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病史摘要患者:男,56岁.主诉咳嗽、咳痰和近2个月伴发热20d.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黏痰,无胸闷、气促、胸痛、心悸、鼻出血、声嘶等症状,当时无发热,故未予特殊处理.

  • 标签: 咳嗽 咳痰 发热 肺弥漫性浸润影 诊断 韦格内肉芽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收治的32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其病理形态。结果①病理分型32例患者中,单纯型14例,构成比为43.8%;伴有浸润性导管癌11例,构成比为34.4%;伴有导管原位癌5例,构成比为15.6%;伴有黏液癌2例,构成比为6.3%。②病灶成分分组及其淋巴结转移情况32例患者的病灶成分分组中,<50%组15例,构成比为46.9%;≥50%组17例,构成比为53.1%。淋巴结转移情况中,<50%组的阳性率为80.0%,≥50%组的阳性率为94.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③免疫组化结果中,雌激素抗体阳性例数27例,阳性率为84.4%;孕激素受体阳性例数25例,阳性率为78.1%;P53抑癌基因阳性例数26例,阳性率为81.3%;癌基因cerbB2阳性例数18例,阳性率为56.3%。结论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进行病理分析,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率,对病理活检、治疗以及随访观察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临床特征 病理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3.0TMRI常规序列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率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对50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3.0TMRI检查,由2位放射科医师分别采用T2加权成像(T2WI)、DWI、动态对比增强(DCE)、T2WI与DWI(T2WI-DWI)融合图像(b=1000s/mm2)分析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医师对T2WI-DWI融合图像的阅片一致性好(K=0.904),且在肌层浸润深度方面与病理检查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r=0.923,P〈0.001)。T2WI-DWI融合图像对于肿瘤浸润子宫肌层的判断明显优于T2WI、DCE、DWI图像(P均〈0.05)。T2WI-DWI融合图像和DCE图像对于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判断均优于T2WI和DWI图像(P均〈0.05)。T2WI-DWI、DCE诊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1%、97%、96%和100%、95%、95%,而两者判断肿瘤浸润子宫深肌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0.92×10-3mm2/s,其与肿瘤侵犯肌层的深度间无明显相关性(r=-0.18,P=0.32)。结论:T2WI与高b值DWI融合图像对于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能提供准确信息。T2WI与高b值DWI融合图像和DCE图像均可作为优选序列来用于判断子宫内膜癌深肌层的浸润情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蒽环类和紫杉类联合的NAC对浸润性乳腺癌HER-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2016-12的80例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以蒽环类和紫杉类联合为基础的NAC,采用JBCS标准和MP标准评价NAC病理反应,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HER-2蛋白表达,并给与常规治疗。结果根据JBCS标准和MP标准,11.5%的患者获得病理完全反应。在接受NAC患者中,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具有明显差异。FISH结果显示,NAC治疗后HER-2IHC评分发生改变的肿瘤仍具有稳定的HER-2基因扩增或非扩增状态。结论以蒽环类和紫杉类为基础的NAC可降低浸润性乳腺癌HER-2蛋白表达水平。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HER一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保留膀胱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我院的4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其使用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部分膀胱切除手术,对照组13例患者接受膀胱肿瘤电切术。对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共有9例患者复发,术后复发率是30%,患者的平均复发时间是9.4个月;对照组共有5例复发病例,复发率是38.5%,对照组组患者的平均复发时间是8.7个月。两组术后的无瘤生存率情况为,观察组1年生存24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3年生存16例,对照组6例,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使用保留膀胱手术的效果比较突出,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比较高,临床中能够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保留膀胱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RS)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Carcinoma,IDC)声像图的共性与差异及其形成机制,以期对乳腺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声像特征有更好的认识,从而降低误诊率。方法应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方式,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门诊行超声检查或住院患者21例,对比起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RS组患者平均年龄、病灶最大径平均值与I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组与IDC组病灶在形态、边缘、纵横比、后方回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内部回声、周围高回声晕、边界、钙化灶、腋窝淋巴结异常及血流信号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RS病灶的发现具有一定价值。RS的发病年龄、病灶大小及超声征象与IDC具有一定区别。

