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病变部位、肺癌的病例分型、肺癌与肺结核之间的关系作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30例纳为观察组,再将同期收治的肺结核患者30例纳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作对比分析,包括其病例特点及其他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均值(58.36±5.09)岁高于对照组(40.90±3.32)岁,吸烟率80.0%高于对照组43.3%,肺结核病史率63.3%高于对照组36.7%,P<0.05。观察组患者均表现为盗汗、胸痛以及咯血、胸闷或者憋气、声音嘶哑与体质量降低等方面不良症状,其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但两组患者咳嗽及咳痰、发热等情况发生率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两组患者影像学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与肺结核呈多方面高相似度,临床诊断时需深度鉴别,避免耽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保证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标签: 肺结核 肺癌 病理分型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6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行全胸腔肺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指征。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VA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胸腔引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 全胸腔镜 肺癌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情况。方法将2015年7月份——2017年7月份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85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胸腔镜治疗和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淋巴清扫数量、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开胸组较长,输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较开胸组都不同程度的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基本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胸腔组手术患者治疗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3/45),较比开胸组17.5%(7/40)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与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淋巴结清扫数量基本无差异,治疗效果可以充分肯定;引流时间、输血量都较少,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且避免传统开胸手术造成并发症,对于后期患者的放化疗耐受度提高,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的护理措施及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16例肺癌患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16例肺癌患者经治疗,配以护理干预后,14例获得满意疗效,其中2例出现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治疗总有效率达87.5%;13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81.3%。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肺癌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等不适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出现的并发症亦能及时处理,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腔鏡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16例早期NSCLC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依据不同术式分成对照组(58例)与研究组(58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研究组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置放时间、术后24hVAS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中,功能状况、情感状况、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能提高早期NSCLC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预后佳,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淋巴结清除数(29.8±4.6)粒多于对照组的(23.6±8.2)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纵隔转移率10.00%、复发率38.33%均低于对照组的26.67%、5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可知,两组存活1年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3、5年率61.67%、48.33%均高于对照组的43.33%、3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可有效控制纵隔转移和复发,提升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
  • 简介:1994-10/2007-12我院共收治老年人肺癌3370例,初诊误诊12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7例,女41例,年龄60~80(平均67.5)岁。112例有吸烟史,日均吸烟15~20支,烟龄最长54a。有咳嗽症状107例,胸痛60例,血痰57例,发热40例,气促31例,其他症状36例,其中声音嘶哑16例,吞咽困难11例,杵状指(趾)5例,四肢关节疼4例。1.2误诊情况初诊时误诊为肺结核61例、慢性支气管炎19例、喉癌4例、食道癌41例、类风湿关节炎3例。本组最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1.3方法本组中61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5例痰或胸水中找癌细胞(+),17例行淋巴结活检,28例经皮肺穿刺,22例行“肺切除”手术治疗,72例行胸部CT检查,8例行头部CT检查。2结果误诊时间最长的4个月,最短的2周,平均3.5个月,误诊次数最多的8次,最少的1次。3讨论3.1误诊原因老年期是心、脑、血管病变和脊椎退行性病变的高发期,某些症状和肺癌的神经肌肉综合征的表现有时极为相似,常引起误诊。由于部分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重视程度不够,对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往往主观随...

  • 标签: 肺肿瘤/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的姑息护理体会。方法选择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进入我院肿瘤科治疗的98例老年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姑息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家庭情况、社会管理、情感支持、精神支柱及身体状况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晚期肺癌患者实行姑息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日常睡眠,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老年晚期肺癌 姑息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和分型以及诊断途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98例小细胞癌患者,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病理的观察和对照,分析诊断小细胞癌的CT表现和病理关系。结果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广泛肿大和肺内肿块,是小细胞癌的CT主要表现特征,CT诊断的准确率达到80%以上,再配合经皮穿刺活检可以提高到90%以上。结论CT螺旋扫描配合CT导向经皮穿刺活检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是小细胞癌确诊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 标签: 小细胞 肺癌 CT表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行螺旋CT诊断的临床基本价值。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为2015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病患,共有61例,经手术切片与病理观察,所有病患均被确诊为肺癌病患,对所有病患实施螺旋CT进行诊断,分析此类检查方法的运用效果。结果对比螺旋CT检查结果与肺癌病患病理分型检查结果,经螺旋CT检查病理分型检查结果来看,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运用于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极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螺旋CT 肺癌患者 诊断价值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高危肺癌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危肺癌患者52例进行观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高危肺癌患者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通过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来总结临床经验,探讨如何减少肺结核患者合并有肺癌的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4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46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中单个或者多个血清呼吸道肿瘤的有22例,单个呼吸道肿瘤有10例,多个呼吸道肿瘤标志物升高的例数14例。结论有长期吸烟史的肺结核患者容易合并有肺癌,肺结核患者出现胸痛、声嘶的症状,可提高临床医生对发现患者合并肺癌的警惕性,肺结核合并肺癌往往影像学上有肿块、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表现明显

