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利用院前对急性急性中毒患者实施救治。方法:包括脱离中毒环境、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护送患者到达医院进步治疗等。结果:84例患者中除现场死亡5例外,其余79例患者均运送到医院进步治疗。结论:急性患者行院前急救,使中毒症状缓解快,并能够极大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了病死率、致残率。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治疗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中毒病人院前抢救抢救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收救治急性重度患者5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常规抢救,观察组患者行院前抢救措施及入院后救治,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抢救总有效率为72.41%,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对急性重度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提升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临床抢救效果较好,可进步推广。

  • 标签: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院前抢救 急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60例急性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高压氧对急性中毒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对治疗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次护理过程结束后,60例患者中,治愈54例,显效5例,无效1例,有效率98.33%。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中毒,可以提高中毒患者治愈率,减少或减轻迟发性脑病发生,同时在整个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做好每个环节护理,是中毒患者救治成功关键。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护理
  • 简介:我院2001-01/2007-12共收治急性中毒后迟发脑病(DEACMP)54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般资料本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47~83岁,平均65.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21例,有糖尿病史者8例,高脂血症者11例,有脑血管病史者10例。本组均有昏迷,6~49(平均昏迷13.4)h。其中31例为中度中毒,23例为重度中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均有不同程度痴呆,表现为反应迟钝,表情幼稚,沉默少语,智能低下,记忆力及计算力差,大小便失控,严重患者呈去皮层状态。出现精神错乱者9例,表现为行为紊乱,语无伦次,人格丧失,随地大小便等。出现运动障碍者21例,表现为肢体僵硬,四肢僵直等锥体外系症状,其中2例表现为帕金森氏综合征,1例出现偏瘫。1.2方法1.2.1头颅CT检查本组均做了两次或两次以上头颅CT检查,苍白球低密度24例,皮质下白质低密度18例,无异常6例,9例有陈旧性脑梗死病灶,26例有不同程度脑萎缩。1.2.2实验室检查本组均做血脂,血糖等检查,血甘油三脂增高15例,胆固醇增高14例,血糖高16例。1.2.3治疗入院后均行高压氧治疗,1~2次/d,配合以鼻导管...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症 脑疾病/并发症
  • 简介:急性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是中毒神系统后发症,属种迟发性缺氧性脑病,临床上表现为神经精神异常,症状多样,现将我院自1990-02/1998-12收治32例急性中毒后迟发性脑病进行分析,以进步提高对本病认识。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并发症 脑疾病 病因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中毒患者临床效果研究情况。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急性中毒患者(2015年11月12日到2016年11月12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护理工作者对其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护理工作者对其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各50例,对比2组急性中毒患者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中毒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短,观察组急性中毒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工作者对急性中毒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中毒致横纹肌和心肌损伤治疗方法。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急性中毒致横纹肌和心肌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横纹肌和心肌损伤治疗后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心电检查异常天数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痰中毒致横纹肌和心肌损伤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美托洛尔,效果显著,减轻临床症状,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横纹肌 心肌损伤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CO)中毒后迟发型脑病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急性CO中毒后迟发型脑病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加用高压氧,联合组患者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肌酐以及血尿素氮等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84.2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肌酐以及血尿素氮等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CO中毒后迟发型脑病患者可以取得显著临床疗效,患者认知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型脑病 依达拉奉 高压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和分析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中毒病人干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1-2018.1在我院“ 120”急救接回 4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患者家属送到急诊 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患者家属满意度等数据。结果 统计实验数据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较少,预后恢复效果较好,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较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性中毒病人干预,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预后好,患者家属满意度高,可在临床治疗中作为推荐方案,也可以进研究其价值,更好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佐证。

