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参与考核的305名护士(联合培训前)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参与考核的310名护士(联合培训后)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依据护理工作性质分为护理管理岗、医技护理岗、教学岗及临床护理岗;依据岗位与各级护士的具体情况展开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逐层考核,实施1年后评价培训效果。结果接受了联合培训后的305名护士其考核合格率98.71%;明显高于接受联合培训前92.13%的考核合格率,且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联合护理前后各项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方面,参与联合培训后的效果均更优于联合培训前,且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可通过对护士开展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来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满足于不同层级的岗位工作需求,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与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岗位胜任力 分层级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消化科中实行层级护理模式,并对模式实施前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我科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得到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实验前护理满意度为69.23%(9\13),实验后护理满意度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应用后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提高,护理质量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层级护理模式 消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肿瘤科护理层级管理应用措施。方法本文研究对象选自某医院肿瘤科36位护理人员,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名,其中观察组研究对象应用护理层级管理措施,对照组则应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病区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在病区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基础护理优良率、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8.88%,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50%,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科应用护理层级管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对改善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肿瘤科 护理层级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层级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护理管理的质量。方法选取76名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工作的护士,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种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基础护理、整体护理、差错管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质量,有助于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管理 层级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诊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层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层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层级护理 子宫肌瘤 术后康复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选取所在科室60例患者和20名护理人员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实验样本患者为30例,护理人员为1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评估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效果。结果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P<0.05。结论在妇科护理管理中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患者的满意度高,护理效果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学习与借鉴。

  • 标签: 护士分层级管理 妇科护理管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层级管理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本院的68名护士作为对象,采取抓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4)。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护理层级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护理质量,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3例满意,43例一般满意,4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6%(96/100),对照组,41例满意,44例一般满意,15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5%(85/100),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期间,应用护理层级管理模式,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层级管理 临床护理 服务质量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将护理分层级培训应用在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培训工作中,对其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共计50人分为三个层次五个级别进行研究,应用岗位培训与集中培训、交流培训的方法,使工作人员了解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提升应急能力、学会服务礼仪等等,并且应用理论联合实践的方式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分层级培训之后,护士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大大提升了,显著好于培训前。结论将护理分层级培训措施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培训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护士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水平,大大提升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层级培训 消毒供应中心 培训 护士 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科病区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模式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层级护理模式引入到消化科病区管理中,实现护理服务质量和环境的全面改善,促进护理服务水平提升。在层级护理模式实施前后,分析和对比消化科护士的护理质量、心理状态、工作满意度。结果层次护理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和工作满意度显著上升,护理人员负面情绪明显低降低,各项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层级护理模式引入到消化科病区管理中,为患者提供连续性优质护理,能够实现护理水平和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提升。

  • 标签: 消化科病区 层级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的60名护理人员进行此次的研究,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分组分析,两组中各有30名。对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的管理,研究组的护理人员则接受分层级的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在接受不同管理模式之后理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等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护理人员在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之后理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不良反应时间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护士人员实施分层级的管理的效果较显著,能够加强护理人员的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同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 标签: 分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质量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护理对母婴同室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有母乳喂养意愿的母婴同室产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层级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层级护理。对比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满意度。结果层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为94.67%,远高于常规组的87.3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满意度分布和总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层级护理干预在有母乳喂养意愿的母婴同室产妇中应用能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还可改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层级护理 母婴同室 母乳喂养成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获得最大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4~6岁儿童游戏性到底是什么呢?他是如何发展?4~6岁儿童游戏性有什么特征呢?他与儿童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又有何种关呢?带我们小组针对PZ学院30名教职工以及他们的子女开展了调查。本研究的工具采用了巴尼特的《儿童游戏性量表》(后经李国景改编适合中国孩子)和4~6岁儿童与母亲依恋关系量表。本研究采用了问卷法,文献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得出了以下结论(1)4~6岁儿童年龄与儿童与母亲之间的依恋类型相关不显著,说明儿童年龄与儿童母亲依恋关系是有关联的。(2)4~6岁儿童儿童游戏性与母子之间的依恋类型相关不显著,说明游戏性与母子依恋关系之间存在可研究的方向。(3)根据对30名被试的研究,发现此30名被试与母亲依恋类型主要是以下三种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其中大部分为安全型。

  • 标签: 4~6岁儿童 游戏性 母亲 依恋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心电图(动态、常规)诊断冠心病效果。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6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心电图,观察组选择动态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冠心病诊断效果。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胶体硒法和ELISA法两种HIV抗体检测技术的检测效果。方法利用ELISA法和胶体硒法对送到本站初筛阳性样本总256份进行研究。结果胶体硒法的灵敏度低于ELISA法,但特异性要高于ELISA法,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硒法和ELISA法都是常见的HIV抗体检测技术,都有着非常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确诊符合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应当合理地应用于HIV抗体检测中。

  • 标签: 胶体硒法 ELISA法 HIV抗体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理特征,并研究相关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心内科住院部收治并确诊心绞痛患者,纳入研究区间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共100例。根据患者心绞痛类型进行分组,其中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共38例,自发型心绞痛患者共35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共27例。对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典型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常因自主劳作受限而产生悲观、沮丧等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缺乏生活乐趣,严重时产生轻生念头。自发型心绞痛患者主要心理特征为焦虑、恐惧、猜疑、失眠。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多有不同程度揣测、依赖以及抗药性心理,病情稍有进展即出现情绪低落症状。结论劳力型心绞痛、自发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心理特征有所不同,需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加速病情康复与转归。

  • 标签: 心绞痛 心理特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不同气质类型学龄前肥胖儿童的家庭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在某地幼儿园入园体检时检出的单纯性肥胖儿童74例为研究对象,按其入组顺序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营养控制、鼓励运动、健康教育等;观察组3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心理护理干预,两组的护理均进行1年,1年后比较两组儿童的体重变化。结果经1年护理后,观察组的干预有效率为9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9%(P<0.05);观察组内重度肥胖的患儿其干预有效率最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不同气质类型学龄前肥胖儿童的家庭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儿童肥胖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单纯性肥胖 护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学者们从元认知、元情绪、依恋类型等角度对抑郁症的成因展开了新的探索,发现抑郁症与个体的消极元认知信念、辨别表情能力及情绪恢复能力弱、不安全依恋类型均有显著相关。

  • 标签: 抑郁症 元认知 元情绪 依恋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