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观察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CT检查确诊为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57例,男29例,女28例,年龄1小时-26天。对所有新生儿都进行CT扫描,观察分析新生儿的CT表现,根据CT表现判断新生儿窒息的程度。对其中的38例患儿进行了为其6个月的随访,再次对患儿进行CT复查,观察患儿的复查结果。结果CT确诊27例轻度脑损伤患儿,占47%;17例中度脑损伤患儿,占30%;1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占23%。随访CT复查的结果,恢复正常的患儿有23例,其中有2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1例为重度脑损伤患儿;出现外部脑积水的患儿有12例,其中有8例是重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还有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的脑实质出血灶吸收之后转化为脑软化灶。结论CT检测,能够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准确率和新生儿存活率,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脑病 CT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观察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CT检查确诊为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57例,男29例,女28例,年龄1小时-26天。对所有新生儿都进行CT扫描,观察分析新生儿的CT表现,根据CT表现判断新生儿窒息的程度。对其中的38例患儿进行了为其6个月的随访,再次对患儿进行CT复查,观察患儿的复查结果。结果CT确诊27例轻度脑损伤患儿,占47%;17例中度脑损伤患儿,占30%;1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占23%。随访CT复查的结果,恢复正常的患儿有23例,其中有2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1例为重度脑损伤患儿;出现外部脑积水的患儿有12例,其中有8例是重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2例是轻度脑损伤患儿;还有3例重度脑损伤患儿的脑实质出血灶吸收之后转化为脑软化灶。结论CT检测,能够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的准确率和新生儿存活率,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脑病 CT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窒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40例窒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观察新生儿临床表现、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方法等,对新生儿窒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治疗6个月及1年之后,相较于治疗前,患儿的GMFM的评分情况均显著性上升,且相较于治疗6个月时间,治疗1年之后的上升程度更为显著,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治疗之后,NBNA评分小于37分的患儿占据35.00%,但是在治疗之前患儿这一评分均小于37分,因此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为了及时的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需要在确诊新生儿窒息后,积极的采取治疗干预的措施,一旦确诊则需改善患儿运动及神经功能,尽早实施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保障患儿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治疗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护理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与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4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随即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行为神经发生状况、住院时间以及患儿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家长满意度、行为神经发生状况评分明显更高、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性脑病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讨头部联合全身轻度降温治疗新生儿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6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室(NICU)收治的60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结合头部联合全身轻度降温治疗,对照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结合选择性头部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抢救成功率及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均

  • 标签: [] 头部降温 全身轻度降温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复苏 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50例严重颌面部外伤窒息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抢救护理对策。提示严重颌面部外伤病人,因其受伤的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极易发生窒息危象,针对两大窒息,即阻塞性窒息与吸入性窒息及时实施有效地抢救,才能确保此类病人呼吸道通畅。严重颌面外伤气道管理的好坏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 标签: 严重颌面部外伤 窒息 病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并对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及窒息与孕周、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进行分析。方法对57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回顾性分析。于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各进行一次评分,以评分中最低的一次为标准,同时以同期无新生儿窒息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孕周、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高位妊娠,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过期妊娠、前置胎盘等及早产、产钳与胎吸助产、臀助产与臀牵引新生儿窒息率均高。结论做好围生期保健,及时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做好高危胎儿监护、产时监护,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可避免臀牵引术,及对严重宫内窘迫儿施用产钳或胎吸助产。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孕周 体重 分娩方式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62-02
  • 简介: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娩出后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发生率占活产儿的3%~6%,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危症,也是新生儿死亡、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新生儿窒息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以降低其病死率,减少因多器官受损尤其是脑受损后发生的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等,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和将来的智力发育。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护理 复苏 神经功能障碍 新生儿死亡 多器官受损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法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4年 8月至 2015年 3月本院儿科选取 20例窒息新生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抢救与护理方法。结果: 20例复苏成功,抢救成功率为 100%, 0例死亡。结论:一旦发现新生儿窒息应及时给予复苏抢救,并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生儿因为刚出生抵抗力较弱,所以经常会发生各种疾病,其中新生儿窒息就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新生儿一旦发生这一疾病各功能器官就能出现较为严重的损伤,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引发死亡,为此,本文也就新生儿窒息诊治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够有效的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诊治 进展
  • 简介:本组资料来源于1987--2005年笔者工作过的3家三甲医院烧伤科,共7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0±8)岁,烧伤面积(48±24)%TBSA。致伤原因:蒸气烫伤1例、开水烫伤1例、汽油火焰烧伤5例。6例伴有面颈部烧伤,且其中2例伴轻度吸入性损伤、2例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发生窒息(伤后8h~16d),3例为面颈部和喉头水肿所致,3例为气管切开后处理不当所致,1例为颈部浅静脉穿刺输液所致。经心肺复苏,5例呼吸恢复,2例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阻塞性窒息 重度吸入性损伤 烧伤后 面颈部烧伤 浅静脉穿刺输液 气管切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