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实施康柏西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分组方法是奇偶法,对患者分成实验与参照,一归入34例。参照应用雷珠单抗治疗、实验应用康柏西普治疗,分析两组方案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结果: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治疗前临床指标具有一致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治疗1周、1月后眼压、黄斑中心区厚度具有一致性,P>0.05说明其差异相对较低。实验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经由治疗后,与参照的患者治疗后进行对比,其视力较低,P

  • 标签: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 简介:【摘要】转录测序(RNA-seq)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剔除质量异常样本,是保证生物学结果准确的必要前提。然而,现有的质量控制工具都局限于单个样本或单一数据层面,不利于分析人员多角度发现异常样本。本研究基于R语言开发了RawdataQC软件包,可以在原始数据、比对数据和基因表达谱三个层面对多个样本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可视化方法,帮助使用者综合多个数据层面发现低质量样本。本研究将助力广大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开展转录数据质量控制,为生物学结果准确提供质量保证。

  • 标签: R包 转录组测序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不同年龄 AUB—O (异常子宫出血—排卵障碍型)病人使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的临床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 52 例青春期 AUB—O 患者,将其设置为参照,选取同时期 52 例围绝经期 AUB—O 患者 , 将其设置为实验,均运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治疗,给予患者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分析两效果 。 结果: 比较后显示,实验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一致,间对比 ( P > 0.05 ) ,统计学 没有 意义。 结论: 对于不同年龄段 AUB—O 患者,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此法值得于临床推广 。

  • 标签: 复方 短效口服避孕药 AUB—O 患者 不同年龄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肾脏病理类型分布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年龄段特征。方法:本文对 2015年 4月 -2020年 4月间本实验室收到的经肾活检确诊为肾脏疾病的 5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肾脏疾病患者的病理类型分布规律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年龄段特征。结果:经回顾总结发现,全部 500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 387例,占比 77.40%,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 83例,占比 16.67%,遗传性肾病患者 26例,占比 5.20%,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患者 4例,占比 0.80%;。在 38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 IgA肾病患者 203例,占比 42.45%,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 85例,占比 21.96%,非 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45例,占比 11.63%,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 41例,占比 10.59%,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12例,占比 3.10%, C3肾小球肾炎患者 1例,占比 0.26%;通过分析 387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年龄段特征发现, 9-15岁年龄段的患者 31例( 8.01%)、 16-45岁年龄段患者 239例( 61.76%)、 46-65岁年龄段患者 93例( 24.03%), 66岁及以上年龄段患者 24例( 6.20%)。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肾脏病理类型中分布最广, IgA肾病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各病理类型中占比最高, 16-45岁的青壮年出现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概率最高。

  • 标签: 肾脏病理类型分布特征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分布特征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年龄段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不同年龄 AUB—O (异常子宫出血—排卵障碍型)病人使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的临床效果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7 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 52 例青春期 AUB—O 患者,将其设置为参照,选取同时期 52 例围绝经期 AUB—O 患者 , 将其设置为实验,均运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治疗,给予患者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分析两效果 。 结果: 比较后显示,实验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一致,间对比 ( P > 0.05 ) ,统计学 没有 意义。 结论: 对于不同年龄段 AUB—O 患者,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此法值得于临床推广 。

  • 标签: 复方 短效口服避孕药 AUB—O 患者 不同年龄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不同年龄小儿中采取不同静脉留置针位置对留置时间带来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6月到2020年10月开展研究,将该阶段在本医院接受静脉留置针治疗的不同年龄患儿纳入到研究中,其中新生儿(年龄低于28天)纳入到甲组,婴幼儿(年龄在28天到3岁)纳入到乙,学龄儿(年龄在3岁(不含)到12岁)纳入到丙,各有28例。比照三患儿不同静脉留置针位置的留置时间。结果:甲组的下肢、上肢及头部留置时间没有很大差异(P﹥0.05)。乙的头部留置时间最长,其次为上肢,最后为下肢;丙的上肢留置时间最长,下肢最短;均存在很大差异(P﹤0.05)。结论:学龄儿应选择上肢进行静脉穿刺,婴幼儿则应选择头部,新生儿为了便于观察,也应选择头部,上述位置能够延长留置时间,保证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 标签: 静脉留置针位置 不同年龄 留置时间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电针乳突穴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对照采用传统针灸取穴治疗,治疗在采用对照取穴的基础上加用乳突穴,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  两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P

