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宫腔镜治疗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探讨,某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收治了37例粘连患者,而该院对这些患者采用的治疗是宫腔镜。在患者术后的1年内,该院对其进行了随访并对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与预后疗效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结果该院的3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在术后也并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9%。结论在治疗粘连的过程中,采用宫腔镜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创伤,并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得到切实有效的治疗。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镜电切术 临床疗效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3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成功率达100%,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访1年,患者满意度达96.67%。结论应用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电切术 子宫粘膜下肌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宫腔镜下粘连与机械分离治疗中、重度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效果及生殖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宫腔镜下粘连分离(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治疗的116例中、重度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及病情程度,将纳入的116例患者分为机械组54例,其中美国生育学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AFS)分级中度41例,重度13例,采用宫腔镜下机械分离组62例,其中AFS分级中度47例,重度15例,采用电切分离。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一次性成功率、术后宫颈形态、月经恢复及妊娠结局。结果机械组(中度41例,重度13例)与组(中度47例,中度15例)重度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31.56±4.37)min与(23.73±4.27)min,长于机械组与组中度患者(27.56±4.37) min与(20.35±4.11) min;中出血量分别为(16.24±4.74 ) ml与(12.56±4.26)ml,多于机械组与组中度患者(13.87±4.42 )ml与(9.57±4.3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81、3.014、3.214、4.011,P值分别为0.005、0.005、0.006、<0.001),机械组中、重度患者手术时间长于组中、重度患者,中出血量多于组中、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45、4.742、4.591、4.347,P均<0.001)。机械组(中度41例,重度13例)与组(中度47例,中度15例)中度患者形态总有效例数分别为41、47例,均高于重度患者9、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304、15.615,P均<0.001);机械组中度患者月经恢复总有效39例,高于重度患者4例及组中度患者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347、5.100,P值分别为<0.001、0.025);组中度患者月经恢复总有效37例,高于组重度患者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4,P<0.001);中度患者要求生育机械组与组分别为39、45例,成功妊娠27、31例,活产19、22例,足月产14、16例,均分别高于机械组与组重度患者要求生育10、11例(χ2=4.087、P=0.047,χ2=5.332,P=0.015),成功妊娠4、4例(χ2=4.111、P=0.042,χ2=3.996、P=0.046),活产1、1例(χ2=4.334、P=0.033,χ2=4.658、P=0.027),足月产0、0例(P值分别为0.044、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机械组(中度41例,重度13例)与组(中度47例,中度15例)并发症中度患者胎盘粘连分别为6、7例,胎盘植入分别为2、2例,分别低于低于重度患者胎盘粘连2、2例(P值分别为0.043、0.037),胎盘植入1、1例(P值分别为0.045、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下中、重度粘连与机械分离均对中、重度IUA患者具有良好疗效,临床可根据各自医院及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粘连 电切术 机械分离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镜良性疾病手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行宫腔镜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子宫内膜息肉85例,宫颈息肉25例。B组:子宫黏膜下肌瘤40例,功血20例,子宫腺肌症月经过多28例。结果A组:手术时间8~20min,平均10min;中出血平均10ml;B组手术时间20-75min,平均30min:中出血平均80ml。中并发症:子宫穿孔:A组:0例,B组:2例。两组均无低钠血症、中、术后大出血、水中毒、气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9个月-4年。A组无复发,有效率达100%。B组:子宫黏膜下肌瘤有效率100%;功血有效率85%(3/20);子宫腺肌症有效率88%。总有效率为96.97%(192/198)。结论宫腔镜是用于治疗良性痛变的最佳方法。

  • 标签: 宫腔镜电切术 子宫 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镜技术对患有良性病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良性病变的患者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14例。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镜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良性病变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围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镜技术对患有良性病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宫腔电切镜 宫腔良性病变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双极等离子治疗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和粘膜下肌瘤患者共189例,其中行双极等离子治疗者纳入双极组(n=72),行单极治疗的患者纳入单级组(n=117)。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膨液用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评估两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双极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膨液用量显著低于单极组(P均〈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双极组患者术后1月内阴道流血、排液天数显著短于单极组(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极等离子切除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肌瘤具有快速、安全、有效、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膨液用量少等优势,并能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粘膜下肌瘤 内膜息肉 单极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人工周期治疗中重度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5 年 7 月至 2017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 78 例中重度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治疗,观察组采用电联合人工周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加以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组间组内均有差异( P < 0.05 )。结论:与人工周期治疗中重度粘连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电切术 人工周期 重度宫腔粘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粘连患者采用电治疗后再行人工周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1年7月~2015年7月妇科收治的粘连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人工周期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8.13%),且治疗后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粘连患者行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联合人工周期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激素水平恢复,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宫腔粘连 电切术 人工周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粘连(TCRA)联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中、重度粘连(IUA)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IUA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TCRA治疗,研究组行TCRA+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术前、术后子宫情况[子宫内膜厚度(ET)、容积、血流指数(FI)]、血清相关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术后12个月宫再粘连率及妊娠率。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51/54),高于对照组的79.63%(43/54),P<0.05。术后3个月,两组ET、容积、FI、MMP-9均较术前均上升而TGF-β1较术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再粘连发生率(11.11%,6/54)低于对照组(27.78%,15/54),妊娠率(40.00%,10/25)高于对照组(14.41%,4/27),P<0.05。结论应用宫腔镜联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中、重度粘连效果显著,可促进子宫内膜恢复,降低再粘连发生率,提升术后妊娠率。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镜电切术 雌孕激素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镜下子宫内膜切除(HER)治疗月经过多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月经过多药物治疗无效或有内科疾病不能药物治疗而行HER治疗且资料完整的98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年龄32-54岁。术后随访患者的月经的改善情况。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1.7月。结果HER治疗月经过多的总有效率92.7%(91/98),其中闭经率46.9%(46/98)。其中年龄>40岁者手术有效率为95.1%(70/74),闭经率为54.1%(40/74)。年龄≤40岁者,手术有效率为87.5%(21/24),闭经率为25%(6/24)。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有效率、闭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因症状复发或效果不好行子宫切除者9例。结论HER治疗月经过多安全有效,子宫内膜不完全破坏导致子宫内膜残留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异常子宫出血 宫腔电切镜 子宫内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中重度粘连患者实施,并辅以人工周期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重度粘连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宫腔镜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人工周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且治疗组闭经、不孕、月经过少以及周期性腹痛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前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厚,但治疗组患者子宫内膜明显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并辅以人工周期对中重度粘连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子宫内膜恢复。

