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子宫粘膜肌瘤应用宫腔镜下子宫粘膜肌瘤电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4例子宫粘膜肌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单极电切治疗,研究组应用双极电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1.8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粘膜肌瘤电切术治疗粘膜肌瘤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稳定临床指标,值得在临床加强应用。

  • 标签: 子宫粘膜下肌瘤 单极电切术 双极电切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宫粘膜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月一2012年12月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肌瘤76例,并与同期经腹肌瘤切除术的疗效作比较。结果本组76例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疗效为97.4%,宫腔镜手术治疗0型、I型子宫粘膜肌瘤术后满意率100%,且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组,两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肌瘤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黏膜下子宫肌瘤 疗效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57岁。因阴道内肿物脱出伴流血2天于2000—02—20入院。既往有脑外伤史,智力低下,耳聋,病史不详。孕4产4。入科时生命体征平稳。妇科检查:外阴血染,阴道口见一肿物,色红,如鹅蛋大小,质中等,实性。肿物两侧未见输卵管陷凹,阴道内有新鲜血流出。宫颈呈环状,肿物与宫颈相连,根蒂粗。盆腔空虚,未扪及子宫。B超提示盆腔见不到子宫正常的形态,阴道内见一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块。临床诊断:子宫粘膜肌瘤合并子宫内翻。经阴道将粘膜肌瘤部分切除,纱布填塞使子宫回纳。术后阴道流血多,即剖腹探查,术中见子宫部分内翻成'瓶口'状,术中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报告:子宫平滑肌瘤

  • 标签: 子宫肌瘤 并发症 子宫内翻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肌瘤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8年4月接收的46例子宫粘膜肌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类型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实验组(23例宫腔镜电切术)。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各项手术指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7%,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粘膜肌瘤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快。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粘膜下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30例子宫粘膜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宫腔电切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成功率达10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1年,患者满意度达96.67%。结论应用宫腔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肌瘤,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电切术 子宫粘膜下肌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电切子宫粘膜肌瘤52例临床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3月,研究对象选取在此时段内于我院妇科登记并接受治疗的52名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依照护理方案差异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情况与并发症发病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接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相对更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均较低,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子宫粘膜肌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选择宫腔镜电切术并配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手术治疗疼痛感,提高治疗安全度。

  • 标签: 子宫肌瘤患者 宫腔镜电切术 子宫粘膜下肌瘤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子宫粘膜肌瘤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的临床效果,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月到2017年12我院收治的子宫粘膜肌瘤患者42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粘膜肌瘤电切术,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对其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空气栓塞的发生率为2.4%,子宫穿孔发生率为2.4%,术后出血发生率为7.1%,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2.4%,TURP的发生率为4.8%,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9.0%。结论子宫粘膜肌瘤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并通过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子宫粘膜肌瘤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粘膜下肌瘤 术后随访 并发症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B超监护采用宫腔镜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对照组50例换行开腹手术,观察组50例患者行B超监护宫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月经周期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B超监护宫腔镜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B超 宫腔镜 粘膜下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宫腔镜和腹腔镜在切除子宫粘膜肌瘤后,对育龄期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经腹腔镜切除的82例子宫粘膜肌瘤患者,纳入腹腔镜组,其中60例患者有生育需求;110例子宫粘膜肌瘤患者,行宫腔镜手术,纳入宫腔镜组,其中78例患者有生育需求。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手术效果、术后12-18月的妊娠情况。结果与腹腔镜组相比,宫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手术时间较短(P<0.05),住院时间短(P<0.05);肌瘤一次切除率,腹腔镜(82/82)宫腔镜(83/110)(P<0.001);术中穿透子宫内膜率,腹腔镜(38/82)宫腔镜(110/110)(P<0.001);术后12-18月内,腹腔镜组的妊娠率(35/60)高于宫腔镜组的妊娠率(32/78)(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子宫粘膜肌瘤,减少子宫内膜的损伤,提高妊娠率。

  • 标签: 粘膜下肌瘤 腹腔镜 宫腔镜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宫腔镜电切子宫粘膜肌瘤52例临床分析及护理探析构建。方法截取本院于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接受宫腔镜电切子宫切除术的52例粘膜肌瘤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而后对其宫腔镜电切子宫切除术实施过程进行分析,构建该手术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方案,并予以实施。结果52例粘膜肌瘤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生命体征平稳,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现象,经干预治疗后痊愈。结论加强宫腔镜电切子宫切除术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镜电切子宫切除术 粘膜下肌瘤 护理构建
  • 简介:摘要我院自2009年参加卫生部淮河流域食管癌筛查项目以来,共计筛查人数约8000余人次,发现60余例食管平滑肌瘤,其中大部分病人在我院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在食管病变中,平滑肌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所有食管肿瘤的1.2%,食管平滑肌瘤好发于食管中下段,多来自食管壁内的粘膜肌层,肿瘤较大时出现吞咽困难,有异物感等症状。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是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它免除传统手术治疗风险,成为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有效手段。ESD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根据内镜治疗的特点,手术前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必备条件,对提高疗效和安全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我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共行23例次平滑肌瘤ESD,均成功完成,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现将ESD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腔镜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方法本研究涉及为100例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给予A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给予B组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A组,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结论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子宫黏膜肌瘤切除术中采用宫腔镜与腹腔镜的效果。方法:选择时间为 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共计60名患者进行实验,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肌瘤切除术。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结果:经过实验可得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肛门排气及下床活动能力更早,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直径<5cm的0型、I型子宫粘膜肌瘤具有显著的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粘膜下肌瘤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粘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电切术,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0例使用手术配合,做好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不良、感染与穿孔等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治疗中,推广手术配合,做好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粘膜下子宫肌瘤 宫腔镜电切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电切法用于治疗子宫粘膜肌瘤伴不孕生殖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子宫粘膜肌瘤伴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TLM)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宫腔镜电切法(TCRM)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3年的随访,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和治疗前后的流产率以及术后的妊娠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妊娠率为64.29%(45/70),治疗前后的流产率为70.00%(49/70)、11.43%(8/70),术后的妊娠时间为(11.10±7.43)个月,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除法用于治疗子宫粘膜肌瘤伴不孕生殖的预后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法 肌瘤 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