  • 标签: 肺结核 肺癌 肺组织检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中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心理护理。对比观察分析两组患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化疗康复期间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肺癌患者 心理护理 化疗期间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行优质护理的可行性。方法80例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理念指导实施护理,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服务理念指导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3例,占7.5%,对照组并发症7例,占1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96.77%,对照组满意度70.9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焦虑和抑郁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优质护理理念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理念 肺癌根治术 护理服务
  • 简介: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不仅与人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反应有关,而且与肿瘤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但是其与肿瘤的之间的关系目前尚存争议。在不同的肿瘤中或者不同的免疫机制下,白介素17可能发挥双重调节作用。一方面,IL-17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等的表达促进肿瘤进展,另一方面,IL-17也可通过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NK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发挥抗肿瘤作用。肺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肿瘤致死的首要原因。IL-17作为一个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肺癌发生、进展的全过程,本文对目前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 标签: 白介素17(IL-17) 非小细胞肺癌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利用多层CT血管造影(MDCTA)技术探讨原发性肺癌相关血管的影像特征,以期帮助定性诊断。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47例连续就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被纳入研究,采用16层CT,1mm层厚,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0~4.0mL/s,血管期(延迟时间18~25s)采集。回顾性阅读CT横断面和后处理血管图像,分析癌灶内瘤血管和肺血管的形态学特征。结果:136例(92.5%)患者的MDCTA清晰显示了支气管动脉(BA),其中62例(42.2%)显示BA进入肿瘤内形成瘤血管,表现为蚓状、斑点状、网状及血湖状染色,瘤前血管增粗、扭曲,但形态正常。68例(46.3%)显示肺动脉(PA)形态明显异常,表现为残根或截断征、侵蚀狭窄等。结论:原发性肺癌的瘤血管在MDCTA上表现为具有高特异性的异常结构血管,而瘤前血管仅表现为增粗、扭曲,没有特异性;PA受侵高度提示恶性病变。

  • 标签: 肺癌 支气管动脉 肺动脉 CT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热灌注治疗临床实践、术后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64例肺癌患者的热灌注治疗案例,详细分析手术后患者的健康状况。结果64位患者中仅有5例患者效果不好,有多种并发症发生,92.18%的患者热灌注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在对肺癌患者进行热灌注治疗的过程之中,医院护士在手术前应该熟悉热管转治疗的机理;手术中应该积极配合主治医师;手术后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随时关注患者的术后情况,做好记录以便能够随时应对各种意外发生,例如术后的并发症现象。

  • 标签: 肺癌患者 热灌注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形势下,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日益上升。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关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从某种角度而言,靶向药物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突出性的效果。现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展开了对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应用研究。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从前人学者的角度出发,对其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和归纳,整理成综述如下。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靶向药物 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临床确诊的45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临床均进行CT扫描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45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中,结核病灶与肺癌病灶均多发于肺尖上叶后段和肺尖下叶背段,其中两者病灶位于同侧同叶位置的有34例(75.6%),位于不同侧叶位置的有11例(24.4%)。在CT影像学特征比较上,观察组在CT影像的分叶征、棘状突起、空泡征、毛刺征、肺炎合并肺不张、胸膜凹陷征表现发生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空洞表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钙化、斑片条索影等发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长期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提示并发肺癌的可能,临床应予以重视。CT检查对于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鉴别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以及较高的准确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CT扫描 肺结核 肺结核合并肺癌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