  • 标签: 中重度 宫腔粘连 电切术 人工周期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宫腔镜冷刀与宫腔镜治疗中重度粘连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重度粘连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冷刀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和膨液吸收量);术后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月经改善率、再粘连发生情况及形态。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和膨液吸收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98%,53/57)及月经改善率(84.21%,48/57)均高于对照组[70.59%(36/51)、56.86%(2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再粘连发生率(14.04%,8/57)低于对照组(37.25%,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正常形态占比(92.98%,53/57)高于对照组(78.4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冷刀治疗中重度粘连患者术后月经恢复、形态恢复及妊娠情况优于宫腔镜治疗。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镜冷刀 电切治疗 月经 宫腔形态
  • 作者: 陈燕,郑玉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06
  • 出处:《中国急救医学》2020年第40卷第10期
  • 机构: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贵州 兴义562400
  • 简介:目的 研究宫腔镜联合超声监视在中、重度粘连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粘连患者,共计48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后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均在8~20min之间;平均切开的粘连时间在6min左右;平均出血量为10mL;中膨液用量在200~1000mL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4天;于治疗结束后超声均显示宽大,且粘连情况消失,且术后月经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 对中、重度粘连手术患者实施宫腔镜联合超声监视,能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数据。

  • 标签: 宫腔粘连;宫腔镜联合超声监视;手术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宫腔镜联合超声监视在中、重度粘连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粘连患者,共计 48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监护下宫腔镜手术,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后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均在 8~ 20min之间;平均切开的粘连时间在 6min左右;平均出血量为 10mL ;中膨液用量在 200~ 1000mL 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 4天;于治疗结束后超声均显示宽大,且粘连情况消失,且术后月经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 对中、重度粘连手术患者实施宫腔镜联合超声监视,能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数据。

  • 标签: [ ] 宫腔粘连 宫腔镜联合超声监视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粘连宫腔镜术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40例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初次下床活动、排气、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不良心理的产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度宫腔粘连 宫腔镜电切术 综合护理 康复情况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宫腔镜下空腔粘连分离对空腔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粘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宫腔镜下空腔粘连分离进行治疗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对这50例患者均在宫腔镜下采用粘连切分离治疗,所有患者均没有产生并发症,且根据对患者在术后三个月左右的随访得出,其中大多数患者在术后恢复良好,少数患者的症状也有明显的好转。结论对于空腔粘连的患者采用在宫腔镜下实施空腔粘连分离的不仅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而且空腔粘连分离的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分离术 宫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腔镜下粘接分离的方式对于粘连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首先选择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的粘连患者共计 80例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进行宫腔镜下的粘连分离进行详细治疗,使用对照试验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共计 40人,我们对于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宫内节育器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则使用球囊导尿管和口服戊酸雌二醇进行术后治疗。以上的所有患者中,不孕不育的患者共计 69例,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对所有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程度和盆腔状况进行分析,其余 11例患者为月经量减少,对于这些患者则在手术后进行人工周期治疗,进行 4个月左右的术后随访,进行宫腔镜的全面性检查,对相关疗效进行有效评价。结果:以上 69名不孕不育患者中共计 5次成功病例,另外有 12例患者因为狭窄,需要进行两次的分离手术工作。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之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状。以上 80例患者的治疗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预后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腔镜下进行宫粘连分离手术对于粘连的治疗效果良好,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使用球囊导尿管和口服戊酸雌二醇效果良好,适用于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粘连 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TCRA)治疗粘连(IUA)的疗效。方法68例粘连患者,均采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治疗,术后辅助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比较不同粘连程度患者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月经量增多56例,月经改善率为82.35%(56/68)。其中Ⅱ度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3.02%,Ⅲ度为71.43%,Ⅳ度为25.00%,Ⅱ度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均高于Ⅲ、Ⅳ度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粘连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Ⅲ、Ⅳ度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并配合术后辅助激素治疗对于治疗粘连效果显著,术前粘连越轻,月经恢复越好;随着粘连程度越重,其治愈率呈下降趋势。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镜 宫腔粘连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TCRA)治疗粘连(IUA)的疗效。方法68例粘连患者,均采用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治疗,术后辅助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比较不同粘连程度患者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月经量增多56例,月经改善率为82.35%(56/68)。其中Ⅱ度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3.02%,Ⅲ度为71.43%,Ⅳ度为25.00%,Ⅱ度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均高于Ⅲ、Ⅳ度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粘连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Ⅲ、Ⅳ度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并配合术后辅助激素治疗对于治疗粘连效果显著,术前粘连越轻,月经恢复越好;随着粘连程度越重,其治愈率呈下降趋势。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镜 宫腔粘连分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