢霉(Cladosporium)。字幕墙侵染菌为杂色曲霉(Aspergillusversicolor)。独木舟侵蚀菌为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varioti)。不同的丝状真菌对生物酶的感应性/耐受性有很大不同。单一的几丁质酶对丝状真菌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但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的复合协同作用更能有效地抑制丝状真菌的生长发育。

  • 标签: 跨湖桥 丝状真菌鉴定 生物酶 抑菌作用
  • 简介:寄主诱导基因沉默(hostinducedgenesilencing,HIGS)技术是基于RNAi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既可以从反向遗传学的方向鉴定植物病原真菌的基因功能,又可以通过在寄主植物中表达沉默病原物特定基因的HIGS载体,以达到控制病原菌扩展,提高作物抗病性的目的。因此HIGS在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和作物的抗病育种中极具应用前景。HIGS技术从报道以来在植物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适用范围广,可以在多种病原真菌中进行应用,特别对于难培养和难以进行遗传转化的真菌。并可以在植物抗病育种中发挥更大空间,为病害的防治提供可靠的策略。本综述总结概括了HIGS技术的原理和它在植物病原丝状真菌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该技术在更多植物病原真菌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寄主诱导基因沉默 丝状真菌 致病基因 抗病育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分离出丝状真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结果,提高对该类感染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宣武医院临床标本分离到丝状真菌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微生物学结果。比较肺部感染组和定植/污染组及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差异,分析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结果共收集分离丝状真菌的患者110例,男70例,女40例;年龄(69.81±13.93)岁,年龄范围为26~97岁,≥60岁占82.73%。70例(63.64%)确诊为丝状真菌感染,其中肺部感染组62例(56.36%),致病菌以曲霉菌为主(87.10%,54/62)。定植/污染组40例(36.36%),均来自呼吸道标本,分离菌株包括曲霉菌(82.50%,33/40)、青霉属等。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发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6,P<0.05)。2组标本均主要来源于呼吸科、急诊科和老年科。菌种分布均以曲霉菌属(烟曲霉和黄曲霉)居多,肺部感染组菌种分布更广。肺部感染组主要危险因素为有肺部基础疾病、糖皮质激素使用和糖尿病,肺部感染组较定植/污染组病死率高(35.48%比5.00%,χ2=12.55,P<0.01)。肺部感染组患者住院期间均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好转40例(64.52%),死亡22例(35.48%)。死亡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存活组(t=4.83,P=0.01),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死亡主要危险因素(χ2=8.40,P=0.02)。G试验和GM试验在肺部感染组检测阳性率高于定植/污染组(P值均<0.05)。结论丝状真菌感染病死率高,通过对丝状真菌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验与临床特征研究,有利于提高丝状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真菌 感染 危险因素 定植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 简介:目的用MALDI—TOFMS技术和形态学方法对139株丝状真菌进行鉴定,评估MALDI—TOFMS技术在丝状真菌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将从临床呼吸道标本培养分离出来的139株丝状真菌,经过预处理后,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质谱仪(VITEKMs)进行鉴定,并将结果与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质谱仪对139株丝状真菌正确鉴定率为82.7%(115/139);对曲霉属的鉴定正确率达到90.8%(108/119),其中烟曲霉和黄曲霉的鉴定正确率均为1。0%(77/77、21/21),黑曲霉的鉴定正确率50.0%(8/16),其他曲霉菌的鉴定正确率为40.0%(2/5);对青霉属的鉴定正确率为58.3%(7/12);对毛霉菌的正确鉴定率为0%(0/3)。呼吸道感染丝状真菌以曲霉菌属为主(89.2%),其中又以烟曲霉(55.4%)、黄曲霉(15.1%)和黑曲霉(11.5%)多见。结论MALDI—TOFMS技术能快速准确鉴定常见丝状真菌,为丝状真菌的鉴定带来革命性突破,但对少见丝状真菌的鉴定仍有待于数据库的进一步完善。

  • 标签: MALDI-TOF MS 呼吸道 丝状真菌 鉴定
  • 简介:对一株丝状真菌(Miug-2.7)产天然红色素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淀粉用量3%、蛋白胨1%、大豆浸出物1%,pH为7.5,培养温度25℃、摇床频率200r/min,培养时间为72h的条件下,100mL发酵液所得的干菌丝经溶剂提取,色价可达900以上.

  • 标签: 丝状真菌 天然红色素 发酵 食品添加剂
  • 简介:目的建立检测常见丝状真菌感染病原菌的PCR-RFLP和多重PCR方法。方法建立以PCR技术为基础的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首先用真菌通用引物扩增丝状真菌的ITS区,然后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用4种丝状真菌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体系,用该体系检测单模板、双模板和三模板的扩增情况,并测定该体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用PCR-RFLP技术能够鉴别5种常见丝状真菌,多重PCR能够根据扩增片段的不同鉴别菌种,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对单模板、双模板和三模板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结论PCR-RFLP和多重PCR技术能够快速鉴定丝状真菌感染病原菌,有临床应用的良好前景。

  • 标签: 丝状真菌 PCR-RFLP 多重PCR 分子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是否存在特征性的临床特点,可以作为一个由丝状真菌引起的化脓性角膜炎的辅助诊断。方法在印度的化脓性角膜炎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角膜擦伤的微生物调查。比值的基础部分诊断报告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确认的诊断是制定和随访的情况下系列测试。结果锯齿利润率,提出脱落,干燥的质地,卫星病灶和其他着色比黄花更频繁地发生在丝状真菌性角膜炎病例,比细菌性角膜炎(P<0.05)。前房积脓和纤维素性渗出物,观察更频繁地在细菌性角膜炎(P<0.05)。当向后逐步logisitic回归模型中只有锯齿利润率,提出脱落,颜色分别独立地与真菌性角膜炎相关,在评分系统中使用这些功能。如果一个临床特征是目前真菌感染的概率为63%,提高到83%。结论微生物调查应尽可能执行;但是,如果设施无法使用,快速诊断化脓性角膜炎的推定可能得分的临床特点可能。