  • 标签: 超声检查 鉴别 乳腺良性上皮增生性病变 浸润性导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辅助动脉灌注化疗及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泌尿外科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8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动脉灌注化疗组39例,术后仅采用动脉灌注化疗;膀胱灌注化疗组41例,术后仅采用膀胱灌注化疗。结果动脉灌注化疗组、膀胱灌注化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92.31%、92.68%,3年生存率分别为82.05%、80.49%,5年生存率分别为71.79%、70.73%;两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01、0.03,P>0.05)。结论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患者术后应用动脉灌注化疗及膀胱内灌注化疗,可降低肿瘤复发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动脉灌注治疗 生活质量 膀胱灌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二次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经比较可知,两组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术后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综合护理干预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于手术时间的缩短和术后复发率的降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手术时间 术后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乳腺癌患者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对患者术后切口浸润镇痛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乳腺癌患者,样本纳入量为80例,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之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其中单用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麻醉,联合组采用右美托咪定符合罗哌卡因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临床麻醉各项指标作为其麻醉效果的对比依据,根据研究结果得知,联合组患者麻醉效果更佳,对患者术后切口浸润性镇痛效果更好,且与单用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麻醉安全性的对比依据,根据研究结果得知,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且与单用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手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符合罗哌卡因麻醉,对患者麻醉效果更好,为优质麻醉方案。

  • 标签: 乳腺癌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浸润性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应用妇科检查与临床症状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妇科检查与临床症状检查,研究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妇科检查与临床症状的效果。结果性交痛诊断灵敏度为69.44%、特异度为87.50%;重度痛经诊断灵敏度为94.44%、特异度为65.00%;盆腔痛诊断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37.50%;肛门坠痛诊断灵敏度为33.33%、特异度为55.00%。子宫增大诊断灵敏度为38.88%、特异度为92.50%;宫骶韧带结节诊断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85.00%;子宫活动度诊断灵敏度为63.88%、特异度为52.50%;阴道直肠隔结节诊断灵敏度为11.11%、特异度为100%。结论在临床诊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妇科检查阴道直肠膈结节以及临床症状严重痛经的特异度以及灵敏度比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临床症状 妇科检查 深部浸润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浸润性膀胱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共4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性膀胱癌根治性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同时运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半年随访,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8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2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浸润性膀胱癌,采用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有着确切的疗效,同时还可以加快患者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浸润性膀胱癌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P53及nm23在不同分子亚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27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为激素受体阳性、HER2受体阳性及三阴性3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P53及nm2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53在激素受体阳性组、HER2受体阳性组、三阴性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8.9%、73.5%及77.3%,3组间的P53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差异(χ^2=30.662,P〈0.05),以三阴性组表达最高;nm23在激素受体阳性组、HER2受体阳性组、三阴性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4.3%、67.6%及54.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15,P〈0.05),以三阴性组及HER2阳性组表达较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P53表达阳性率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2,P〈0.05);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的nm23表达阳性率高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1.196,P〈0.05)。结论:在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中联合检测P53及nm23,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指标,更有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 标签: P53 NM23 分子亚型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二次膀胱肿瘤电切联合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与疗效。方法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分为两组,实验18例,患者在第一次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4-6组行二次电切,以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12例,行TUR术后1周膀胱灌注化疗,以后常规进行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复发情况。结果总复发率16.7%,实验组复发率,对照组复发率。结论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及二次电切可降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率。

  • 标签: 膀胱癌二次经尿道肿瘤电切 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临床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疗当中,经患者尿道给予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肿瘤整块切除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为相关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患者需接受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参照组,且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对象,具体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有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手术治疗而言,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治疗方案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 并发症 切除术 尿道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对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及其复发率。方法择取本院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MIBC),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上述患者均经过精确检查诊断,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中男性患者是35例,女性患者是25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60.1±1.5)岁,体质量60~80公斤,平均体质量是71.0±2.4公斤;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是30例,女性患者是2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8±2.8)岁,体质量60~80公斤,平均体质量是70.4±1.6公斤。给予研究组患者先行膀胱部分的切除手术,手术后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进行全身化疗以及药物羟基喜树碱的膀胱灌注疗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行根治性的全膀胱的切除手术和盆腔淋巴结的清扫疗法。观察2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及其5年的癌特异性的生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及5年的癌特异性的生存率分别是64%和60%,而对照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及5年的癌特异性的生存率分别是62%和58%,经过数据的分析可得,χ2=0.9824,差异不存在一定的统计学的意义,即P>0.05。结论PC手术与辅助化疗的联合应用对于局限性MIBC的治疗效果和RC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具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且能保留部分膀胱,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 标签: 膀胱部分切除术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局限性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