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展望21世纪的高校实验,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实验的主要任务,实验内容也将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发展。重视实验软、硬件是实施实验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心实验人、财、物等管理模式的转变,探索一条适合实验发展之路,满足实验教学之需要。

  • 标签: 实验室建设 实验队伍 规范化管理
  • 简介:高校实验是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课堂。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实验的增加以及不断的完善,实验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高校实验安全问题现状,提出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实验室 安全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ELISA检测实验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策略。方法我站从2017年5月始,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ELISA检测实验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随机选取2017年3月-4月期间(常规质量控制与管理)与2017年7月-8月期间(优化质量控制与管理)各4000份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比两段时期内的标本检验合格情况。结果与2017年3月-4月对比,2017年7月-8月期间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工作人员差错率、标本检测不合格率、结果异常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血站ELISA检测实验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检测合格率与准确性。

  • 标签: 血站 ELISA检测 实验室 检测过程 质量控制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凝血纤溶实验是当前医学领域针对人体血液组织的一项重要实验内容,其涉及学科众多且对人体血液研究进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当前医疗科研技术的进步,有关凝血纤溶实验的研究深度精密程度也在不断进步,取得了诸多研究效果。本次研究将针对凝血纤溶实验检验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具体分析与论述。

  • 标签: 凝血实验 纤溶实验 研究进展
  • 简介: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有上升趋势,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该文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前列腺癌实验诊断指标诊断价值以及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前列腺癌 实验室 诊断方法 泌尿系统 肿瘤
  • 简介:摘要疾控机构病原生物学实验的生物安全隐患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病原生物学实验的生物安全,不仅是传染病控制、食品安全、科研工作等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实验生物安全通常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相关人员造成危害。近年来,我国对病原生物实验生物安全的重视越来越高,同时使得其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关注度得到提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管理工作,寻找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实验的安全隐患做出预防措施。病原生物学实验的生物安全管理探索是病原生物学实验管理的核心[1]。

  • 标签: 疾控机构 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
  • 简介:该文对高校实验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高校实验管理模式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重视高校实验教学实验管理工作,使高校实验真正成为培养创新人才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 标签: 实验室建设 管理模式 高校教育改革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各种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的问题逐渐暴露,人们在医疗方面暴露的问题也更加明显,医院内感染的情况也越来越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检验科免疫实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控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检验科 免疫实验室 感染 危险因素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型实验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输血安全控制要点。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临床申请输血的128例患者分为两组,采集两组患者血液标本后试验组采取血型实验输血检验和输血安全质量控制,对照组不开展上述管理措施,评估两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职业暴露、输血前后消毒、配血问题以及溶血性贫血等输血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1%,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χ2=6.942,P=0.008)。结论输血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是临床用血的重要安全屏障,血型实验应对输血质量检验工作予以严格控制,遵循检验规范完成交叉配血试验等输血检验,减少输血不良事件,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输血安全 交叉配血试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基层疾控机构病原生物实验生物安全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更好预防生物安全事故发生的对策。方法通过实验的科学合理建设,硬件设施的改善,防护设备的加强和正确使用,完善体系,严格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等。结果通过对“硬件、软件、人员”这构成生物安全的三要素进行完善,最大限度的减少疾控机构实验安全隐患,从根本上减少或尽可能杜绝生物安全事件发生。

  • 标签: 生物安全 隐患 对策
  • 简介: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开始接触具有生物危险性物质时,普遍缺乏生物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另外,目前仅临床微生物学和实验管理学课程中涉及实验生物安全和生物安全防护。鉴于学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长期接触各种未知病原体标本,建议开设实验生物安全课程,加强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实验生物安全和防护教学。

  • 标签: 医学检验 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防护
  • 简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艾滋病检测实验是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提供的检测数据是制定遏制体制艾滋病传播流行措施的重要依据,而对艾滋病筛查实验如何进行规范的管理是全面提高艾滋病筛查实验技术水平、检测质量、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证。本文就近年来HIV筛查的管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医院检验科HIV筛查规范化管理,是发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传播的主要手段和可靠保证。

  • 标签: HIV/分离和提纯 实验室/组织和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患者结核杆菌检验的方法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肺结核患者60例,分别经由荧光定量PCR检查、痰涂片检查、涂片金胺“0”染色法、T-SPOT.TB检测法进行检测,分析5种检查结果阳性率。结果60例肺结核患者TB-PCR检查、罗氏改良痰培养、痰液直接厚涂片检查、涂片金胺“0”染色法、T-SPOT.TB检测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1.67%(43/60)、93.33%(56/60)、75.00%(45/60)、68.33%(41/60)、58.33(35/60)。结论肺结核患者经由罗氏改良痰培养检验痰结核杆菌准确率较高,建议进一步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结核 痰结核杆菌 血液标本 血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在鉴别诊断感染性发热疾病中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入住大医附属二院的发热患者,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检测患者的WBC、CRP、PCT、CD64水平。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再绘制ROC曲线进行分析其在感染性发热患者病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中WBC、PCT、CD64水平均明显升高,高于与病毒感染组、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毒组与非感染组间无差异显著。单一检测时PCT灵敏度、特异度最高为80.6%、74.7%,当PCT和CRP联合检测时出现灵敏度、特异度有所升高为89.6%、87.3%,当PCT、CRP、CD64三项联合检测时升高最明显为91.4%、90.5%,准确度最高。结论联合检测PCT、CRP或PCT、CRP、CD64三项鉴别发热病因最可靠。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CD64 细菌感染
  • 简介: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在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同时也规范和提高了实验管理水平,促进了医学检验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 标签: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 实验教学 实验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