  • 标签:   乳突组穴 面神经炎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电针乳突穴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对照采用传统针灸取穴治疗,治疗在采用对照取穴的基础上加用乳突穴,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  两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P

  • 标签:   乳突组穴 面神经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9.06-2021.06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60岁为分层界限,将患者分为研究和对照。对两患者均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NIHSS与mRS评分。结果:研究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P<0.05),且NIHSS与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结论:年龄影响最终治疗效果和预后,在临床中应加强对高龄患者的药物使用疗效评估,提高临床预后。

  • 标签: 年龄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所有患者进行均分,主要为参照和治疗,各45例。参照实施常规治疗,治疗进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比两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干预,治疗的并发症发率和总体有效率分别为4.44%和97.78%,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的17.78%和84.44%,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使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疾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 康柏西普 湿性黄斑变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所有患者进行均分,主要为参照和治疗,各45例。参照实施常规治疗,治疗进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比两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干预,治疗的并发症发率和总体有效率分别为4.44%和97.78%,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的17.78%和84.44%,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 使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疾病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他们的康复进程。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 康柏西普 湿性黄斑变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检测中免疫化联合抗体的应用效果。方法:取 70例本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行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检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开展免疫化联合抗体检测,对比免疫化联合抗体检测在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检测中的价值。结果:胸腹水液基层薄层制片阳性检出率较高。在石蜡包埋病理检测技术中,可提主同细胞成分收集率,观察组织结构,同时联合免疫化检测,可在清晰的背影下,准确定位阳性颗粒,提高检出率的同时明确肿瘤组织来源。结论:免疫化联合抗体检测用于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检测中,可提高胸腹水检出率,提高疾病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检测 免疫组化 抗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免疫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80片组织标本随机平均分为参照和研究。为参照组组织标本使用传统方法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为研究组组织标本在免疫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下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然后,比较两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结果:与参照病理组织切片相比,研究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更高( P< 0.05)。结论: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的过程中对此项工作实施免疫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为临床病理检验的准确度达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 病理组织切片 有效制片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基因DNA污染及乳腺癌单样本预测器(single sample predictor, SSP)在RNA-seq中鉴定Basal-like亚型乳腺癌的一致性与稳健性。方法:使用4种SSP联合3种数据校正方法,按比例随机去掉一定比例的非Basal-like亚型样本,并使用正态分布模拟基因DNA对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数据校正方法影响乳腺癌SSP鉴定Basal-like亚型的一致性(κ=0.733-0.964);乳腺癌SSP可以一致鉴定出Basal-like亚型(κ=0.846-0.958),对Basal-like亚型鉴定的稳健性高;基因DNA污染对Basal-like亚型鉴定的一致性影响较小(κ=0.922-1)。结论:Basal-like亚型的鉴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稳健性且受基因DNA污染影响较小。

  • 标签: 基因组DNA污染 RNA-seq 乳腺癌分型 Basal-like亚型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免疫化措施实施后,肝癌患者诊断效果,对上述方案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选择我院100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各50例)作为此次研究样本,入选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8月,随后选取同期入院接受健康体检者50例的数据资料与之进行对比,肝癌患者肿瘤组织行GPC-3免疫化诊断措施,将上述患者设置为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对照。对比上述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AFU(α-L岩藻糖苷酶)、sF(血清铁蛋白)、AFP(血清甲胎蛋白)、CAl9—9(唾液酸化的乳-N-岩藻戊糖II)的平均检测水平对比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均显著高于对照,P

  • 标签: 免疫组化 肝癌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免疫化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学诊断中的价值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05月-2020年08月我院收治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资料为对象,进行观察病理组织学情况以及进行免疫化标记物联合检测,进行分析其病理学诊断价值。结果:经病理组织学观察得知,30例患者中,有1例肿瘤位于肌壁间,有11例肿瘤位于浆膜下,有18例肿瘤位于粘膜下。肿瘤细胞主要是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表现为各自存在或者混合存在)。依照肿瘤危险程度进行分级,包括8例为高度危险性,9例为中度危险性,13例为极低度及低度危险性。免疫化表达结果为:CD117与DOG-1以弥漫阳性为主,其阳性率分别是90.00%、93.33%,而CD34阳性则表达稍弱(63.33%),SMA、Desmin及S-100阴性(或局灶性)微弱表达,Ki-67阳性率为1~30%。结论:免疫化标记物联合检测能够利于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学诊断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学诊断 免疫组化标记物 联合检测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