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预见性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新生儿窒息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预见性护理研究

杨海艳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民医院 贵州兴义 562400


【摘要】目的研究在新生儿窒息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护理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与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窒息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4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随即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行为神经发生状况、住院时间以及患儿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家长满意度、行为神经发生状况评分明显更高、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19%(P<0.05)。结论:在护理新生儿窒息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期间,应用预见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加快患儿康复时间,推广可行性较高。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预见性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该病多由新生儿窒息造成,具备较高的致死率,危及患儿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生儿窒息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死亡率在逐渐降低,但恢复效果一般[1]。本次研究对新生儿窒息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做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与本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窒息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4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随即将患儿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致病原因:宫内窒息17例、脐带绕颈19例、异常分娩6例。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致病原因:宫内窒息15例、脐带绕颈20例、异常分娩7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基本相同(P>0.05),可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包含健康宣教、吸氧治疗、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营养支持、保暖治疗等。

1.2.2观察组

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1)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患儿期间,要严密监测患者临床症状与各项生命体征,依据患儿实际病情针对性调整患儿头部位置及体位,及时为患儿清除呼吸道,保障患儿呼吸舒畅;依据患儿实际病情为患儿提供吸氧治疗,但要注意氧气浓度,禁止使用高浓度氧气,防止患儿发生氧中毒现象。(2)抗惊厥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必须要严格规范自身的护理操作,及时帮助患儿调整舒适体位,并要尽量避免外界环境对患儿产生刺激,例如强光等,保障治疗环境的舒适;如果患儿发生尖叫、烦躁、四肢摆动等相关惊厥先兆期间,护理人员要及时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必要时,可为患儿提供适量的止痉剂展开治疗。(3)颅内高压预见性护理: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对患儿病情的关注,定期检查患儿是否发生前卤隆起或紧张、嗜睡、昏迷。瞳孔改变等相关高压症状,患儿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控制药物用量与用药速度,患儿发生颅内高压时,要立即为患儿开展降颅压治疗(适量甘露醇),并对患儿相关输液反应展开严密观测。(4)喂养护理:护理人员需依据患儿实际病症选取恰当的喂养方式,尽量运用母乳喂养的方式,必要时,护理人员可开展鼻饲喂奶,并要密切留意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1.3观察指标

(1)护理工作完成后,对患儿开展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测评(NBNA),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行为神经发育情况;通过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情况,分值与满意度正相关;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时间。

(2)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状况,包含颅内高压、惊厥。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分析,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行为神经发生状况、住院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家长满意度、行为神经发生状况评分明显更高、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见表1。

1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行为神经发生状况、住院时间比较(611e129214037_html_35c98dfe0801f945.gif±s

组别(n=42)

家长满意度

行为神经发生状况

住院时间

观察组

96.31±2.23

38.84±1.36

15.32±4.48

对照组

83.28±5.84

32.76±1.05

21.53±5.08

t

11.324

19.639

5.237

P

<0.05

<0.05

<0.05

2.2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状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3/42)(颅内高压1例、惊厥2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19%(11/42)(颅内高压5例、惊厥6例),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新生儿窒息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部往往会遭受一定损伤,对患儿脑部发育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会影响患儿运动与智力发育,生成低能儿或瘫痪儿[2]。新生儿窒息时,本身会损伤患儿大脑神经组织,再加之新生儿脑部发育不健全,缺乏组织协调能力,所以窒息后会产生脑部缺血情况,对患儿脑部发育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降低患儿脑组织损伤程度是患儿预后的关键[3]。新生儿脑部发育具备较强的可塑性,所以,为患儿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儿脑组织损伤程度,利于患儿预后[4]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家长满意度、行为神经发生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新生儿窒息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提升患儿康复速度,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说明对新生儿窒息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用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窒息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护理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提升患儿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霞.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21,7(15):106-108.

[2]周筱倩.精细化护理干预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2):171-172.

[3]何东梅,黄杜仙,肖坤茂,高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21,19(11):1508-1511.

[4]任苗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预见性临床护理效果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1,38(0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