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控就是责任”,卫生防疫科作为医院疫情控的前沿哨所,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自觉化身为助抗疫之所需的“逆行者”,把控疫情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切实做好院内疫情控工作,积极采取周密的预防医院内感染传播的措施,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力争实现本级疫情不传入、零发生的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 标签: 新冠肺炎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冠肺炎期间基层医院发热门诊措施及管理体会。方法:在本文研究将收治时间在2022年1月-2022年6月的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发热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一共选取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以及对照组100例,分别采取措施及管理方式、常规干预措施方式,分析并且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就诊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冠肺炎期间基层医院发热门诊措施及管理,取得显著效果,不仅能预防不良情况,还能够使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 标签: 新冠肺炎 基层医院 发热门诊防控措施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气体系统在医院感染控中的风险点与应对措施。方法: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医用气体系统现场检测获取的数据,分析医院感染控中的风险点,并予以应对措施。结论:于医院感染控中,应用医用气体系统应满足标准要求及装置,使用合理安全工艺,降低院感风险。

  • 标签: 医用气体系统 医院感染防控 风险点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气体系统在医院感染控中的风险点与应对措施。方法: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医用气体系统现场检测获取的数据,分析医院感染控中的风险点,并予以应对措施。结论:于医院感染控中,应用医用气体系统应满足标准要求及装置,使用合理安全工艺,降低院感风险。

  • 标签: 医用气体系统 医院感染防控 风险点 应对措施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电针乳组穴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取穴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对照组取穴的基础上加用乳组穴,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P

  • 标签:   乳突组穴 面神经炎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电针乳组穴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取穴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对照组取穴的基础上加用乳组穴,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P

  • 标签:   乳突组穴 面神经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保障对象特点与措施的梳理,为门诊部进一步防范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疫情或其它呼吸道传染病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保障对象特点、梳理疫情控要点,对门诊部新冠肺炎疫情控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结果:通过思想重视控新冠疫情不松懈、持续加强疫情输入控管理、做好营院疫情措施、加强常态化核酸检测、落实官兵新冠疫苗接种等措施,实现了部队营区“零感染”的控目标,保障了广大官兵身心健康,保证了部队营区安全稳定。

  • 标签: []门诊部 部队营区 新冠病毒变异 疫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联合治疗桡骨茎腱鞘炎疗效。 方法: 取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7 月 50 例 桡骨茎腱鞘炎患者,按照随机划分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中药汤剂治疗)、试验组(体外冲击波和中药汤剂联合治疗),每组患者 25 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 72% ,试验组有效率为 96% ,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完成治疗后,患者 VAS 评分 均 明显降低,其中试验组 VAS 评分较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桡骨茎腱鞘炎患者治疗时,选择体外冲击波和中药汤剂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 标签: 中西医 桡骨茎突腱鞘炎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 桡骨茎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开展温针灸联合局部封闭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桡骨茎狭窄性腱鞘炎患者 10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 50 例)及对照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局部封闭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温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4 %,对照组为 78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治疗 1 周及 1 个月后两组患者 VAS 评分显著降低( P < 0.05 ),研究组患者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 对 桡骨茎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开展温针灸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提升疼痛改善效果方面均具有突出价值,值得在临床诊疗中开展。

  • 标签: 温针灸 局部封闭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显微镜及耳内镜的双镜联合治疗中耳乳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40例中耳乳突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均实施双镜联合治疗方式,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及随访预后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气道平均听阈、骨导平均听阈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患者均无复发病例,术后12个仅1例复发,而经保守治疗改善。结论:采取双镜联合治疗中耳乳疾病可取得满意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显微镜 耳内镜 中耳乳突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剑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前纵隔肿瘤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n=28)与治疗组(n=28),参照组采取胸壁胸腔镜治疗,治疗组给予经剑下胸腔镜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术式临床效果。结果:与参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相比,治疗组明显较短,两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相比,治疗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与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7%、3.57%,治疗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经剑下胸腔镜切除术治疗,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术 临床效果 前纵隔肿瘤
  • 简介:[摘要] 目的: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Ⅱ C型齿状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 10例Ⅱ C型齿状骨折行寰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体位护理、切口及引流管护理、加强病情观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并发症预防等。结果:对 10例患者进行随访经 6个月~ 12个月,均顺利通过围手术期,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Ⅱ C型齿状骨折手术复杂,危险性大,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齿状突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从阳和汤方义新解及药理研究,结合腰症之腿麻痛发生机制,认为阳和汤的作用机理深合腰症之腿麻痛发生机制,可作为用药基础方,配合其他方法应用。

  • 标签: 阳和汤 腰椎间盘突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横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20年3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本研究常规组患者配合后路固定术,实验组患者配合后路固定术联合横融合植骨术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两组椎体压缩率、Cobb角、丢失情况以及ODI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两组椎体压缩率、Cobb角、丢失情况以及ODI评分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治疗效果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横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后路椎弓根固定 横突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近视是因眼部晶状体屈光不正而导致的一种病理性眼部症状,患者因晶状体形状发生改变的,导致视网膜无法接收到清晰的图像,进而使得患者出现视力模糊的症状。目前,我国教育质量较之过去得到了长足进步,且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体,近视情况的愈发严重不仅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有所伤害,同时也会对其未来发展有消极影响。同时,据调查统计来看,我国的近视发生率约为 33%,对此我 国也在不断通过各种措施来加强近视控力度,以降低近视发病率。本篇文章中,笔者详细探究了当下青少年近视控情况,具体如下:

  • 标签: 青少年 近视防控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分析某活性炭生产企业自主创新活性炭节能改造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情况及防护措施,为该行业职业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分析法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分析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情况和职业病发病风险,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建议。 [结果 ] 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木尘、活性炭尘、一氧化碳、碳酸钠、磷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噪声、高温等,现场检测粉尘检测合格率为 50%,化学毒物、高温及噪声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结论 ] 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进料、压滤、包装、供热、装车等岗位,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 标签: 活性炭 职业病危害 关键控制点 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