  • 标签: 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出气氮测定在慢性咳嗽临床治疗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70例患有慢性咳嗽患者进行研究,对以上患者分别进行FeNO测定和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对比以上患者氮值以及FEV1水平,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氮值明显高于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以及其他类型患者,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氮更能有效反映患者气道炎症水平,且该检测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操作,当FeNO水平超过40ppb时,对诊断CVA有较高特异性,具有非常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咳嗽 呼出气一氧化氮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足月新生儿肺炎治疗中氮吸入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新生儿肺炎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接受祛痰止咳、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氮吸入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抗炎指标、抗氧化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MDA(丙二醛)、AOPPs(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IP-2(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TAOC(总抗氧化能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MIP-2、TAOC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肺炎治疗中氮吸入能够显著改善应激状态和炎症,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一氧化氮吸入 新生儿肺炎 抗氧化 抗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二氧化监测对心肺复苏治疗效果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ICU收治心肺复苏治疗患者50例,依据患者最终生存情况分为两组,其中39例患者生存,作为存活组,11例患者死亡,作为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0min、5min、10min、20min、30min呼气末二氧化分压(PETCO2)水平。结果两组患者0minPETCO2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5min、10min、20min、30minPETCO2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治疗结果与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二氧化分压水平存在相关性,二氧化分压可作为预测心肺复苏治疗结果依据,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氧化碳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暴露实验设计,观察北京市雾霾天气对在外活动健康年轻人呼吸道炎性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外活动2小时健康年轻人,其呼出气氮浓度水平比暴露前上升52.6%;而这种上升在暴露结束24小时后回复原状。该实验从流行病学角度验证了大气污染物致人体健康损害炎性机制假设,并发现在雾霾天气中,即便是对于健康年轻人,其呼出气氮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非常显著增加。今后在临床上、以及公共卫生角度上,都应注意发掘能降低个体暴露方法、更好保护人群健康。

  • 标签: 雾霾 健康年轻人 呼出气一氧化氮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出气氮测定在成人支气管哮喘诊治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月收治2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在选择同期25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以上患者分别行肺功能检测、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测及FeNO测定。结果观察组患者FEV1/FV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eNO和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实施治疗后,FEV1/FVC、FeNO明显改善。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呼出气氮测定,可以有效检测其FEV1/FVC、FeNO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数据,保障患者健康。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麻醉中呼末二氧化监测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在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选取我院中实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1例,检测患者动脉二氧化分压差以及呼吸末二氧化分压情况。结果在手术中,经过全身麻醉后,动脉二氧化分压差直呈上升趋势,当麻醉达到120分钟后,动脉二氧化分压差大于麻醉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中检测发现,动脉二氧化分压差与呼吸末二氧化分压具有较好相关性。结论对全身麻醉患者检测呼吸末氧化分压情况,可以了解患者手术进行情况,从而有利于诊断患者病情,针对危重症患者,可以通过检测结果进行血气分析,防止出现不良事件,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临床麻醉 呼末二氧化碳 监测
  • 简介:目的: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variantasthma,eVA)患者呼出气氮浓度(FFNO)变化及其与气流阻塞间相关性。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经支气管激发试验确诊92例CVA成人患者.分别行常规肺功能、脉冲振荡肺功能和FENO检测。结果:92例CVA患者中44例FENO〉50ppb,34例F,NO为25~50ppb,仅14例F,N0〈25ppb。3组患者均无显著气流阻塞,但均有轻度外周小气道障碍。脉冲振荡肺功能测试中,所有患者呼吸总阻抗和共振频率均略有增高,同时反映外周气道阻力外周气道阻抗及5Hz、20Hz粘性阻力差值(R5-R20)也出现显著增高。结论:FENO与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CVA患者F-ENO水平普遍增高,且同时合并外周气道气流阻塞。FENO检测有助于CVA临床诊断。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 慢性咳嗽 气流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对非插管内镜手术病人CO2影响,探求对CO2影响最小最适丙泊酚维持浓度。方法选取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治疗手术患者60例。根据丙泊酚不同给药维持浓度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5mg/kg﹒h-1)、B组(7.5mg/kg﹒h-1)、C组(10mg/kg﹒h-1)。记录患者手术开始(T0)、手术5min(T1)、手术10min(T2)、手术15min(T3)四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指脉氧饱和度(SPO2)、经皮二氧化分压(tcpCO2)、经皮氧分压(tcpO2)。记录患者体动及追加丙泊酚次数。结果A组患者体动5例,B组体动1例、SpO2下降1例,C组重度二氧化升高6例、SpO2下降1例、低血压2例。在T2、T3时刻点,C组tcpCO2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cpO2在T1、T2、T3时刻点均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以7.5mg/kg﹒h-1持续泵入维持麻醉时对经皮二氧化影响最小,更适合非插管内镜门诊手术病人麻醉。

  • 标签: 丙泊酚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 无痛胃肠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氧化激光(CO2)联合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鲍温样丘疹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皮肤科门诊确诊80例鲍温样丘疹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只采用CO2激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0%,复发率为8%,对照组有效率为62.5%,复发率为61.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2激光联合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鲍温样丘疹病,有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鲍温样丘疹病 干扰素 局部封闭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