  • 标签: 化脓性角膜炎 真菌感染
  • 简介:介绍了丝状腐蚀产生的原因及特征,并对实验室丝状腐蚀加速试验方法的影响因素及如何保证结果的重现性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对实际应用中产生的丝状腐蚀现象进行模拟,为产品研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丝状腐蚀 影响因素 实验室加速试验 有机涂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非曲霉属丝状真菌病(N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allo-HSCT后诊断(确诊或临床诊断)为NAMI的24例患者,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24例移植后NAMI患者,男21例(87.5%),女3例(12.5%),中位年龄33(10~66)岁。NAMI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188(2~856)d,10例为确诊,14例为临床诊断;19例(79.2%)发生在肺部,4例(16.7%)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1例(4.2%)发生在鼻窦;病原菌分布中根霉菌14例(58.3%)、毛霉菌5例(20.8%)、犁头霉菌3例(12.5%),尖端赛多孢子菌2例(8.3%);临床症状为发热20例(83.3%),头痛4例(16.7%),咯血、腹痛腹泻、抽搐(颅内感染)各2例(8.3%),胸痛1例(4.2%)。在18例根据病原学结果调整抗真菌治疗的患者中,治疗的有效率为38.9%(7/18)。中位随访时间为自NAMI诊断后229(2~2 280)d,2年总生存率为(24.0±14.5)%。结论allo-HSCT后非曲霉菌属丝状真菌感染以根霉菌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死亡率高。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丝状真菌,非曲霉菌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东省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丝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谱,为提高诊治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143例艾滋病合并肺部丝状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对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的丝状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统计学方法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43例患者中,发热116例(81.1%),咳嗽104例(72.7%),咳痰83例(58.0%),气促59例(41.3%);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2.0(9.3, 60.8)/μL,其中118例(82.5%)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0/μL;白细胞计数减少52例(36.4%),增多18例(12.6%);贫血109例(76.2%),血小板计数减少29例(20.3%);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64例(44.8%);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感染114例(79.7%),粟粒样改变12例(8.4%),胸腔积液44例(30.8%),胸腔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45例(31.5%);抗真菌治疗后,治愈或好转124例(86.7%),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或死亡19例(13.3%)。143株丝状真菌中,曲霉菌属56株(39.2%,其中24株为烟曲霉),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 TM)37株(25.9%),青霉菌属22株(15.4%),非曲霉非青霉非篮状菌属28株(19.6%)。曲霉菌属、TM、青霉菌属和非曲霉非青霉非篮状菌属感染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为24.5、15.0、53.5和22.0/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282,P=0.010)。艾滋病患者合并不同菌属肺部丝状真菌感染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μL的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TM组[89.2%(33/37)],曲霉菌属组[67.9%(38/56)]和非曲霉非青霉非篮状菌属组[67.9%(19/28)],青霉菌属组[54.5%(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6,P=0.026)。结论广东省艾滋病患者肺部丝状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病原谱多样化,以TM和烟曲霉为主,且病原谱可能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部感染 丝状真菌 病原谱 CD4+T淋巴细胞计数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从酵母、无绿藻及丝状真菌中提取DNA以用于PCR反应的方法。方法所用菌种包括临床分离的未知菌株和保藏菌株共23株:未知酵母菌(5株)、真皮毛孢子菌(1株)、糠秕马拉色菌(1株)、季也蒙念珠菌(5株)、未知丝状真菌(6株)、无绿藻(1株)、烟曲霉(2株)、拟青霉菌(1株)、茎点霉(1株)。用溶细胞酶(lyticase)结合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A260/A280检测纯度并计算质量浓度,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真菌核糖体基因(rDNA)内转录间区ITS基因,经PCR扩增检验所提取的DNA质量。结果成功提取所有23株真菌基因组DNA,其纯度及质量浓度能满足PCR反应的要求。结论用溶细胞酶结合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从酵母菌、无绿藻及丝状真菌提取的DNA可用于PCR反应。

  • 标签: DNA提取 真菌 DNA提取试剂盒 溶细胞酶
  • 简介:从国内外相关资料中所阐述的污泥膨胀的原因着手,分析了丝状菌繁殖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常见的熊状菌活性污泥膨胀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 标签: 丝状菌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工艺 曝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丝状角膜炎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65例丝状角膜炎患者,根据病因(干眼症、术后继发、角结膜炎、暴露性角膜炎等),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人工泪、高渗盐、环孢霉素、角膜接触镜等)。结果所有的病例在用药一周后,症状明显改善,一月内丝状物完全消失。结论丝状角膜炎较易复发,且疗程较长。但是只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经过系统的治疗,均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 标签: 丝状角膜炎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观察真菌色素与各种真菌感染的病理学和临床诊治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真菌色素相关的临床理论和实用技术。方法以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和系列文献为基础,从真菌色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生物合成代谢、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特征和其对耐药性形成的影响等方面来阐述真菌色素所担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作用。结果真菌色素与其相应真菌菌株的生理代谢和致病性密切相关,是真菌细胞形态的固有结构,有极强的抵御外来离子辐射、极度温度变化、pH值改变和抗真菌药物作用的混合功能。结论致病性真菌色素是各种真菌感染的一个重要病原性毒力因素,也是引发耐药性形成的真菌固有的功能形态因素之一。

  • 标签: 真菌色素 真菌感染 抗真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