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钾血症临床诊断中心电图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高钾血症病患70例,根据血钾浓度对所选病例进行分组,当中,试验组35例的血钾浓度超过6.5mmol/L,对照组35例的血钾浓度为5.5-6.5mmol/L。两组都接受心电图检查,综合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4.29%,比对照组的65.71%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分析原因,血清钾浓度和病因密切相关,当中,肾功能不全者有39例(55.71%),心电图反应位特征性高血钾电生理变化者有10例,其符合率为25.64%。结论利用心电图可显著提升高钾血症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并且,心电图还具有快速以及操作简便等特点,但心电图改变和血浆浓度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患者的血钾浓度越高,其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越高。

  • 标签: 高钾血症 临床诊断 心电图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捡查前停药3d后,先行常规的心电图捡查,再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情况、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醍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在受检的128例患者中,常规。电图检出阳性79例,阴性49例,动态q动图捡出阳性81例,阴性47例,两组检查方法诊断冠G痛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监测室上性早搏早定,旁室传导阻滞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及短阵室上速等方面比较差异性显著(P<O.05),两种检查方法患者接受率磁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动态心电圈在冠。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灵敏度高及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G电图.且被广炙惑者所接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伶馕。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心律失常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其差异性。方法: 65例冠心病患者先后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其诊断效果。结果: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 83.08%> 56.92%)以及相对更高( P< 0.05)。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期前收缩、缺血性 ST-T改变、短阵性房颤、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等心电图的检出率分别为 78.46%、 55.38%、 36.92%、 33.85%、 29.23%、 30.77%以及 27.69%,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的 55.38%、 13.85%、 12.31%、 12.31%、 7.69%、 6.15%以及 7.69%。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钾血症应用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钾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心电图检查,综合分析患者心电图检查的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本组60例病患心电图诊断的符合率为68.33%(41/60)。符合诊断结果者主要由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所致。5.5-6.9mmol/L组的心电图异常诊断符合率为38.09%、7-10mmol/L组为77.77%,>10.mmol/L组为100.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有一定价值,但对轻中度血钾升高者敏感性不高,单纯依据心电图诊断易漏诊;但对血钾显著升高的病人,其诊断的阳性率明显升高。

  • 标签: 诊断价值 高血钾症 肾功能不全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心脏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接受心电图检查的198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和阳性诊断率。结果两组心房纤颤和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观察组窦房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房速、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静止检出率及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效果更好,检出率较高。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脏病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中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定为90例在我院接治疗的的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入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依据是否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45例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组,45例通过常规心电图诊断的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经不同类型心电图检测出的结果以及两组患者的阳性诊断率。结果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博早发、室性早博早发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房性早博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室性早博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中,研究组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诊断率更高、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常规心电图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了我们医院在2017年到2018年这一年间进行治疗的心脏病患者100名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的患者都需要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对患者的检查过程以及检查后的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运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的患者的检测出的结果比运用传统的心电图进行检查的患者的检查结果要高,运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的患者,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运用不同的心电图进行检查的患者的检查结果具有很大的不同,此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研究患者的检查结果得出,运用了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的患者,检查结果更加具有准确性,具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动态心电图这一诊断方式值得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心脏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房间隔缺损(ASD)的外科手术及内科封堵术前及患者手术后半年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住院行封堵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单纯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41人,其中男性93例,女性148例,总结其心电图特征。结果正常心电图有55例;CrochetageR波切迹出现183例(75.9%),Ⅱ、Ⅲ、avF导联均出现83例;双峰T波101例(其中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55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48例,其中伴随CrochetageR波切迹者37例(77.1%);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65例,其中伴随CrochetageR波切迹者59例(90.8%);电轴右偏126例、右房肥大53例、右心室肥大85例、房性早搏12例、房性心动过速6例、心房颤动6例、室性早搏3例;术后6月除正常心电图增加外、房性心动过速未变,其余数量多减少。结论心电图检查如右心室肥大、右心房肥大、CRBBB及ICRBBB对房间隔缺损的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特别是CrochetageR波切迹、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有一定的特征性,手术能使心电图改变减少或消失,心电图改变需长期随访。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心电图 Crochetage R波切迹 圆顶尖角型T波或尖角型T波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电图诊断下老年冠心病治疗方式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 2017年 7月 -2018年 7月,我院心血管科收录的 40例老年患者资料,结合心电图诊断意义进行疾病治疗分析与评估。本次对 40例冠心病进行心电图诊断;按照病人临床治疗需要,采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 2种方案。持续 2个月治疗后展开疗效统计,实际疗效分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 4个级别。结果:本次冠心病确诊者,可根据患者病况采取手术与药物治疗, 2个月后统计, 38例有效,有效率 95%,治疗前后症状差异显著( P< 0.01)。结论冠心病早期无症状,意外发现后续及时安排治疗。

  • 标签: 冠心病 分类 治疗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治资料,选自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均实施心电图诊断。结果本组探究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Q波及T段均存在异常表现,分为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及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效果理想,可用于梗死部位定位、定性,具有较高准确度,可准确筛选急性心肌梗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 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治资料,选自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7月,均实施心电图诊断。结果:本组探究心电图检查显示, ST段、 Q波及 T段均存在异常表现,分为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及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效果理想,可用于梗死部位定位、定性,具有较高准确度,可准确筛选急性心肌梗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评估心肌缺血时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9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的心电图检测,实验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方法,比较两组检出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使用动态心电图评估患者的心肌缺血,检测的准确率更高,能够全面监测患者的心脏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肌缺血 评估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任选 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常规心电图和 24h动态心电图,对比检查结果。 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常规心电图,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P< 0.05)。 结论 24h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24h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36例,分别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并对两种诊断方式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86.02%(203/236),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54.66%(129/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且动态心电图对于24h心率变异性频率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测比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更佳。此外,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程度和心律失常类型的判断也较为准确,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 236例,分别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并对两种诊断方式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 86.02%( 203/236),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 54.66%( 129/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 P﹤0.05);且动态心电图对于 24h心率变异性频率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测比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更佳。此外,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程度和心律失常类型的判断也较为准确,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36例,分别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并对两种诊断方式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86.02%(203/236),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54.66%(129/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且动态心电图对于24h心率变异性频率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检测比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更佳。此外,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程度和心律失常类型的判断也较为准确,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电图诊断下老年冠心病治疗方式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心血管科收录的40例老年患者资料,结合心电图诊断意义进行疾病治疗分析与评估。本次对40例冠心病进行心电图诊断;按照病人临床治疗需要,采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2种方案。持续2个月治疗后展开疗效统计,实际疗效分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级别。结果本次冠心病确诊者,可根据患者病况采取手术与药物治疗,2个月后统计,38例有效,有效率95%,治疗前后症状差异显著(P<0.01)。结论冠心病早期无症状,意外发现后续及时安排治疗。

  • 标签: 冠心病 分类 治疗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我院心电图机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分析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和不同预后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从而探究其临床意义。结果80例患者有71例出现心电图异常者,异常率为88.8%;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昏迷、嗜睡和清醒,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以心律失常、T波改变、ST-T波改变、异常Q波、QT间期延长等为主,通常在发病后24h或48h内出现,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痊愈后,相应的心电图也会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多存在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率与患者病情呈正比关系,可为患者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急性脑血管 心电图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