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早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得出结论早期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境障碍,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心境障碍 心理干预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1患者1w、8w行手法肌力评定,观察组从0级至3级6人,从1级至4级24人,从0级至4级10人,肌力提升速度较快,幅度大,肌力呈明显恢复。对照组从0级至1级17人,从2级至3级23人,肌力提升速度缓慢,幅度小。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自理能力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持续整体的心理干预,可对负性情绪进行有效控制,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提高医护依从性,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增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勇气,进而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心理干预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颈椎病康复理疗过程中,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42例,将心理干预法融入到常规护理当中。对比两组患者在在心理焦虑、心理抑郁方面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焦虑、心理抑郁方面的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病康复理疗的过程中,采取心理干预的办法进行护理,能够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心理干预 颈椎病理疗康复患者 心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小儿氙气手术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行小儿氙气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术后Prince-Hener评分、住院时间及使用镇静剂的剂量等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小儿氙气手术患者的恢复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离床活动时间,降低患者的Prince-Hener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护理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小儿疝气手术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均应用相同的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观察两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康复3个月后抑郁状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改善,但是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给予患者早期心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况,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脑卒中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康复科收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两组患者入院以后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以及康复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另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程度(SDS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DS量表中的情感障碍因子分、躯体障碍因子分以及抑郁心理障碍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ADL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脑卒中 偏瘫 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康复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6例,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均给予康复科常规护理,干预组还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SCL-90量表、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后SCL-90量表中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护理后干预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康复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康复训练效果,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康复护理 护理干预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47例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的汉密顿抑郁评分(HAMD)。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则为73.91%;HAMD评分观察组患者为(9.74±4.03),对照组患者则为(16.94±5.57)。两组数据分别进行比较分析,计算结果均表明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并显著降低HAMD评分,十分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抑郁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干预疗法对围术期食管癌患者的康复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1月~11月份收治的90例围术期食管癌患者,按11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心理状况。结果①观察组间患者的康复情况,包括胃肠功能及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比较组间患者产生的焦虑、抑郁、敌对等心理状态情况,有可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围术期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疗法,可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有利于加速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围术期食管癌 康复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心理干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精神病积分、用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精神病积分、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用药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心理干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既可改善病情及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又可提高用药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心理干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进行认知疗法、支持疗法及放松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在心理干预前,心理干预后4周、3个月、6个月,采用焦虑量表(SAS)对6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时间点患者焦虑状态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4周、3个月、6个月,60例患者中焦虑状态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焦虑状态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心理干预 焦虑量表(SAS)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68例产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行常规的产后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EPDS及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在产后抑郁症患者康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 EPDS评分 SD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接诊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40例,给与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设定为心理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设定为常规护理组,进行护理效果观察。结果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空腹血糖指标及餐后2h血糖指标均有所降低(P<0.05),心理护理组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指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对比,心理护理组干预后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血糖指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积极意义,方案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老年糖尿病患者 血糖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全程介入乳腺癌患者治疗与康复的路径。方法1心理医生以术前、术后访视的形式,以个体心理治疗的方法介入到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当中。2作为乳腺康复组织的主要成员,对康复期的乳腺癌患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团体心理康复活动。结果术前术后的心理访视,减轻了住院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加了住院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依从性。心理医生作为医院“乳腺癌康复之家”和“内蒙古癌症预防与康复协会”的主要成员开展团体心理康复活动。结论专业的心理干预介入到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康复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其方法和路径有借鉴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心理干预 介入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实验探讨,分别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行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每组44例患者。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获取良好的护理效果,有效调节患者不良心理与血糖水平,建议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 心理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试验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康复中,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增强患者自身保健意识。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椎管内肿瘤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住院期间肺功能康复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选取70例展开研究,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组,常规组35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3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协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肺功能指标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研究组SAS(42.87±1.87)分、SDS(44.98±1.37)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的(55.55±2.19)分与(54.77±2.48)分,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改善肺功能及其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护理 常规护理 支气管哮喘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心理干预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术后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5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于常规护理时再选择综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SAS、SDS、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术后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其自理能力亦随之提高,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心理干预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给椎管内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术后康复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入并进行治疗的椎管内肿瘤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状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无焦虑率(72.00%)明显比对照组(36.00%)高(P<0.05),且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给椎管内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可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椎管内肿瘤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里护理干预对颈脊髓损伤全瘫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影响。方法将40例颈脊髓损伤全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脊柱外科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里干预。结果观察组经心里干预后在治疗中合作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护理可有效的缓解颈脊髓损伤全瘫患者的负面心理,对颈脊髓损伤全瘫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颈脊髓损伤全瘫 治疗康复